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董功:住宅,体现你向往的生活模式

昆山有机农场系列 - 采摘亭

Q:什么时候您觉得可以成立自己的事务所了?”

董功:从Steven holl出来,我们就开始做这个事务所,大概是2008年。我在之前的事务所打工的时候,想法就比较清楚,我知道有一天会自己成立事务所,所以当时主要以积累和学习为主。

Steven holl和Meier都会和一些最高端的资源合作,比如机电顾问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几个工程师事务所,你的结构顾问可能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大师。这逐渐使我脑子里渐渐建立起一个标准,知道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样,比如,和最好的建筑结构工程师合作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自己成立事务所之后,虽然这些东西不可能一步就得到,但是总有一个目标和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来支持你,这是一个好的影响。

Q:您对自己事务所的定位和预期是什么?

董功:建立一个平台,让自己干自己比较喜欢干的事儿,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表达的机会。

Q:现在谈建筑,很多人都会讲到主张。您可不可以谈一下您对于建筑的主张?

董功:设计是一个非常立体的东西,你在每个层面上都可以说出很多东西来,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或者说我们事务所里最提倡的,是强调建筑设计要面对很具体的问题,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不是设计师自由发挥的过程。这是我们对这个事的看法,可能和很多人都不太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喜欢非常清楚地去做一件事情,通过分析的方式去发现里面需要做的事情和不需要做的事情,到最后是一种有自制的表达,而不是夸张、个人化的宣泄。特别是中国大的设计环境里面,各种思潮非常五彩缤纷,我们更提倡用一种节制冷静的设计方式,去尊重你周围的人,你周围的环境,提倡有节制的表达。

Q:这点是否是受到Steven holl的影响?

董功:其实Steven holl的很多建筑在形态上还是非常张扬的,这点应该是和我们有些不同。但是我觉得他研究问题和设计问题的起点和眼光到整个一套方式,坦率的讲,我受到他很大影响。

形式、空间,这种建筑中具备的艺术感染力的因素当然也很重要。它是一个感性而且个人化的东西,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对这些,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视角。在目前中国大环境下,我宁愿多说说大家理性和冷静的面对问题,而不是一味夸张的寻找很刺激的方式。

Q:您的事务所的名字叫直向,网站也对此进行了诠释,您能再概括一下吗?

董功:我们喜欢更准确和直接的针对一些核心的问题去思考和研究,最后落实到的结论或结果往往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我们相信简单的方式意味着更准确有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风格。这个想法可能和“直向”这两个字有关系。我们喜欢明确的东西,这可能和“方向”有关系,我们也喜欢简单纯粹的东西,可能和“直”也有关系,但也没那么对应,就是一些感觉上的关联。

Q: 您怎么评价事务这几年的发展?觉得自己满意吗?

董功:首先感觉还是挺兴奋的。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挺紧张的,有的时候也会烦到不想再想这个事,但总体的感觉是,事务所在三年的时间内建成了一些房子,我们的特点也被大家看到了,这点可能是这三年的进步,接下来我们也会沿着这个方向清晰的走下去。

每个事务所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不一样。比如,一开始你面临的是从零开始,那个时候的苦恼是你干什么。没事儿干。现在的苦恼是你怎么干,你怎么有控制的干,有选择的干,不要贪图太快。在中国,前人有很多教训,发展得太快就失去了控制,我们骨子里还是希望能做出好的东西。怎样才能回避一些这方面的压力和诱惑,也是我和我的合伙人天天在琢磨的事儿。

总体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建筑和建筑师总体是和社会联系很紧密的行业,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跟人打交道,通过你的作品去积极的影响周围人的生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儿。

Q:今后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呢?

董功:还会沿着现在的方向走,核心的追求还是对建筑的追求吧。我们事务所思路的一个顺序是,为了做出这样的建筑,事务所应该是怎么样的。为了保证我们每一个房子能够有思考的含量和设计的含量,事务所的模式应该是:首先,它不应该太大;然后,每一个项目我和我的合伙人都会亲自过问,亲自去做;同时,我们同时进行的项目也不会太多。只要是做的事,我们都会尽量做好,这是我一个比较简单的想法。

“一个住宅和居住平面,归功结底是要体现这个时代让你所向往的生活模式,尤其是住宅,它跟生活离得更近。”

Q:我们杂志本期的主题是居住空间设计。当代MOMA和万科中心有些公共的功能,但是主要功能还是居住。您当时有没有因此关注居住建筑这个领域,或者说对当时国内这个类型的建筑有哪些看法?

董功:我们一说到居住建筑,脑袋里马上反映出国内现在的“住宅设计”这几个字,然后就想到它的标准层,和一个小区。但实际上,在我看来居住建筑和博物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一个建筑师的视角来看,每一种建筑都意味着背后有一个独特的生活方式,或者是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实际上,建筑设计本身是建筑师针对使用者的使用和方式,去组建建筑里面若干个因素,到最后建筑师塑造出一种对人的生活能产生积极影响的载体。所以你说居住建筑也好,办公建筑业好,骨子里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们事务所没有对建筑类型进行划分。当然你说到技术方面,比如居住建筑里面的结构、形式和体现性,它跟办公室不一样。但从建筑师比较纯粹的视角来看,我觉得它们都是建筑,都需要起到对人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

拿Steven holl事务所的两个项目来说。Steven holl在设计开始的时候,没有按照国内的模式理解它,他一开始是去理解和表达建筑和城市的关系。我们面临着北京这几十年的城市化,在封闭的庞大的社区内,建筑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整个城市就是人们必须围着街块绕圈,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Steven holl希望创造一个开放的城市,这是他最先切入的一个很重要的论点。

Steven holl针对住宅的评鉴,你如果仔细看会发现,一个单元的设计里面他强调空间的流动性。空间和空间之间有可以根据户主需要进行调整的移动门或移动墙,尺度要比门大很多,它这里面体现的是现代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现代的生活品质。用这个视角去剖析住宅平面,它并没有一个模式,比如说哪里一定就是厅,和空间有一个固定的关系,必须怎么样。它不是从这个方式上看的,这点其实我非常认同。一个住宅和居住平面,归功结底是要体现这个时代让你所向往的生活模式,尤其是住宅,它跟生活离得更近。工业社会的审美,或者说后工业的审美,比如透明性、空间的流动性、生活的民主性,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到住宅平面对于人每天生活的这一小块地方的设计的影响。它也会体现到平面布置,房间和房间的关系,可能也不一定非是我们以前理解的卧室和客厅之间单一的隔绝的关系。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意识的变化,这些空间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在发生变化。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住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