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简学义:设计是去找到答案、去发现

台湾建筑师 简学义

设计剎那间就完成。

这玄妙的说法是建筑师简学义对创作状态的描述,他认为,当灵光在创作者脑中一闪而过,作品就已完成了,而建筑师则像灵媒一样,将自身感受到的真实,透过设计缜密地展现出来,这其中的每个阶段、每个时间的切面则都要纵观全局,一体地从开始连结到最后。

过去,简学义完成了台湾许多代表性建筑,包括莺歌陶瓷博物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行政大楼,以及近期的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等,这次笔者藉着他与画家李安成的“默墨”联展,特别于淡水专访到简建筑师,访谈中,他从《红楼梦》聊到建筑师的角色、少年时的学画经验和建筑理念,更应景在情人节当天爆料大学时写情书的经验,让这段午后傍晚的时光充满了阵阵欢笑声。

建筑是身、心、灵的容器,是人与自然的界面,是人类与自我存在的展现。

自1970年代向画家李德学习绘画开始,建筑师简学义获致了在艺术领域的思想启蒙,而后也展开他数十年从事建筑创作,以及关于自然、空间等哲学思索的历程。

在他所设计的莺歌陶瓷博物馆、宜兰二二八纪念物——历史之澄镜、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等作品裡,除了满足建筑之于使用功能的世俗需求外,他也透过有限的形式语言来塑造对建筑抽象性的思索,或场所精神的诠释,即便对他而言,这个漫长的建筑创作过程,相较于整个绵延的人类历史,或甚至是无边的宇宙,仅仅只是短暂的剎那。

而简学义也屡屡在作品裡试图超脱建筑可见的形体表象,除了反映在作品空间语言的呈现外,多年来,他也在心性思维上有所转变,他说:“从前到欧洲旅行,都带着相机到处拍,看的是现代建筑;现在旅行就都不带相机,然后主要去看古建筑,进到像高第(Antoni Gaudi)的建筑或哥德式的空间里,虽然可以感受到建筑华丽的形式,但教堂空间的力量还是存在,不一定是因为它的尺度。”简学义从建筑旅行的经验,来解释这份对于空间体悟上的转变。

“建筑超越了社会和文化的人间性,它更广泛地将此人间性包含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宇宙性中,现代的台湾人缺乏这一类的了解,只能从表象的人为的记号与象徵中去阅读,而很少理解自然中抽象的事情。”简学义在多年前曾撰写了一段,阐述自身建筑观念的论述,时隔十多年后,当代社会依然充斥着符号表象意义的生产与追求,然而简学义仍然坚持建筑抽象性,乃至于精神层次的意义追寻,“愈形式化的东西,神就越少,有点像爱因斯坦的质能理论E=mc²,建筑的呈现也是有这些层次的,而我个人的心性比较倾向无形的这边。”

请您谈谈这次的展览?

简学义:我之前看过李安成的画,在构思时,考量到展览在整体呈现上必须是风格一致的,所以我们使用黑白照片来呈现建筑作品,而除了黑白的表象外,背后仍有其相通的地方,包括我们在建筑上谈的光,我们希望把元素简化到一个纯粹性,因此用黑白的影像去强化光影关系,呈现建筑的光影实虚,用这点去连结李安成的黑白水墨,中国水墨画裡最重要的留白和意境。

另外,包括这个展场裡的书房空间或硬体装置,我们希望从这些装置作品本身可以见微知着,去连结到建筑精神上的事情,所以展场的设计上是隐约地在呈现我们对建筑的看法。

能否谈谈展场内的装置作品?

简学义:我们想要藉由这些装置或影像,来呈现整体的氛围状态,所以必须透过这些道具来完成,包括数位相框、投影和家具等。

那件躺椅是我们很直觉构思出来的,它有个小小的隐喻,当时在画这个躺椅时,断面就引用柯比意(Le Corbusier)设计的LC4躺椅的线条,那是我们对大师的礼敬。我们并刻意把椅子做大,让它不只是提供单人使用,也可以一家人一起坐在上面。

家具本身就有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做了一个动作才会产生流动的能量,以前我曾经用物理的位能来比喻,在动能还没发生时,就是位能的能量,所以那张椅子在那边没有人去坐,那个空间的能量就处于一种位能的状态,一般我们在讲场所精神隐藏的那个能量也是这个意思,一个空间就好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样,你去稍微扰动它之后,就会有它的力量跑出来,它是一个诱发事件的位能。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