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定制化游客中心设计

图片来源:互联网

游客中心又叫访客中心(Visitor Center),一直以来都是旅游城市、旅游景区决策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功能设施,也是直观的形象表达。

一般而言,游客中心有三大主要功能:展示、服务、管理。建筑的功能要求决定着其平面组合、空间布局以及室内空间的分隔形式。当然,游客中心设计除了满足相应功能,组织好便捷的交通流线,塑造出舒适宜人、底蕴丰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之外,作为游客与目的地联系的“第一印象区”,游客中心首先需要从外在形象建立起独特的文化识别特征,其次更需要通过合理的功能配置与软件服务,帮助景区与游客之间建立起的和谐而紧密沟通关系,传递有价值的资讯和理念。

一、游客中心有啥用?

游客中心是旅游景区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修建游客中心的目的是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和目的地的信息,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有些甚至包括住宿及娱乐设施。游客中心的功能决定着其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大众的审美意象,同时,建筑风格又受到当地地理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因此游客中心建筑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外部景观相协调。

国外一些国家公园的接待中心往往配有多媒体演示设施,让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就对整个景区的概貌、景点和线路有形象的了解。而且游客必须的导游图、导游手册、必备的装备及纪念品均可在此买到。“游客中心是必需的宣传设施之一,通过各类专用的技术性媒介,使游客在此处简略了解游览区的规则、景观价值及为他们提供的机会、该地区独特的风光、在整个公园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才能直接享受到并理解自然环境的美妙。它也像一个为游客和工作人员双方提供公园信息资料的贮藏室”。

二、游客中心选址有何要求?

对基地的分析是游客中心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基地往往以自身的形态和条件成为制约设计的限定因素。对于游客中心的选址来说,需要有多方面的考量:基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条件,基地自身的地形、地貌、日照、景观等条件都属要考虑的范围。

(一)交通条件

游客中心是景区与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往来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旅游景区的范围很大,通常来说,游人容量相对集中的地点主要在旅游区的入口处、内部交通换乘处和重要的节点处。因此,主游客中心建筑多位于旅游区入口位置,规模相对较大,功能也最完善。例如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九寨沟的沟口一侧,是所有游人进入景区的必经之地。

对于大型旅游区而言,游客服务设施一般分三级设置,分别为主出入口的综合型游客中心、次级景区核心位置的专项服务中心和分布于其他必要位置的服务站点,中小型景区游客服务设施分两级部署即可。

(二)自然条件

1、气候特征

对于景区建筑而言,日照是重要的自然因素。日照影响着游客接待中心的采光和朝向设计,以及各个功能空间的建筑布局。对日照的分析要把握太阳的运动规律,一天内太阳的运动轨迹,一年四季太阳的高度角变化。除此之外,风向、温度、空气质量也是选址要考虑的因素。

2、地质地貌特征

地貌条件包括基地上现有的建筑物、树木、植物、石头等现存的物质因素。这些地貌因素通常限定了平面的形状和布局。如果在理想的游客接待中心建造位置上有现存的建筑物时,是拆除新建,还是另外择址,或者改造利用,需要从多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论证。

如果在理想位置有无法移动的巨石、不能伐倒的古树,则可以考虑把它融入建筑设计中。例如古树可以放在庭院中,形成内部视觉焦点。总之,应使设计与地形固有特征有机融合。

3、环境背景

选址要在符合景区规划、交通方便的情况下,位置适宜、准确,高程相当,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建筑物、构筑物的选址要有条件让其充分融于自然景观之中,源于自然,又与自然形成统一体。尽可能利用基地范围内可以成为景观的一切有利条件,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引入建筑内部。

对环境的科学分析也有利于把握建筑建成后对所在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预见影响的结果。有效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

4、工程技术条件

基地应选择具有良好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基、地耐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还要考虑到水源充足,良好的水质、电力和能源供应条件的地段。

三、游客中心规划设计路径方法

(一)设计理念

“真正的美不仅只是单纯的自然风光或某一人文景观,更在于自然与人文两者统一融合且富于变化的整体” 。新的建筑不能只注重自身的完善,还需与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保持和发展环境的完整特性。游客中心必须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创造环境,既为环境增色又符合自身的特点。

游客中心的规划设计要以自然环境要素为源泉,进行模仿、提炼与重组。要求建筑是一种“环境建筑”,通过自觉的努力去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渗透于自然环境之中,而不与之冲突对立。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尽量不动土方,不破石相,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

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处理景观元素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它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气氛,而不是其数量的多少。设计思想强调对各景观要素之间关系和其整体构成方式的依赖,还有赖于设计者的场所意识、对人和环境因素的考虑。

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空间必须以人的活动和建筑结构的逻辑为依据安排其空间次序,通过展现其合理的功能、逻辑的结构、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准确的用材,用色等手段,是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

(二)规模容量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是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 (P.E.Forest)提出的,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

目前,旅游环境容量较公认的定义:“旅游区在一天的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合理的游憩者数量,是旅游区在经济上(用水量和接待规模)、自然生态上(生态容量)、旅游者心理上(心理容量)承受能力的综合指标。”环境容量直接制约游憩开发用地的广度,即旅游区游憩开发面积的大小和用地类型数量的多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容量控制旅游规模、旅游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数量。旅游规模,即旅客游览总人数,在合理容量范围内,应尽量挖掘景区景点潜力,改善管理经营方式,以及改建增建景区的服务设施。

景区中的游客接待中心,其单体规模不应过于庞大。考虑到长远发展,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不应只满足现有的游客量,应考虑到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在1万人左右的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中心的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

一般来说,游客中心采用多级分散式布局要好于整体式布局,对环境的尊重是这类旅游接待建筑最重要的设计要素。这不仅要求其空间形体和建筑形式与环境紧密地结合,而且还要根据环境特点,对其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大中型游客中心建筑,其大面积的停车场地、大量的排污及大体量的建筑实体都会对原有环境的生态和视觉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小规模的,可减少对能源、设备的依赖,便于快速上马,也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加快建设与回收投资速度,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水平。

不同级别的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和功能不同。二级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要小些,功能也比较简单,依次类推,级别越低,其规模也越小,功能越简单明确。因此,旅游区级游客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展示(展厅、多媒体展示、全景沙盘)、服务(问讯接待、导游服务、多功能厅、邮电通信、银行、购物、互联网服务)、管理办公(办公室、机房、控制、库房);二级景区接待中心功能包括:多媒体查询、问询接侍、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紧急救援、茶饮、办公室、附属用房;景点级接待中心功能包括: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培训、紧急救援、器械的租赁等。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三)平面构成

游客中心的总平面设计,需满足道路、停车、管理、景观和安全等多重需要。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应割裂开来,需按游客活动规律和便于管理为原则,对各区的功能特点、环境要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等进行合理安排。一个良好的设计能提供心理上的开放性和生态上的连续性。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量,以保证生态的平衡。

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是人流和车流交通的主要集散地,应留出适当的缓冲空间,并可布置车辆临时停靠点和停车场,以及必需的环境绿化用地。场地要既能传递触觉,又能传递视觉,场地的质感修饰有助于形成其视觉特征,它能使景观和谐统一,能表现地面活动的布局,并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指示引导作用,比如可以用铺砌带引导人们进入广场。

入口广场的地面质地的差别可以提示空间、地域的划分,特殊的质地总会引导游客趋近观赏等,同时平面标高的变化也起着限定空间的作用。

2、建筑基底

建筑基底是建筑自身空间结构所占有的用地区域,其作用是提供室内外主要活动空间,并创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建筑形象。建筑基底主要包括建筑的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部分集合了游客接待中心的主要功能,如有要求,附属部分可以包括餐馆、旅馆等设施。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

3、绿化、建筑小品等室外场地

室外环境,包括绿化、美化,比如树木、草坪、花坛、水池等,能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小气候,烘托气氛。

在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和道路旁点缀些树木而已。尽管有些著名的景观中并没有树,甚至是广场也可能没有任何植物。然而作为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植物是最基本的材料。这就要求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包括考虑植物的群体特征和种植地段。乔木、灌木、花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其特定的效果。

4、停车场地与换乘

停车是当前旅游区最为头疼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旅游区普遍场地有限,如何统筹解决从停车到入园的过程,是越来越重要的系统问题,停车、步行交通、摆渡换乘、人车分流等各个环节,都要与游客中心的设置一并考量。

5、游客中心的出入口

出入口是内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对整个游客接待中心的总平面有一定的制约性。出入口需结合总平面布局来考虑,应有利于安排主体建筑和室外场地,有利于功能分区及流线组织。

主要出入口应面向人流量大的部位,主要出入口由于有大量人流通过,考虑到游客出入的暂缓停留及安全因素,应设置在视野开阔地带,有一定缓冲空间;辅助出入口则要便于以使用服务设施为主的游客出入;职工出入口设在职工工作区域,用于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应隐蔽。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