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体育建筑路在何方?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4-06-18
马拉卡纳体育场
“当前体育建筑的发展,应由精美化设计向精细化经营和使用过渡。”鉴于当前体育场馆的粗放式经营所带来的堪忧局面,专业人士如是呼吁。
也有专家对于当前体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堪忧现状阐述了各自的看法。作为国内第一个体育建筑博士,同时又曾是奥运、亚运体育场馆的设计者之一,孙一民教授对于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现状深有感触。据孙一民介绍,近年来,体育场馆建设可谓如火如荼,但是在此火热的背景下,对于体育建筑的研究却显得孤单和力不从心。尤其是如何寻求到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更是当前面临着的重大课题。
同时,他指出当前国内的体育建筑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体育场馆的项目规划方面亟待加强,“由于项目规划不够科学,使得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种现象,包括国外,在大型赛事举办时,赛前对于设施的经营和管理有着美好的许诺,可赛后,却发现不仅许诺荡然无存,且对新场馆的改造也随之而来,投入继续增加。”
在一番国外考察之后,孙一民发现包括希腊雅典、澳大利亚悉尼等,都会出现上述情况,体育场馆的材料用量不断提高,造价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却在后期经营管理上缺乏资金,捉襟见肘之下,使得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同时,孙一民也对当前大肆兴建体育建筑表示了质疑,“一个大学城就有18个体育场馆,平均下来,部分院校就拥有2个体育场馆,能充分利用吗?”对此,也有专业人士彭高峰表示了相同的担忧,他认为在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需要设计师们的努力,还需要这些体育场馆经营者的思维转变。彭高峰认为,不论场馆设计与建造多么精美,但在后期,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仍停留在当下的粗放式的水平之上,依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彭高峰呼吁,当前体育建筑的发展,应由精美化设计向精细化经营和使用过渡。此外,彭高峰还指出,有必要加强体育场馆与城市的互动,以体育场馆的新建带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广州亚运城选址于番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作为广州亚运会五个体育场馆区域之一,亚运城之所以选址在番禺,正是看准了这是启动广州南拓战略的契机。”彭高峰如是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