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以小见大”的微建筑探索

微建筑形态单纯、体量微小,但同样具有常规建筑的使用功能,二者在这方面区别不大。但是随着微建筑的不断创新,这类特定的小建筑在生态意义、新材料应用、新技术拓展、建筑可移动性、新建造方式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方面,微建筑又有别于常规建筑。

不同时期的微建筑形态探索,从介入方向到途径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也是社会多元化的真实反映。但这些微建筑形态、倾向、风格的探索都是基于“以小见大”的建构本质,都试图探寻“小”的本质特征以及“小”的意义,并且通过不断的实验性探索来寻求建筑发展的道路。

芬兰卵形观景台

早期建筑实验过程中的微建筑倾向

以单纯来解决复杂的建筑形态及功能的设计理念,在早期现代主义大师的作品中就屡见不鲜,典型的实例是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这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完全颠覆了以往西方教堂的形象特征。在这件作品中找不到以往欧洲传统教堂复杂的装饰构件,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曲面形体,柯布西耶在这件作品中传达了一种明确的精神特征,隐喻了中世纪苦行僧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强调的是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单纯。建筑形体上充斥着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异形,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形体,都表达了一种非几何形式的有机形态。

统一的异形即是一种单纯,而这种单纯又导致新建筑理念的诞生。相比传统的教堂,柯布西耶在这件“小建筑”上运用了当时相对先进的结构技术措施,表达出单纯的设计理念,验证了当时传统的现代建筑中存在的一些“异类”,这些“异类”突破了当时建筑枯燥、单调的方盒子形态,体现了一种追求单纯的实验性方向。

20世纪中叶,黑川纪章在东京银座舱体大楼的设计中,将工厂预制的不同功能的可供居住、生产或工作的小单元核,经过灵活的组合拼接,表达出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这栋建筑就外观而言并非微建筑,但组成这栋建筑的单元核则具有明显的微建筑特征。这栋大楼位于银座——东京地区最昂贵的地段,因此,在设计上对于空间和预算的考虑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建筑形式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川纪章受到当时苏联宇宙飞船的舱体单位的启发,使用了类似的舱体结构,他采用预制件和基本模数的设计理念,设计了2.3米×3.8米×2.1米的所谓居住舱体,并预制了相应尺寸的长方形单体,舱体窗口也设计成船窗的圆形孔,形成一个个别致的居住单元。

这栋建筑基本是使用这些居住单元堆砌、穿插组合而成的,对于传统的现代建筑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同的演绎。尽管黑川纪章表达的是一种所谓新陈代谢的理念,但实际上这个建筑中单元化、模块化的小功能体块,已经具有微建筑的某些特征。黑川纪章在单纯的、小型化的单元核中解决了复杂的建筑功能,并试图推广这种新的居住理念,以适应当时日本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

当代微建筑发展的实验性探索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当代建筑中的许多类型都呈现出微型化的趋势,微型化的建筑形态不仅极大地补充了巨型化的建筑形态,同时也散发出自身独特的魅力。在这一过程中,微建筑不仅表现出无限可能的微型趋势,也表现出各种巧妙的构思,同时应用在更加广泛的领域。

英国建筑师荷顿设计的“微型之家”延续了黑川纪章早期胶囊旅馆的建筑形态,同时运用当代的新材料、新科技,展示了当代微建筑的精巧细节,这件作品可以看成是当代微建筑的典型实例。“微型之家”的长宽高各只有2.6米,设计师在这样微小的体积中容纳了所有的生活基本功能。从入口进入,有淋浴区、厨房区、下凹的用餐空间兼起居室,起居室上方即为可折叠的双人床。设计师在狭小的空间内解决了居住的各项基本需求,在材料、设备的选择上也采用了当代全新的科技成果。建筑材料选用了绝缘效果佳的保温隔热材料,在平面屋顶上预留了安装太阳能面板的位置,室内材料也为工业订制的产品,各个细节尺寸都经过周密的考量,灯光为低温LED照明,避免了夏季狭小室内空间中温度过高的问题。

“微型之家”设计精美,但整体造价低廉,1个完整单元约为3万英镑,同时具有方便的可移动性以及水平或者竖向的延伸性。在慕尼黑大学,为了解决学生宿舍不足的问题,荷顿将6个“微型之家”组合成1个单元,用钢管作为单元的下部支撑,形成集中式、水平展开的微建筑群,这一实验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同时,荷顿为了进一步实验“微型之家”的适应性,计划将30个“微型之家”环绕中部电梯、楼梯用钢管搭建,向竖向拓展,形成15米甚至更高的“树村”。“树村”的概念对胶囊旅馆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在材料选择、构造方式以及内部功能空间的设置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微型之家”仍处于实验性的探索阶段,并未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但是这种有益的尝试为微建筑进一步拓展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微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