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历程

 

2002年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下一个(Next)”,策展人英国建筑评论家Deyan Sudjic。这一届的展览相对于上一次的道德议题,更加关注建筑物本身。策展人认为如今的建筑技术与信息普及已使得我们对于建筑的想像相比以往更加接近它建成的效果,而展览本身则作为载体将在不久未来就会实现的建筑展现于公众。展览的内容相对于此前哲学式的构思,显得更加“平庸”与易于理解,建筑被按照类型分类组成展览的不同部分:住宅,博物馆,高层,教育建筑,商场,观演建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单元,当时众多顶尖的建筑师都被邀请展示1:100尺度的实体模型,其中包括 Norman Foster设计的伦敦瑞士银行总部与Jean Nouvel的 Torre Agbar以及一些尚未实现但激动人心的方案。本次双年展还对建筑材料给予了特别的重视:“所有参与的设计者都展示了带有真实材料(砖,玻璃,金属)的建筑局部,而非仅仅展示图纸与石膏模型;这使得展示实体材料对空间的塑造成为可能。

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变形(Metamorph)”,策展人瑞士建筑评论家Kurt W Forster。同样面向未来,此次展览"探索了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如何改变当代建筑”。如今电脑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使用以及各种先锋材料使得当下的建筑实践在逐渐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建筑,使得建筑本身完成一次“变形”。展览内容被分为几个部分:转换,地形学,表面,氛围,巨构等等。在军火库,Asympote所设计的展览空间打破Corderie原本的线性,取而代之的由许多切片组成的延绵波浪式的曲面;而这些切片则成为了承托展品的载体。 在城堡花园的意大利馆,摄影师与建筑师通过对场地的改造与装置作品表达“变形”的观念,以及它与空间和建筑的关系。   

2006年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城市:建筑与社会(Cities:Architecture and Society)”,策展人英国理论家Richard Burdett。这次展览与2000年的展览一样将视线又一次对准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大都市问题。不同的是,本次展览没有邀请任何建筑师或艺术家参展,它所呈现的是对当代城市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军火库展区,巨型投影下的影像将全球范围内的16座超级城市变为了展览的对象。针对人口密度、城市扩张的速度、城市中的暴力以及衰落和城市交通与流动性的问题,展览通过事无巨细的数据分析及其图像化表达将当下城市的真实状况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在城堡花园的意大利馆,来自12个世界级的研究中心展示了他们有关城市问题的研究成果。这种主题的设置后来被一些人诟病为“社会地理学,而非建筑学的展览”。此外,本次建筑双年展首次在巴勒莫设置了同步的分展区。    

2008年第十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在彼处:超越房屋的建筑(Out There:Architecture Beyond Building)”,策展人美国建筑评论家Aaron Betsky。展览的主题意在“指向一种‘非房屋’的建筑,从而面对社会的关键议题;展览要通过展示与场地相关的装置,影像及实验帮助我们理解并评估当代世界,在其中适宜的存在方式,而非展示房屋这建筑的坟墓。”建筑是有关房屋又“超越”房屋的一种存在。Corderie成为主要展示大尺度模型与装置作品的场所,展览邀请了如Diller Scofidio+Renfro, UNStudio, Zaha Hadid, Greg Lynn,Asymptote等前卫建筑师展示他们的作品。在Artiglierie,十二组不同关于罗马及其郊区的投影影像组成了展览“非永恒城市——‘被打断的罗马’三十年”;此外,双年展组织的国际学生竞赛“EveryVille 2008——超越场所的社区与超越建筑的城市知觉”也在此展出。而在城堡花园,题为“实验建筑”的回顾展展示了成名建筑师在建筑的实验性方面所做的研究。

2010年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主题为“人们相遇于建筑(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策展人日本建筑师Kazuyo Sejima。经过了上次多少有些“消极”的主题以及之前更为跨学科领域的几届双年展,策展人的身份重新变回了建筑师。作为第一任女策展人(她在同年获得普利策奖),她解释道,“21世纪刚刚开始。许多彻底的改变正在发生。在这样一个快速改变的环境下,建筑本身是否可以使得当下的新价值观与新生活方式变得清晰?这次展览希望可以作为一次机会去体验建筑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同时说明其实现途径的多元化;而其中的种种都能代表一种不同的生存方式。”展览的布置上,Sejima并没有将展览分为若干主题或某种逻辑顺序布置在不同场馆,“我们尝试去控制展出的节奏,而非某种概念性的联系...一些作品能在白色的空间(意大利馆)中闪耀,而另外一些则在军火库会表现更好...”总体而言,本次展览更多关注建筑本身在建成层面上所能实现的可能性,展览所选取的内容相对宽松与多元;众多当代知名建筑师与新人都被赋予了一定自由通过自身的理解布置展览的内容。除了展览外,主办方还组织了对往届展览的回顾研讨会并邀请了建筑院校在展览期间在威尼斯进行学术交流。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三十年的历史并不长,但足以看出一种变化的痕迹。如AA学院院长Brett Stelle所言,“双年展的重要性在于她作为基础设施与注册薄,充满活力的记录了引导建筑与建筑展览前进的推动力;对后者国际范围内与日增长的的关注几乎使得建筑本身在今天变为了从属地位”。检视双年展成长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她如何拥有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并从一个侧面去检视当代建筑纷繁复杂,充满冲突矛盾的轮廓。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