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日本现代建筑的文化传承

东京都厅社(图片来源:互联网)

在日本的国土上,到处可见海滨、森林、丘陵与山岳交相辉映的景象,随着四季的变化,春樱花、夏绿树、秋红叶、冬白雪,风景绚丽多彩。日本人对自然的感觉十分敏感,他们热情的赞美自然,歌颂自然、热爱自然,平原山川的美丽、气候的细微变化等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与众不同的自然生态观。日本和中国同处东亚,一衣带水,文化渊源较接近,建筑,城市规划,造园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中国的较大影响。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摆脱了其以前从属的中国文化圈,投身于西方文化之中,开始其西化的过程,日本的建筑界以此也开始向西方学习、靠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努力,日本传统建筑的现代化终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日本现代建筑的成功有许多内在原因,其中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象征、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空间特征、设计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共通性的,即日本传统建筑具有现代性。所以日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将西方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富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建筑。  

日本建筑对传统主要是以象写意,用自然的、无修饰的一种或几种材料,以及单纯的色彩,简单但是却能使人思考。庭院一向是日本建筑师用来与大自然进行对话的手段,在住吉的长屋中,中庭既是整个住宅的精神核心,又是交通必经之路,人在家中不同房间穿行时,借助于这一方空间便可感受到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和生生不息。日本建筑的象征性简化其形,抽取其意,不刻意模仿细节而是大而化之追求一种意。这在日本的建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日本传统建筑很多都是在抽象的形式中表现了心灵的纯净。例如阪神大地震后,神户港边的地震遗址公园的设计思路就是努力保留,不仅仅是像博物馆那样采用收藏的方式,而且也给它注入新的生命,让它在当今获得重生。传统建筑作为日本文化遗产, 是人们了解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日本保护传统建筑与城市的一贯做法是通过对建筑形式、风格及蕴含的生活方式的坚持使古都风貌得以传承, 因此所有重要的传统建筑都会定期重建, 例如日本最神圣的神道教寺庙伊势神宫每20 年就会重建一次。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连锁快餐在日本京都投资设店时曾遭到拒绝, 原因是其红色的品牌标志与古城京都的城市风格和气质不一致, 被认为“具有破坏性” , 后经几年的反复谈判才达成妥协方案: 把店面外墙设计为咖啡色, 既不红也不黑, 与京都整体的青灰色调基本一致。这说明日本欢迎外来投资, 但绝不会以牺牲古城风貌为代价。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对本土文化的延续和体现, 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寻求传统文化与自身个性风格的结合点才是设计本土化的核心要义, 日本现代建筑设计的成功不能不说与其中始终贯穿的东方理念密切相关。  

日本近代的建筑发展过程和中国很相似,西方的折衷主义的风格全盘输入了日本。而在短暂的学习之后,日本开始了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回归——和风建筑,开始了对传统文化追求的漫漫长途。在这个时期,传统的建筑形象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式的记忆,来确认自己民族的特征,认知自己的民族,重拾民族自豪、民族尊严。这个过程的探索,是纯粹意识形态上,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通过简单的形式象征来表达。中日共同的探索经历,说明了这样一种方式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方式在当时也是被认同的,必须的。形式唤起记忆。当然,形式的继承只是文化传承的第一步。现代化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必然不同于古代,纯粹的旧有民族形式是不可能创造出适合现代生活环境的。  

建筑师放弃了对传统形式的简单模仿,转而开始对传统符号进行提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丹下健三的东京都厅舍和香川县厅舍。在这两个作品中,丹下健三通过对传统梁柱体系的提炼,用混凝土材料表现除了木构建筑的外在形象。这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探索,也被当时的人所认同,以至于这种做法被大量推广。不过,随后就泛滥成灾,丧失了其创造性。丹下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样做的不妥,开始否定自身,以至于否定自己在代代木体育馆的设计中对日本传统符号“巴”的提炼。这是过程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把传统符号进行了抽象并通过现代的方式表现出来,完成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初步转化。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追求,形式本身不是传统,形式只是引导人们记忆的一种符号。真正的传统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传承下来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某种形式的复生。这样的建筑和日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多大的关系?日本民族的特性和精神,是不能仅仅通过形式的简单再现而表达出来的。  

风之教堂(图片来源:互联网)

有些建筑师追求有形的手法,而有些建筑师则采用无形的手法。如前所诉的种种都是有形的例子。而安藤的建筑更多的则是无形的手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无意识的继承。比如在风之教堂中所做的。安藤的风之教堂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形式元素,而是将日本传统寺院中的静谧、神圣感通过空间的处理手法表达了出来。这已不是某种传统理念的刻意提炼,而是把传统建筑空间所形成的生活体验、空间感受用现代的建筑手法来表现。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通过一些文化中的概念来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生活习俗的顽固保持。比如,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中国传统的春节,这些风俗习惯,虽然在不同的时代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也不应该去改变的。安藤自己说过,他在设计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日本的形式问题,但是人们却认为他的建筑是日本式的,或许是因为他所接触的材料感、尺度感、空间感受都是日本的,所以才无意识的做出了日本式的现代建筑。这种无意识其实是民族传统的一种潜移默化,归结为一种生活的体验,场景的重现,重视的是感觉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此外,日本人比较注重室内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现代和式建筑中会根据相应地域的气候、风土等来安排居室的布局和陈设,使住宅努力追随大自然的阳光、风和绿树,为人们在纷繁芜杂的都市生活里还原一片自然的天地。  

面对中国建筑界的现状,日本建筑的发展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 但又有所不同,它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种理念在建筑方面得到了很好

的体现,使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界享有声誉。日本建筑界各有不同的立场和方法,主要观点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炼日本的特点,然后用现代的手法加以实现。其二是追求“无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种暖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三是一种新的和洋折衷的方法, 看上去是日本的风格,但又只是表层的内容。  

建筑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具体的生活环境、空间体验。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生活,被这个环境所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多的是感性的,比如材料质感,空间尺度等能触摸到的感觉到的体验。建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是对这种传统空间感受、空间体验的传承,而不应是传统文化中抽象理念的形象化。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抽象的理念,只有具体化成适宜于现代日本人生存的建筑空间,才能真正体现日本传统的生命力。日本民族善于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并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在其建筑文化的发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 日本的现代建筑已在全世界获得了声誉, 其中蕴涵的先进设计理念值得我国建筑师分析、研究和学习, 准实际创作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新的结合点和发展道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