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2014第五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研讨会现场实录

韩林飞:

韩林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畅言网“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是对建筑界的促进。今天我们这个评选,也是一个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西方都有建筑评论家,也有建筑批评课程,而我们中国人批评起来却往往是对事不对人,程度和尺度都不太好掌握,被批评者也都不太服气。

我建议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给上榜者一个自我申诉的机会,让他们把申诉材料和重要理由递交上来,这样就会让大家看到,其中到底是哪一个甲方单位非要要求设计师这么设计,通过这个过程,社会公众也会更多理解建筑师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我相信,建筑师的初衷肯定都是好的,在设计过程中也都不想屈服于甲方,顺同开发商的媚俗和奢华风气,这里肯定有苦衷。

这个申诉也是让大家明白,像大连万达广场那样的开发商,在城市中心的那种简单复制是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在国内很多城市的万达综合体都是一样的,它不考虑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公共交通,而所有地方政府都把万达当成财神爷,来让万达搞这样千篇一律的建筑。这不是城市规划者的无知,而是利益的驱使,导致城市文化的丧失。我们要批判这些私有利益的代表者,不能让建筑师成为替罪羊。

第二,畅言网可以经常发一些国内外的建筑评论,引导公众对于建筑的评价态度。

第三,中国人永远有中国的美学标准,有中国的美学观念。像伊川的大门,大家说那是一条红色的裤腰带,是否可以用具像化的形态来表达这个建筑?这种具像的表达是不是一个正确的评判标准?我们作为专业人士应该给出更客观的答案,给网民一个正确的引导。

如果大家的评价标准是一致的,这个评选就好评。但现在我也很悲观,现在都到第四届和第五届评选了,丑陋建筑按说应该越来越少,但实际上我觉得丑陋建筑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设计费改革之后。

现在有报纸说建设部出台了标准,让设计费真正市场化。可是目前我们没有真正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这样的设计费市场化会让十个百个丑陋建筑产生。为什么,因为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建筑师应该在一个更加宽裕的环境下进行文化创作,而不能为了这点建筑费屈尊下嫁,跟从开发商的意见。全世界的建筑师,无论是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都是很优越和宽松的。而我们呢,我们为了那点设计费都失去了基本的尊严。

我现在在写一本书,主题是讲建筑师的尊严,我同时也在收集一些材料,从历史上,从国内外找出这种不畏权势贵族而坚持自己观点的建筑师。现在,我们建筑师谈不上有什么尊严,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可能要求建筑师做出好作品。

评选这件事要进行下去,但也要给建筑师申诉和诉苦的空间,要真正揭示十大丑陋建筑背后的真正推手、脏手,这样才能把丑陋建筑背后的社会原因讲清楚。

我也希望这个评选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是公正的,百年后的历史会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会评价我们这个社会的丑陋,也会记住我们这一群被利益所裹挟的人的丑陋。

吴钢:

吴钢,维思平建筑设计董事总经理、主设计师

韩老师的意思是说,不光要把它到底丑在哪里说出来,还要说明白,为什么会这么丑,是不是被左右和指使了。

其实,把单体建筑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我们生活在一个非人性化的城市或不合理规划的社区里,那种痛苦和看到一个丑陋建筑的不舒服的感觉是同样的。

我在北京十多年了,我家里门口那条街,从这面走到对面,需要走三分钟。很多次看到老人和孩子走到一半又哆嗦着退回去了;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把上千亩地卖给某个开发商,建那种围合式的大社区,在里面走一个小时都找不到一个出入口;在这超大社区里,没有生活配套设施,十年二十年中打酱油都是要开车去买。这种非人性的不关心人的细节到处可以看到。

另外,权力对于城市建筑肌理的破坏,单从建筑师群体来说话语权的力量不是很大,如果让公众参与进来,才更有力量,说不定也会拉几个官员下台。

我建议评选也可以分成专业和非专业两个类型,关于外观形象那类不需要由专业的建筑师来评审,比如好莱坞的最恶俗电影奖也不是专业人士来评,而是媒体和公众来操作和完成的,效果反而好。

一个好的城市或肌理,是需要有建筑的多样性,需要有一个个小地块的有机组合,而不是一个开发商弄超大的一整块地。未来应该助推政府来制订一些规则,用非常简单可行的办法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应该主推小地块,不能一个超大的地块里全是商业建筑,另一个超大地块里全是住宅。另外还要强调功能吻合。

王永刚:

王永刚,中国国家画院建筑设计公共艺术中心主任

我觉得评审范围很广,现在整个城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主,包括新城规划新城拉动的模式问题,所以导致了城市规划条文和建设条文都是在经济问题之间游离,最后导致了街道问题,绿化问题,还有一些好的政策被一些不好的设计利用,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这种限制导致了住宅的千篇一律,导致了城高问题,导致了比例模式不伦不类的,整个高宽比谈不上比例问题,所以这是整个经济问题导致的,如果从评审丑陋建筑里面,能把这个丑陋规划和丑陋城市,评选丑陋规划不太方便,一般都是图老百姓是看不见的,看见的往往都是用上的东西,把这些块拿出来单独去评审。 可以评审把这些细节的东西发布到网上评审标准评审办法,通过填空的过程,目的不光是评审,是专业知识的普及问题,毕竟是建筑很专业的知识,通过这个普及可以把这个评审时间拉长,每年有一个评审季,这个评审季可以按照一个季度,这样做的更生动更有意思,这个活动不要光把不喜欢那个建筑就给贴上来就行了,这样的意义不大,如果这个评选指标更细以后有利于把问题公正化,现在看的一些好的建筑并不一定都是美的,现在看见一些不好的建筑未必是不好的,这里面存在一些争议,也许角度不一样,每个评委的文化程度是不一样,有很多艺术家挺有文化的,但是这个建筑好不好看确实。。我觉得通过大量广泛的参与是很有必要的,并不是专家一句话说它是丑陋的,也不是计算机打上勾自动算出来那个是丑的,所以评审的机制设计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机制的设计牵涉到我们经常遇到的方案的评审和规划的评审,一个机制设计和制度设计的问题,为什么机制设计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些规划不合理的出现,机制设计的原理不合理,不够开放,深度不够,甚至是评审的文化水平,还有就是一些评审的观念比较老化。都是影响丑陋建筑出来的因素,归根究底都是制度设计影响结果。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研讨会第五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现场实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