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张玮:中国建筑应做到真正的中西合璧
发布时间: 2009-12-2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中国式”的世界建筑——就是从建筑设计上,不仅要引用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构思,最重要是设计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质的建筑。

 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化趋势也日渐明显,我发现中国的建筑发展方向已经既不是过去的故宫类型,也不完全像鸟巢那种西方的东西,而是一种现代设计,中间又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空间概念在里面,短期内中国的建筑已经开始从量的过程向质的过程转变。

加拿大BDCL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图片来源:百度)

我们处于一个需求急速膨胀的时代,产品数量要求上升,太多房子要建,太多产品要设计,但大部分建筑不应该盲目追求耀眼的地标建筑,或者所谓一鸣惊人的类型,而是更加接近大众,更加接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尽管因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了,都想创作世界级别的建筑,但是必须前面加一个定语,就是“中国的”世界建筑——就是从建筑设计上,不仅要引用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构思,最重要是设计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质的建筑。

中国经济发展之后,自然有一种民族识别性的诉求,而目前大家对本土建筑的关注无非就是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所谓耗资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像中央电视台、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等,这些可以称之为“伟大建筑”,但是这样的建筑毕竟是少量的;还有一个层面就是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做的规模不大,却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大众建筑”。

在加拿大和美国,杂志上或者业界得到很多好评的建筑,大多是一个小的文化中心,一个小的博物馆,甚至是一个厕所。这些年中国过多地重视这些伟大建筑,却忽略了大众建筑。其实这些建筑在全国也是很多的,只是媒体可能关注更多的是鸟巢,以后,中国媒体应该更关注这些大众建筑,而且这类建筑也不乏很多好的作品。既然是好的设计作品,就可以吸引客户,帮助楼盘销售,做到经济、文化、社会多赢的效果。

当然,目前中国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整体水平和国外的水平对比来看,从经验积累、文化艺术积累、还有建筑师代代相传的积累,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创意方面,可以借鉴国外,而涉及到国内的文化、建筑规范,则由自己来操作,真正做到中西合璧。这两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国外大师做的东西要么就是耗资巨大,实现不了;或者实现了,但与中国文化没有搭界;或者做了很多东西不符合规范,都有可能的,所以这两者必须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