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胡越:中国建筑师很难被国外认可

胡越设计的五棵松篮球馆

畅言网:近日,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启动了“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活动。北京建研院副总建筑师吴晨所设计的中国尊入围20强后成为一匹获得非常高的评选票数的“黑马”,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胡越:首先,我觉得这个评选的标准和方式应该说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却在这次评选活动中漏掉了。这个项目虽然在专业的角度上存在着争议性,但是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认知程度是非常大的,对于这个项目的缺失,我觉得是一种遗憾。

目前中国国内的超高型建筑非常多,但是由国内本土设计师亲自操刀设计的,还真的不多,中国尊这个项目应该算得上是在北京可以预见的未来之中最高的一个建筑物。而在首都北京,这样一个重要的建筑物能采纳中国本土设计师的方案,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从这点上,我认为这个项目能入围“中国当代十大建筑”的20强是值得肯定的。

畅言网: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国外与国内建筑设计“中国造”以及它们落地情况?

胡越:我觉得这应该都很难。因为建筑师这个行业它其实是在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的理想做事情,特别是那种有追求和想法的设计师。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如何说服别人为自己的概念设计掏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欧洲在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习惯:有一些有钱的团体或者个人热心于赞助一些艺术事业,他们可能会为一些实验性的建筑埋单。但是,目前中国还没能形成这个社会氛围,可能今后国内社会再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出现这种情况吧。

我认为,中国的建筑师真正走向世界还需要一段时间。据我所了解,中国的建筑师设计的作品能在国外真正落地的,可能只有马岩松的那栋玛丽莲梦露大厦。而且那个项目是马岩松起步很早的时候做的,现在他的名声比以前大多了,好像还没发现他在国外能落地第2个项目。所以,中国建筑师要想在国外被别人认可,我认为会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建筑设计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简单的工程(那种白送的援外性建筑除外)。我认为外国人唯一认可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他们希望看到那类所谓的中国文化。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东西搬到他们国家,他们肯定也是不会要的。所以,只有当中国的文化能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才会真正在国外成为主角,但这个时间可能会相当漫长。

畅言网:国外洋设计师在中国设计的鸟巢、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等建筑,是否称得上是一种实验性的设计?

胡越: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吧。我们国内最近这些年来,确实出现了很多“时尚性”的建筑,比如说你刚才列举的这些公众项目。其实,这些实验性的设计项目在这些外国建筑师自己的国家,想通过纳税人的钱去落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在咱们中国却恰恰相反,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为了各自城市的建设增添魅力或者政绩的需要,这些超前的实验性建筑就得以在中国落地。在目前这个社会,我还很难判断这些“时尚性”的建筑是否具有前瞻性,只有经过100年左右的发展,或许那个时候人们才可以给出这些建筑物一个准确判断:到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还是只是昙花一现,浪费大量金钱。

但是,从文化事件这个角度上看,在中国的建筑行业里,确实制造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建筑,中国的确也为世界建筑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巨大的贡献;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就像刚才我说的,用我们纳税人的钱去做这些实验性建筑,如果让老百姓去投票的话,我相信很大一部分是不会赞同的。

其实,整个建筑设计的遴选过程非常的不公正。有些地方的设计竞赛规则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化,领导们就想让国外的那些“大师”来设计,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根本就没有公平参与竞争的可能性。在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对自己国民的待遇通常都非常好,反而会对外国人有很大的歧视。咱们国家在这种情况上,恰恰是倒过来的:对国内的设计师都是采取一种“打压”的状态,反而让外国的建筑师可以无限制的发挥和完成这些实验性设计。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胡越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