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蒋勤俭:建筑产业化绝不能做成一场“运动”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项目案例: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畅言网:目前,在国内建筑产业化推进方面,有哪些成功的范例吗?还存在哪些问题?国外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可以值得借鉴?

蒋勤俭: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万科是推行住宅产业化比较成熟的公司,它从项目投资、资源整合,建筑方案策划等方面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经非常了解产业化项目运作管理技巧,在实现规模化推广的基础上,已可以实现项目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它一些开发公司比如恒大、绿城等,他们发展的产业化主要围绕户型和单体的标准化技术,进行规模化拷贝,体现快速扩张的经济性。大家都在从不同侧面探索建筑产业化之路,未来也一定是和而不同的一条道路,因为大家的资源条件不同,万科从整体、规模、主流去发展,有些专业公司立足于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专业一体化来推进产业化。

目前的产业化推进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筑管理体制和招投标模式不完善,产业化专业人才比较匮乏,设计、生产和施工单位的资源比较有限,开发单位的项目管理经验欠缺,这些都制约我国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产业化经验,不断进行实践总结,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畅言网:建筑产业化为建筑的建造成本产生哪些影响?在建造技术、管理模式方面,如何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蒋勤俭:产业化建筑初期成本是比较高的,从无到有需要付出一些学费,在前期构建产业化平台需要时间和投入,初期规模也比较小,经济性很难在短期体现出来。目前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项目成本也是逐年上涨的,与此同时建筑产业化项目成本会随着规模增大、机械化成熟度提高逐渐减低,这两者之间会产生一个交点,之后产业化建筑有可能比传统项目成本还要低。初步估计发达地区在3-5年之后,两者可以能够达到成本上是均衡的。产业化建筑初期成本虽然高一些,但远期来看优势很明显,建筑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效益也很好,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政府层面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扶持。

如何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考量建筑的五个参数——质量、成本、安全、工期、环境,这是政府和业界最关心的。这五个参数在一个具体项目中是一个综合协调的结果,不可能所有的都是最优,一定是基于综合效应的比较来选择。产业化综合效应一定要结合具体项目评估。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项目案例:天津北洋园体育场

畅言网:如何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作为长期专注于该行业发展的权威人士,您有哪些良好的建议或者意见?

蒋勤俭:第一,我认为建筑产业化要一步一步地走。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科学性,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探索和摸索阶段,不伦在技术、管理、经济性、人员培训,甚至我们目前的管理方式和利益格局上都还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要因地制宜,在一线城市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率先推广,中部二三线城市作为第二梯队,至于广大的农村和西部地区一定不要盲目做产业化的大规模推广。

第二,建筑产业化要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点到面逐步发展的过程,从试点工程到规模推广这样的过程。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建筑产业化才能体现出强大的优势,如果我们市场机制不能转变理念,大家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比如“最低价中标”等牺牲工程质量的做法,对于建筑产业化的推广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我们整个行业,不管是开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生产企业,大家在产业化的进程要保持一个长远的观点,整体的观点。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复合的过程,短时间形成的过剩产能是不健康的。

我认为建筑产业化是未来我国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所在,但是我们绝不能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推广。产业化需要社会化的分工协作,这里面有计划性,但是这种计划性前提是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是基于一种科学的规划而不是人为制定的计划。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产业化蒋勤俭不能做成一场“运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