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徐守珩:空白的世界 空白的哲学

关于从业

每一段从业的过程都是不可预知和充满变数的,对年轻人而言更是如此。与未知相比,个人可以把握的只有坚定、执着、思考和探索。从徐守珩的身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份对建筑笃定的热爱和坚守。

建筑畅言网:能否简单谈一下你的从业经历和感受?

徐守珩:大学毕业以后,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我也有国内大型设计公司和国外事务所的工作经历,这些经历确实让我在实践经验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然而,对我来说,现阶段的些许成绩,更多是源自于过去十多年,不间断的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设计的厚度取决于思考的宽域,如果让自己的意识仅仅停留在大众的认可之中,我们将无法完整的认识我们寄存的世界,也无法透视真实的世界和人类的内心。所以,我们需要思考,需要遗忘和被遗忘。思考的宽域是空间,思考的尽端则是沿着时间的轴线,朝着梦想的方向延伸。

建筑畅言网:你说“空白格”的设计理念源于那些“未建成”,那么你又如何看待那些由你设计的、已建成的项目呢?

徐守珩:过去的这些年,我设计的很多商业化建筑都已经建成,然而它们并没有让我感到满足和骄傲,相反,我对于提及那些“理性多余”的产物毫无兴趣,因为它们不是开发商的意图,就是漏洞百出的速成产品。

我曾经多次在设计中尝试着加入现在所谓的“空白格”设计理念,最后都不得不面对被剔除的结局,所谓的“未建成”基本都是我尝试过程中的牺牲品。当然,被牺牲的原因有很多,而我自身思考的不成熟也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建筑畅言网:想法不能付诸实践感觉遗憾吗?

徐守珩:无所谓,自身的成熟需要时间,被外界的接受也需要时间,暂时的接受不代表成功,始终在坚守也不代表失败。当代建筑界一些耳熟能详的建筑师,比如扎哈·哈迪德、蓝天组、伊东丰雄、隈研吾、黄声远等,他们坚守了,也成功了。还有很多正还在坚守的建筑师和学者,他们也同样值得尊重。

建筑畅言网:你觉得赚钱和“可持续”是矛盾的?

徐守珩:会有一些冲突。但是任何选择都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对成功的定义。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想法最常见:先赚钱,然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对此有疑问,捞完钱感到疲惫的建筑师还能找回初衷、看到远景吗?所以我不会做这种选择,我更愿意在实践的过程中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

空白格建筑事务所创建于2010年,由于我对项目的选择,对事务所的定位,以及对学术的态度,致使事务所现在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我也知道,如果我接受更多的商业化项目,情况会有所不同,但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情世故和“机械化”的生产上面,显然违背了“空白格”的初衷。我更希望有一天,“空白格”能成为一个特殊的品牌,只为赏识它的客户服务。所以,我接受事务所现在的状态,并且义无反顾地将更多精力放在“空白格”理念的挖掘和植入建筑的尝试中。

建筑畅言网:你认为建筑师需要跟这个时代的潮流、趋势相契合吗?

徐守珩:我认为需要。但是,契合不同于随波逐流,相反它往往是先锋的、前卫的和时尚的。如果我们留心观察一下那些得到公认的建筑大师获得肯定的时间段,对比分析一下该时间段的成果,就会发现,这些成果都很好的诠释了时代的特征,契合了时代的发展。

建筑畅言网:你觉得你现在的设计处在什么阶段?

徐守珩:应该说是正在走向成熟吧。我现在还需要继续挖掘“空白格”理念与社会实践之间更加契合的操作方式和途径,找到能够认可“空白格”理念的客户。因为很多客户接受到的建筑信息并不全面,他们可能还无法预见到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所能产生的独特效果和附加价值。

我现在正在接触一些客户,并尝试着说服他们接受“空白格”的设计理念,如果可以,我将会不遗余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项目设计与“空白格”理念的对接之中。

关于写书

对建筑理论的钻研已经成为徐守珩日常工作的重要构成,但是他又非单纯的学院派或者理论派。他说,对一名建筑师来说理解建筑是首要的,一个只知道画图,却不了解建筑内部和外部的线索和关联的建筑师,又怎么能做出好的设计?

建筑畅言网:你挺沉得住气的。

徐守珩:我觉得浮躁很难做出耐人寻味的设计。我的家人、朋友和导师都曾提醒过我说,如果我坚持现在的方向,无异于拿一生的坚持去赌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理解大家的想法,因为在这样一个庸俗的“小时代”里,对于一个立足未稳的年轻人来说,坚持理想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丰满的理想大多都会屈从于残酷的现实。

近些年,我先后提出了“空白格”设计理念,创建了空白格建筑事务所,开通了“空白格”微信公众平台,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理论专著《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所做出的这些努力,应该会被这个社会慢慢接受。

建筑畅言网:你写书的初衷是什么?能不能介绍一下你出版的第一本书?

徐守珩:工作以后,我观察到,我们所接受的建筑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位关系,于是,我开始拷问现行的学院教育和社会教育,并发现单向度的教育模式,严重地制约了在校学生和年轻建筑师的上升潜力,在他们的意识里,建筑设计停留在设计本身,而缺乏更多发散性和延展性的思考。比如说,现在很多学生和青年建筑师会走访很多优秀的建筑和城市,但他们却并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体验和感知;他们知道电影中涉及到诸多空间情节和空间转换,却不知道如何在电影艺术和建筑之间建立衔接,更不知道电影艺术中蒙太奇的手法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并能够产生出奇特的效果。

所以,我试图在建筑与众多概念之间建立一套思维链接方式,它区别于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属于意识范畴。这样的想法构成了《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的行文主旨和基本框架。我在该书中指出,任何一个真正的建筑或设计,都必定拥有若干条线索,而这些线索最后呈现出的局面也只是临时秩序。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完成线索与秩序之间的自由转换,就会在设计中捕获“道”的存在,将其对外传递。

建筑畅言网:你的第一本书就邀请到了庄惟敏和周榕老师写序,他们对你的书的评价是什么?

徐守珩:庄先生是我的导师,他博学谦逊的学者风范和严谨低调的治学态度都让我深受教益。周榕老师曾经是我们建筑评论课的老师,他眼光独到,言辞犀利。他们二位老师能够不吝赐序,真的让我深感荣幸,备受感动。所以借此机会,再次向他们表示我真挚的敬意和谢意。他们对于本书的评价我不能代答,在书的序言中他们已经表达过了。

建筑畅言网:我也很好奇你是怎么完成这本书的。

徐守珩:写书绝对不是我的目的。第一本书的出版发行是偶然性的产物。我的性格中有些叛逆的东西总是在鼓噪我对建筑和与建筑相关的内容提出异议。从大学的后期开始,我还渐渐养成了将这些异议和看法记录下来的习惯,而且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大学期间的毕业论文,断断续续大概花费我半个学期的时间,现在看来虽然有些不太像样,但是它确实是我自己通过研究分析之后所选定的方向,并且开启了我真正意义上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

工作之后,随着阅读和写作的深入,加上我自身对研究方向和内容的梳理,最终催生了《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一书。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显得很生涩,也为此吃尽了苦头,连续的熬夜看书和写作经常让我神经错乱。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我去看心理医生。最终出版的书拿在手里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还有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觉。

建筑畅言网:这本书的出版过程顺利吗?

徐守珩:稍有波折,不过还算顺利。记得我拿着乱糟糟的书稿去找出版社的时候,第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几乎没怎么看我的稿子就跟我说,他们社里大部分专业理论书都是包销的。我转身就走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稿子是有价值的。

后来我找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遇到了策划编辑赵荣老师,她看了一下初稿,认为我可以坚持写下去,还让我定期与她交流写作进展。这种信任和鼓励让我在2009年到2012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全力以赴完成了这本书。其实我知道她帮我出版这本书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我毕竟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所幸结果还算可以,没有辜负她信任。赵荣老师是我写作路上的贵人,后来但凡我写的书,都会第一时间征询她的意见。现在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在加工我的第二本书,应该很快就会面世。

建筑畅言网:书卖得怎么样?

徐守珩:从2013年1月到现在,第一版一次印刷的三千册快卖完了,对于专业理论书来说应该还算可以吧。

建筑畅言网:这本书讲的是“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但是你的“空白格”理念认为设计是自由的、没有定式和套路的。你觉得矛盾吗?

徐守珩: 很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比如有人说,“道”是个模糊的存在,它为什么存在线索和秩序?对于建筑的理解和操作真的存在普适性的秩序吗? 

在中国,秩序就是老子所说的“道”,而路易斯·康用了“order”这个词来表达,翻译过来就是秩序的意思,但是这和我们日常所说的秩序不太一样,它是一个不可言明,但是又有迹可循的东西。记得路易斯·康说过:道不只属于已经存在的事物,也属于不存在的事物。在建筑设计中,理性和感性是交互的,理性的部分是可度量的,而感性的部分却是可感知而不可度量的,线索和秩序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可感知而不可度量的存在。

与不可度量的存在相对应,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普适性的秩序,只不过某一时刻或时期存在着看似稳定关系而已,秩序时刻都在更替,人们看待世界、关照世界的方式也都在随时随地发生着改变。

建筑畅言网:你现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作上,而实践项目较少,你有没有感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徐守珩:应该不会。与院校或社会上那些从事专业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同,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理论研究在指导设计的同时,设计实践也在反向验证着理论研究,两者在交替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完善和修正。

相关链接:

徐守珩简介 空白格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先锋建筑思想学者、兼职讲师;主要的著作有《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等;已建成的作品有海南生态软件园C区二期南侧中心办公楼、明珠国际购物广场、白音华地税办公楼等;未建成的作品有中石油管道博物馆、锡林浩特大剧院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师空白格徐守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