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深圳湾口岸建成1350米全覆盖式风雨连廊

在深圳湾口岸,往来旅客无需再担忧日晒雨淋。近日,一条长达1350米的全覆盖式风雨连廊,将人行天桥、落客区、联检大楼与地铁口无缝串联,让公共交通接驳更“丝滑”便捷。

此前有市民反映,深圳湾口岸风雨连廊存在断点、漏水及遮雨设计短板等情况,导致旅客偶有淋雨烦扰。深圳市口岸办等部门闻讯而动,积极回应民意诉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更是在采取临时遮雨措施的同时,迅速启动了30米断点接续工程和1350米风雨连廊的改造完善工作。现在,1350米风雨连廊建成,实现了多个区域的全覆盖。

记者看到,光线透过连廊顶部的透光设计洒下,既避免强光直射,又让空间显得明亮通透。这条长达1350米的风雨连廊,自出口岸开始连接,直至公交、地铁、网约车、出租车甚至是旅游大巴等多个交通场站。无论是盛夏的烈日暴晒,还是雨季的突发降雨,连廊都能为旅客提供遮蔽。

除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连廊两侧还配套建设生态绿地,搭配仿石材砖慢行铺装,为口岸增添休闲气息,让旅客告别“站着等、挤着走”,可在绿地旁舒适休憩。据统计,改造后旅客接驳时间平均节省3-5分钟,出行体验实现质的提升。

经常往返深港的市民陈先生感慨,“以前从香港过关过来,要拖着行李走好久,打车也难。现在沿着连廊走,不仅不会被晒到,还能快速衔接交通,又快又方便!”

据了解,作为深港往来的关键枢纽,深圳湾口岸长期面临“大流量”与“旧布局”的突出矛盾。为破解这一难题,南山区在不影响口岸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以“绣花”功夫推进改造,重点围绕“提升容量、优化流程、改善体验”三大核心发力。空间扩容方面,新建4处公共交通接驳场站,场站总面积扩大约1.1倍,从根本上缓解以往“人挤人、车堵路”的混乱窘境;智能升级方面,智能化网约车场站与三级双语引导系统同步落地,通过“接单车辆准入和精准车位指引”的创新模式,大幅缩短旅客找车时间,提升接驳效率;道路优化方面,覆盖金湾西一路、金湾东二路等5条关键道路,全面升级管线与照明设施,为车辆、行人通行筑牢安全屏障。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