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谭精忠:开启空间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先行者

谭精忠

谭精忠,生于台湾,当代资深室内设计师、艺术收藏、跨界策展实践者。与他的谈话发生在一个惬意的午后,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和蔼善谈的他依旧完成了我们近1小时的采访。若不是时间关系,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就设计、艺术、设计大环境等等这些话题聊上一整天。整个对话过程中,他那智者的豁达时不时将我们引入无限的思考,不像是采访,这更像是一堂生动的讲座,令人意犹未尽!

他的角色有很多,一位从业近30年的资深设计师、从台湾到大陆发展的管理者、优秀的讲师、艺术策展人。当问及他给自己的定位时,他谦虚地说“随缘”;作为室内设计的前辈,对于设计师新秀,他的寄语是:“我希望他们马步蹲的稳一点,当你把很多东西都练成型了,未来绝对会有你的一席之地!”

理念和态度的传承对设计来说极为重要

相比其他的设计大师,谭精忠相对低调、内敛,在默默地研究传播空间与艺术。设计之余,谭精忠热衷于于收藏当代艺术品,提出空间艺术化的主张,这是其设计的一大鲜明特点。每年,谭精忠都会在上海的公司举办一个展览,与朋友们分享其收藏的乐趣。随缘,对自己身份定义一个非常棒的诠释,因为,清净的、平等的的心,会不断地生成智慧,用正面而乐观的态度,去设计、去经营、去传承。

您是如何定位现在的自己,是策展人、设计师还是其他?

【谭精忠】其实我并没有对自己有一个特别的定义,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仍然是一个室内设计师,因为我对艺术的热爱,让我不自觉变成了人们眼中的艺术爱好者。但也是因为这种爱好,我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传播艺术,表达我对空间和艺术的理解,所以我也做策展。但这种策展我不敢说是专业的,因为还有很多很多更专业的成为策展人,只是策展的目的和方向不同:或热爱艺术而展,或因为商业需求,而我就只是希望传达一种对空间和艺术的看法。对于自己的定位,我想说可能职业中会用执业证书的方式衡量一个人是否专业,定位在那种级别或层级,对于那些依靠证件证明自己的设计师来讲,我可能更想选择这种自由的方式,我只想一切随缘。所以如何定义?就让艺术和作品来说话吧。

您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呢?

【谭精忠】我今年刚好50岁,对我来讲,这意味着另外一个开始。室内设计是我的职业,是我安身立命的工作。我非常爱设计,现在更多的关注在艺术与空间的结合,并做类似艺术对话的事情,不是我放弃了设计,而是像恋爱一样,有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有自己更关注的另一伴,与其说是事业上的劈腿,不如说是关注点的多样化和层次感相结合。就像从前我们割裂了空间和艺术,也如同内地拆分硬装设计和软装设计一样,都是有弊端的。东方讲究延续和传承,割裂原本设计师的初衷,最后呈现的作品永远都有一种感觉,让你看着不完整的故事断断续续而又词不达意,如何体现设计的本质精神?通过我目前做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更多作为追求设计,执行设计和关心艺术的同仁,用真的故事和诚意表达空间的意境。哪怕是在样板房里,我希望摆进去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无关物质价值的多少,而是应对空间需求和艺术家、设计师本身的期望而摆对的,真的能够表达和讲述故事的东西。至少我的设计公司项目里,我会苛求我的艺术品、画作和我要求的是真正希望能够正确讲述一个故事,对生活的人住在其中能够传达感受,表述情绪和深感温度的。其实我一直在做设计,我也在收藏艺术,我通过策展来传达我对艺术和设计的理解,通过这种活动的过程,去延续一种传承的概念给我自己的公司和我的员工。

对于公司团队的发展,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谭精忠】理念和态度的传承是对于企业内部发展最重要的!我把自己的团队拆分成很多个子公司,用心把他们做大而把我自己做小,这是属于我的方式;培养企业的接班人,需要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涵养,而不是复制出很多个“我”,希望他们的设计能够按照自己的坚持和初衷独树一格,而不是面对市场的变化做无谓快速商业化的产品,那样则失去了作为设计师的灵魂;希望通过一种方式告诉团队成长的年轻人,希望成功但不要重心在于表象的包装,而是真正的树立自己的艺术气质,和深厚的设计根底,才能真正有意义的保持在不败的今天有一席之地。

时间会变,人也会变,以前的我可能更贪心,会更希望自己拥有很多的技能,做更多的事情,而现在我会学会适度,不适合我的就随遇而安。而我更关注的是尽量把自己能够做的设计做到有故事、有画面、有生活态度,又轻松的感觉。这是我一直在以身作则的告诉团队的设计师,因为设计师为了人的再出发或者追求更高生活境界而应运而生的,如果没有对生活品质和品位有要求,那也就没有所谓的设计存在了吧。

成立子品牌公司,为年轻人提供实现梦想的舞台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三十多年,其中的艰辛、曲折以及收获的喜悦都令谭精忠一生难忘。一年又一年,有些设计公司随着力量的增强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同时,也有一些公司会随着浪潮而销声匿迹。在这个以打品牌战略牌为主的时代,谭精忠珍惜人才,为了给年轻人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利用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帮助他选择的经营者培植新的子品牌公司,给他们一个舞台施展自己,拓展出越来越宽阔的发展道路。

大隐室内设计有许多品牌,包括大恒、大邑等等,那他们各自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是什么?

【谭精忠】现在上海有三个品牌:大隐、大衡和大研;在台北有四个品牌:动象、大译、大远,还有一个是设艺之间。其中设艺之间,即设计与艺术对话后的新生和他们之间的空间。这个品牌是专门帮我处理艺术相关事情而特设的。这些公司各有特色和专长,有从事建筑设计,也有从事商业空间设计的;有从事室内空间的,也有从事艺术品相关的。从经营的规模和大小上也是有差别,就像设艺空间这个公司一定不赚钱,因为它一直在帮助我寻找艺术界底层的艺术家,培养这些艺术家,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不是纯粹为了收藏,更多都送给了我的客户,而这些年轻艺术家,也因此和我合作开创更多的好作品,甚至有些是我待他们从艺术研究所毕业之后帮他们找一个好的画廊,帮助他们完成梦想,协助我保证给予设计空间的真品之意,乐在其中。

不忘初心,专注设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谈及大环境对设计行业的影响时,谭精忠提出了内地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为用心做出的设计才会更完美。而内地房产的需求,似乎人们模糊了引领和界定,真正适合与否和消费者的喜好似乎没有很客观,以至于风格掌握在开发商的思维里,无关地域房型或真正空间是否适合要求的风格,这是内地最大的问题。

您认为市场环境的好坏对设计公司或设计师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谭精忠】现在,台湾有很多小型事务所,他们根本不想去内地发展。因为到内地发展太快让他们深感无力做更好的东西。台湾有很多自成一家而规模不大的事务所——这是台湾特色。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开销也不多,他们很专注在一个案子上,一点点的耐心去做,有时候是一两年,甚至一个住宅做一年半。相比之下内地是两、三个月,一个样板房做一个月的也有。记得我们第一个样板房是在浦东的香梅花园,包括设计、施工、还有从台湾空运过来的家具,周期要求是28天。做完这个项目之后我们全部累垮甚至住院。如此太过商业化却忽略合理化的要求其实很不合理。方案的修改和完善是很常见的,但是做到一半再修改,推翻原有的意图和方向则是非常费时费力及费心的。但目前的房地产多数节奏如此之快,我想如果有一天设计可以针对适合的用心做下来,作品应该会更出人意料!目前就内地房产的需求,似乎人们模糊了引领和界定,真正适合与否和消费者的喜好似乎没有很客观,以至于风格掌握在开发商的思维里,无关地域房型或真正空间是否适合要求的风格,这是内地最大的问题。相比下来,台湾的市场没有大陆多,设计行业的竞争更大,反而激励更多台湾年轻设计师更专注和谨慎用心的去研究设计的语言,这也是目前最凸显的现象了。

现在有很多台湾设计师到内地开公司,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谭精忠】很多台湾设计师在内地的发展不容乐观,同样有很多失败的现象,坚持不了最初的设计理念就会在市场的冲击下开始质变。而坚持的也有做的很成功的。选择都在自己的手上,看你更看中哪一点,无关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

台湾设计自成一派的风格,是不是也受到日本设计的影响?

【谭精忠】绝对有,但现在台湾做东西跟日本风格还是略有不同,曾经台湾被日本殖民,日本留下一些很好的东西,也留下不好的。所以有很多人承袭了老钱的那一派,很多企业家受到日本教育。日本有个很好的教育是对许多事情做深入研究,有不断精进的特性。比如日本学习德国,又想要超越德国,所以很多东西非常细,缝隙之间一毫米都不能差。最近发现日本的设计空间,已经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伟大,因为算计的太精准。所以做任何东西都要有深入研究。我现在介于商人和设计师之间,所以就发展副牌。设计是否受到影响?当然有。像英国的图就很难读,我们现在是用日本和英美图法的合成,一张图就可以读懂,这样工人就可以看得懂。因为人口效应,贫富不均,所以会产生很多问题。

最近有主持一些有趣的项目吗?

【谭精忠】有几个。最近我在做一个大型售楼处,跟过去的一些项目不同,这个项目可以当做一个媒介空间,承载3-5年,其中有两个艺术家工作室,不定期找些艺术家在其中制造未来可以进入其中的一些作品。在售楼处的一层,没有任何商业气息,单纯的作为一个美术馆,只有走到二楼才是销售展示中心。我希望将优秀的台湾艺术家引入进来,跟空间产生对话。当作品孕育出后便直接放入其中做展览。

目前我们正在设计一个艺术酒店,这是第一次也是我的最后一次。因为设计师做艺术酒店的开发很好,但运营或投资不一定都会成功,而我希望做的不单是简单的设计,而是饱含人文、关怀、包容和想象的理念传达。如欧洲曾有个米其林餐厅发愿:因为现在全世界平均每天浪费40%的食物, 而这40%食物是可以被再利用的。所以那个餐厅老板坚持每天去超市找过期但可以食用的食物回来制作,餐厅没有菜单,找到什么就做什么,所得的收入就拿去帮助那些应该帮助的人。过剩的东西被丢掉其实是一种自私而浪费的行为!所以我们处理食材的一个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

作为室内设计的前辈,对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议吗?

【谭精忠】说到前辈,我就有点感伤,曾几何时我都是团队里最小的。过去我们对前辈是非常非常尊重的。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快速的发展,会比较不懂得尊重。但是我碰到这样的人,还是尽量去包容和照顾。你看现在中国设计师的流动率非常高,但是我们公司的流动率很低。也有那种做了很多年我们会把他派去管理分公司的。现在有个速食理论:年轻人希望事事很快见效,像西医一样,快速治病,但是把好的细胞也杀死了。中医就是很温和但是比较慢的去治疗。我们过去是一个很好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辛苦,面临的竞争很大,市场也不是很明朗。现在有很多的国际设计师、空间设计师还有海归回来都在进行一种彼此的抄袭和排挤。我觉得蹲马步还是要蹲稳一点,不要太急着有物欲,当你把很多东西都练成型了,未来绝对会有你的一席之地,但是如果只用花拳绣腿就要闯江湖,那么被淘汰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环境艺术空间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