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追根溯源中国古怪建筑潮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Galaxy Soho办公楼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造型怪异、庸俗不堪的“著名”建筑,粗暴考验着人们的视觉。这些建筑大多在设计、建造之初,不为公众所知,即使公众知情并反对,也难以阻挡其“丑陋”进程。假如,属于一座城市的地标建筑,远离了这座城市所向往的精神气质,游离于生活在城市时空中的公众的文化心理,那无疑是城市公共建筑在美学和文化上的败笔。

西方设计师的中国试验场

一个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团体最近写信给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信中批评该协会作出向扎哈·哈迪德设计的Galaxy Soho办公楼和零售项目授奖的决定。并指出,Galaxy Soho项目违反了多个遗产保护法规。对古老的北京街景、最初的城市规划、传统的胡同和四合院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该项目是破坏北京老城的一个典型例子。而该项目获奖则会“鼓励”开发商继续破坏文化遗产。

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与文脉、环境很少有呼应关系,因此很少能变成现实,而在中国她却大展身手。上海也曾有一个历史建筑保护项目请她做设计,遗憾的是结果并不理想。毕竟,即使是国际上最优秀的建筑师,他也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我们不能只看国籍和名气。

正如美国沿着车道随处可见的粗俗艺术,越来越多怪异的新建筑在中国形成,被用于迫切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招牌。巨形酒瓶、茶壶、短夹克对于去过洛杉矶的美国人来说并没什么好惊讶的,但它们激起了仿造各种建筑从北京天安门,到美国国会大厦,再到悉尼歌剧院的中国发展商的愤怒,

许多城市过度的追求造型奇怪独特的建筑,因为领导们相信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并且更快地发展城市的相关工业,这些设计在西方都还未能实现,但是中国的有些地方却花巨资在上面,这些“洋垃圾”偏偏被部分人奉为“珍宝”,诸如CCTV总部大楼,由Rem Koolhaus设计的,外形为倒过来的立体裤衩。

中国建筑怪事的一个原因在于这里的建筑传统有限,建筑师吴连勇告诉China Daily,中国的大部分建筑风格都受到了1991年解体的前苏联的影响。"现在又引领了一股标新立异潮流的爆发."

对此我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受过专业建筑训练的外国设计师们能设计出这样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难道洋设计师对中国文化的主观臆想吗?以话锋犀利而著称的建筑评论家王明贤曾有过一段“刻薄”的评价,能解答这个疑问:“他们(外国设计师)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设计做好,而是为了把钱挣到——为了这个,他们就会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讨好中国的业主。他们能为中国当代建筑留下什么东西是很值得怀疑的。很多中国建筑张牙舞爪的特征他们都学会了,也就是说,他们学会了做中国城市领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所以他们屡屡中标。有的外国建筑师可以说很聪明,也可以说很狡猾。”这段话发表于2005年,彼时鸟巢、央视大楼、国家大剧院等正如火如荼,正是全国热火朝天批判与反思“洋设计”的当口。在今天看来,这段话依然很有见地与独到之处。也可以看出在评判建筑时,一切的“生杀大权”都在业主手里。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在中国建筑业界惯用的一句话便是“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改革开放后这些年建筑界诸多成功人士和外国设计师皆信仰这“真理”,成为他们成功的不二法宝。这“成功法则”却忽略了建筑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公共特征,屹立于城市的建筑既属业主所有,也属城市居民所有,只考虑业主而不顾及公众、城市,好建筑着实难成。

而这个观点同样被华裔建筑设计师夏坚靖曾在接受采访时证实。他认为,国外的项目好做,而国内的项目较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建设项目的投资者不同。在国外大多数是私人投资,而国内大部分项目是国有或国有资本投资的,民间资本较少。二是内地尚在发展阶段,法律规范比较模糊。一些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变化。三是在内地建筑行业中,政府主管官员、甲方、专家、设计院等众多行业相关人士的意识形态及认识未取得一致。

具体而言首先在观念差异方面,国外的业主及设计者较多地考虑市场及经济因素、资源的合理引用和使用者的感受,并跟踪工程的全过程,确保质量、控制成本。他们对于概念、潮流及外观并没有太多追求,大多数的建筑物经济、实用,外观简洁、大方,项目施工水平较高、细节品质到位。反观国内,业主和设计者更注重对概念、潮流、外观的追求,他们喜欢与众不同的外观,有的甚至要求立面形态是别人没有见过的,或怪异或豪华等等。这直接导致业主及设计师只抓住一些表面的问题,而无法静下心来从建筑的内涵着手,并由概念到细节全程掌控,最终导致一些项目在操作上虎头蛇尾。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