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北京的旧城改造应放慢步伐

(三)旧城改造——怎一个“拆”字了得?

拆房子可以有很多理由,而且每一个都是正确的,比如交通,还有市容市貌,改善百姓生活,危房改造,新奥运、新北京等等。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就只有“拆”这一个字吗?

笔者日前走访了北京很多正在拆除和即将拆除的老街道,东四、新街口、天桥、花市、校尉营,有些是专程赶去,有些则是偶然路过,不过所见都很触目惊心。以校尉营为例,在新建成的珠市口大街,站在丰泽园饭店附近的过街天桥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片至少一百来年的老院子群,而且是断壁残桓地裸露在崭新而现代的大街边上。在这里有当初的福州会馆,明、清时期,因为入京会考的举子多从崇文门进入京城,所以在南城崇文门外一带集中了许多各省的会馆,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湖广会馆。里面的戏楼现在还经常有演出活动。这一处福州会馆规模也不小,大门的门额上方的四个门簪,上面三块走马板上依稀的彩绘和外部额仿与檐柱的夹角处的一对雀替,都能看出这个大门的等级,因为一般的人家只能用两个门簪,而且雀替这种装饰形式一般只在宫式建筑上使用,清代必须是七品官以上的人家才能使用这种广亮大门的形式。三进院落带倒座,正房比一般民居的要高大,木雕和砖雕都很精致,院中有胸径近80cm的大树,树龄应在100年上下。站立在院落中,四周静哨哨的。既无车喧也无人闹,上有大树浓荫,下有落黄满地,房边墙角的绿苔默默无言,野草野花悄然开放,道路的尽端阳光撒在房檐上,筒瓦的暗槽与受光面形成一明一暗的竖向条纹,树叶也仿佛透明一样。此情此景,引人做落花飞鸟之思,庭院静静,顿消暑热烦燥;巷陌深深,远却红尘声色,原来清凉世界,不止在五台、青城,在人的心里,在闹市街衢,也可寻到。

与福州会官隔不远有一座砖花门楼,看来象是一个商户人家,里面房子的青砖每一块都还非常完好,这里原来是老北京著名的商号瑞福祥的老板聘闺女盖的房。房子造得极结实,很多细节都还保留得很好,比如一段雕花的穿廊,一个旧式的廊灯和它用了几十年的灯盒、灯绳儿,上百年的岁月全部在里面积淀着。

在我离开这条胡同的时候,真是有些恋恋不舍,若干时间之后,这里所有的一切,这些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大杂院、砖雕、影背、石门礅、连同住在里面的人们,都将不见了踪影,那些老树也不知能否劫后余生,愿上天保佑它们吧!

(四)城市的特色不可失去

市容市貌的改造,也不能说把平房都改造成楼房,把旧的全换成新的就是好的吧,上世纪中后期,全球建筑界刮起了一股“国际式”的大风,一时甚嚣尘上,全球的大城市都照着纽约、曼哈顿那样建成钢与玻璃的大盒子,到了90年代,各国都发现自己的城市发生了特色危机,产生了趋同现象,这才又想尽办法标新立异,找回自己。我们呢,总跟着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还总是慢三拍,当人家发现错了的时候,我们总是正干得汗流夹背。

(五)旧城改造要慢不要快,要象珊瑚虫,不要象龙卷风

城市里的建筑和住在建筑里的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的吐故纳新带来城市的演进,但这个过程最好是渐进的,自然的、缓慢的,就象珊瑚虫变成大堡礁一样,唯其如此,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沉淀与考验,而现在北京旧城改造这一过程快得几乎来不及反应,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大片大片的四合院、大杂院混在大批私搭乱建的小房一起,被铲车推平了,永远地消失了。其景象正如刮过了一场龙卷风。

(六)北京城的发展空间

北京需要发展,这毋庸置疑,可是北京的发展空间很大,何必非挤在二环内的旧城区区870km2的范围内呢?据198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北京的市区发展规模为:东起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自南苑、北达清河,方圆1040km2,新市区面积是旧城区的10倍,而北京市总的地域面积是16800km2;往哪个方向发展都还有富余,为什么不能把北京城好好的保护起来呢?

(七)让旧城焕发新光彩的措施

危房改造,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想,不经过专家甄别,也不管有价值的,没价值的,一刀切拆了完事,不免太过简单粗暴,我们干吗非得赶在某个时间之前,把北京变成什么样?北京是新了,可奥运一过,咱北京还凭什么吸引别人?办过奥运的城市有好几十,还以每2年一个的速度递增,谁会为了这是一个开过奥运的城市来北京呢?北京现在正在放弃的正是自己最宝贵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与市民文化,而这一切一旦失去,再无可能恢复,全世界800年的完整古城又能有几个?

笔者认为四合院和胡同文明是北京城的历史文化之所系,没了它们,北京也就不再是北京人眼中的北京,不再是外国人心目中想往的北京了,旧城改造这件事做是要做,但一定要慢慢来,急不得,把那些大杂院私建的违章房完全或局部拆除,还四合院以本来面貌,把过剩的人口迁出密集的内城区,重新安置,将原来胡同旧的地下管网设施做现代化改造,提高居民的卫生生活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业,教育业、服务业,为留居旧城的居民就近提供就业机会,让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明古都。

通常说需要保护的,都是处于危机状态的,在北京目前的大规模建设时期,老北京城风貌、胡同文化、四合院建筑、市民文化都面临毁灭性的破坏,失去的将不会再回来,北京将向何处去?我们能做些什么?仅以此文呼吁民众与专业人士观念上的重视、行动上的参与,并对已经逝去的东西表示万分的遗憾。我同意建筑是四维的,除了空间它还是时间的。如果你带着一颗安静的心前去,那些房子会告诉你很多事。练功的人说气场,外国人叫它场所精神,我说可以叫胡同建筑场,站在里面的感受绝对和站在楼房中不一样,如果说胡同有的它的精神,那么静就是它的灵魂,,正可以到那儿去涤荡一下心因都市生活而蒙尘的浮躁。

“老房子像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一样越来越少,随之而去的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建筑艺术以及宝贵的旅游资源。等到我们醒悟时,恐怕已经晚了。”

 综上所述,北京的旧城改造速度必须要放慢,因为只有慢下来了,才有时间去充分地思考与论证,才有时间去制订和完备法律,才不至于把一个几百年建起的古城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沦为一个经济过热时期仓促建成的平凡城市。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