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钰:以城市园林专业为例浅谈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上海城市管理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 2013-08-15
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城市园林专业为试点,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双语教学开设的可行性、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其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渐进式双语教学实践的方法,并对高职双语课程的设置、高职双语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创新、高职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建议。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体系。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上海城市管理学院环境艺术系副教授高钰
一、双语课程开设的可行性研究
1、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世界接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不及本科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达到省级三级水平,是否有必要在高职学院中开设双语课程呢?因此可行性研究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第一步。
与国际交流的紧迫性及学科的国际通用性是衡量该课程有无双语教学需求的最重要的标准。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城市园林专业为例,该专业是2010年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布尔斯基农业与技术学院(SUNY Cobleskill)合作创办的。学院的教学计划由中外双方学院共同制定、共同实施教学,采用与国外合作学院同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学生在国内学习三年,由中方教师中文授课与外方教师英文授课同时进行,完成该专业的专科教学计划后获得大专文凭。完成国内教学后学生可选择国内就业或者选择进入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两年,获海外本科学位,国内所有的外教课程都可计入海外学习的学分,学生在国外不必重复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就变得十分重要而紧迫了。
针对该专业10级及11级的105名在校学生,我们进行了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及结果参见表1~表5。之后,就同样问卷又对学院英文教师、专业教师、学院领导与外教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与学生的问卷结果几乎一摸一样。表1和表2分别显示了师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和期望值。结果说明师生一致认为有必要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到两门双语课程,它不仅可以获得前沿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外语水平,更好地理解外教的纯英文授课内容。
2、双语课程科目的选择
高职双语教学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英文水平,循序渐进地在部分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因为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最好这些课程相互联系,呈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前一门课程中学到的专业术语还可以在后面的课程中用到。
以城市园林专业为例,可以在一年级选择园林制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园林树木与花卉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先行开设双语教学,之后在二年级开设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造型技艺等双语专业课程,一年级所学的所有专业方面的英语都可以在设计课中运用,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之所以选用这些课作为试点一是由于这门课的理论相对容易,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是由于这些课的内容、教学方法与实践方式中西方的差异十分小。由于景观设计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大部分的理论和实践都来自于国外,甚至目前国内排名前十位的景观设计公司大部分是外企,不存在中西方的融合问题。三是这些课程都需要通过大量图片讲解,并由教师操作和演示,例如制图和设计方面的演示是十分明确的肢体语言,对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帮助。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阶段
1、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双语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四种按照中文所占的比例分为解释式(以中文为主,并解释专业名词和特殊用法的英文表达方法,英文占10%——30%)、翻译式(以中英文两种语言讲授两遍专业知识,英文占30%——50%)、过渡式(以英文为主,中文解释难点与重要知识点,英文占50%——70%)和浸入式(模仿母语环境的英文教学,英文占70%——100%)。表3的结果显示出师生对双语教学中中英文比例的期望值,50%代表的翻译式是比较理想的比例。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
2、双语教学实施的阶段
实行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不同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中国高校学生中英语应试能力较强,但听、说较弱,只能循序渐进。第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英语讲授学科术语和关键词等,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第二阶段教师讲授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中文内容,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尽快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节省时间,增加课堂的知识量。第三阶段让学生学会用汉语和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课下自学,逐步转入浸入式专业课的教学。
配合本课题研究,笔者运用上述的四种双语教学方法对城市园林10、11级学生进行了双语教学的试教学。之后第二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在1—2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74%的师生认为最好选择解释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在3—4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50%的师生认为最好选择翻译式的教学方式,40%的师生认为最好选择过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在5—6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50%的师生认为最好选择说明式的教学方式,而35%的师生认为最好选择浸入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的研究,城市园林专业计划对1—2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从时间安排上来看,约80%的时间用于完成相关的中文内容,20%的时间解释专业术语与特殊用法,此外还可以配合阅读学习英文资料。3—4学期开设的双语课程则采用翻译式和过渡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英语和课程知识点的结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