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珉:多代居住宅适老化设计探讨(下)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4-10-3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
上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多代居住宅的产生背景及日本两代居住宅设计理念。相比较日本,我国对亲情孝道的观念更为重视,同时受到老龄化、高房价的影响,我国多代共同居住的现象比日本更为普遍,但在调研中发现多代共同生活有时会带来一些矛盾问题,而部分问题的产生可能与住宅的空间布局有关。本期将根据调研总结当前套型的常见设计误区,并从空间布局及细部适应性设计两方面对多代居住宅适老化提出设计建议。
一、我国多代居住宅设计中常见问题
从平时大量的入户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人口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一般家庭对住宅的空间需求已经有所改变,但由于缺乏对这些变化的认识与研究,设计时并未改变现有住宅套型的模式,使得很多套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有需求,更不能适应未来需求的变化。下面我们将根据调研总结,尝试列出3个常见的设计误区,并进行分析。
1、卧室集中布置,缺乏私密性
一般在住宅设计时主张动静分区,将卧室、书房等安静的空间集中布置,与起居、餐厅等活动空间分开。这种布局方式在老人与子女同住时容易产生声音或视线上的干扰,从而引发代际间矛盾。
图1 两卧室相邻布置时声音上相互影响
图2 两卧室相对布置时视线上相互干扰
2、老人卧室与卫生间距离远
在三室二卫的套型中常有将一个次卧室单独布置在靠近入口处的方式,一般家庭也会将这个朝向好且独立的卧室作为老人卧室。但为了卫生间的通风及管线等问题,设计时仍会将次卫与主卫相邻布置在一起,导致次卫与老人卧室距离较远,不便老人夜间使用。
图3 老人卧室与卫生间距离远,老人夜间使用不便
这类套型在设计初期也并未考虑将来在老人卧室附近增设卫生间的可能性。一方面老人卧室进深不大,空间条件不允许。另一方面即使有空间满足加建卫生间的需求,也会由于无法安排上下水而难以完成。
3、卫生间空间小,难以改造扩大
老人身体健康程度下降后,可能会使用轮椅或需要在家人协助下洗浴、如厕,此时需要卫生间有较大的空间。然而目前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为争取主要空间的面积等,卫生间往往被压缩得较小,仅布置了洗脸池、座便器、淋浴三件套满足基本需求。再加上在初期设计时对管线、结构等问题考虑不周,导致日后即使想扩大卫生间,也常因结构、管线无法移动而很难做到,无法满足老人使用轮椅或需要他人护理时的空间需求。
图4 卫生间空间小,难以满足无障碍使用需求
二、多代居住宅适老化设计建议
与专门为老年设计的纯老年住宅不同,在多代居的适老化设计中要多考虑住宅的适应性。多代居中各代的关系其实也在变化,例如当前住宅的主要购房者为子女,老人与子女同住,随着购房者一代步入老年,则居住模式变为购房者下一代子女与之共同居住。这种代际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对住宅空间的需求,因此在空间布局及各空间的细部设计时都应预先考虑到这些样的变化,使多代居住宅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根据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套型,以改动最小为原则,下面我们将分别从空间布局及细部适应性设计两方面对多代居住宅的设计提出建议。
1、多代居的空间布局建议
建议三室户中将起居布置在中部,主卧室与次卧室1分别布置在起居两侧,次卧室2布置在主卧对面(如图5所示)。相比较于常见的卧室区与起居、餐厅动静分开的模式,这样的布局方式更能满足多代居中各代对独立私密性的需求,并能适应不同阶段代际关系变化。
图5 卧室分别布置在起居两侧,满足独立私密性需求
目前多代居的主要购房者为子女,子女的空间一般为套型里侧的主卧室,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的空间则为靠近入口的次卧室。这时位于中部的起居空间使两代人的卧室有一定分隔,保证了各代的独立私密性。
图6 主要购房者为子女,子女空间为主卧室,老人卧室位于入口处较独立的次卧室
随着购房者一代步入老年,他们的居住空间仍为主卧室,也有可能出现购房者一代夫妇分别使用主卧室及次卧室2的情况,这时入口处的次卧室则为购房者下一代子女的居住空间。这种布局方式仍能保证两代人对私密性的需求。除此之外,当子女成年独立搬离之后,还可通过入口玄关处门的位置改造使次卧室成为相对独立的居室用于出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