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

刘默:

刘默,亚泰都会(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我谈一点感受,我们作为甲方也做过大连西港的一个燕莎奥特莱斯,一个商业综合体,里面有十几万的商业,有公寓有酒店。我们的奥特莱斯已经变味了,在国外是一个品牌折扣连锁店,它的商业模式是很明确的,在城市郊区的街区式商业是比较受欢迎的。奥特莱斯一般都离市区比较远,设在环境优美的郊外,停车很方便,整体是一个休闲娱乐和放松的环境,商品的价格也比市区便宜很多。但国内的奥特莱斯却都是集中在城区,几乎没有设在郊区的,在郊区可能都没人去了。

我们做的大连西港奥特莱斯,地块比较复杂,有点像街区式的,景观是大牌公司做的,开发商也是专业做商业地产的公司。但最后一看,发现招进来的都是二线甚至三、四线的品牌,整体上和普通的商业业态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挂了个奥特莱斯的名字。近年来,国内的商业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外商业业态上百年演变发展的进程。比如,我们最早是百货业态,再发展到新东安业态,还有国贸和新世界业态,增加了餐饮娱乐和电影院等,但是,现在大家发现能赢利的都是靠餐饮和电影院,尤其餐饮在里面占了很大的比例。

另外,商业综合体的运营也和目前商业业态的市场饱和度有关,原先的商业比较集中,相比来说,王府井商业街还比较有特色,天主教堂对面有一块地,建筑面积10万平米,原来的投资方是想做六层楼的小商品市场,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方案没有通过评估和审批,一直都没做起来。

北京的商业综合体,我认为做得最成功的项目是东方广场,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包括酒店、公寓、写字楼和商业,尤其它的写字楼体量很大,出租率也很高,白领的午晚餐也都得在这里解决,餐饮也有了存在的理由,所以整体上不是一个孤立的商业。另外,它的位置很好,在王府井商圈,处在一个街口的位置,比新东安的位置还要好。还有西单大悦城项目,定位很明确,主要针对80后和90后群体,它的商业模式做得也不错,人气很旺,商业流线做得好,人可以直接从一层上到五层,再从五层上到八层,很方便。但主要也是以餐饮为主,商业仍然是弱项。

另外再说到街区型的商业,三里屯village不错,人气很旺,蓝色港湾也很好,甚至从环境上来说比三里屯village还好,在朝阳公园边上,空间变化有层次,有电影院,娱乐,但是商业也没做起来,餐饮还可以。

总体来看,我们把国外的商业业态都引进来了,只差迪拜的没有拿过来,迪拜有两个mall,一个是阿联酋mall,有很大的滑雪场,迪拜mall里则有海洋馆,沙漠里缺什么他们做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据说迪拜mall还要扩建到100万平米。

我们虽说是把国外的东西都拿过来了,在本土实践中却都好像有问题。这里面的问题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而是与市场的不断变化有关,与商业业态的市场饱合度有关,这些都不是设计师能掌控的,大家都想发展商业,但最终能有多少真正的支撑,能吸引多大的容量都是问题。比如朝阳大悦城,靠近东五环,本来是想吸引通州的人群,但现在听说万达也要在通州建一个商业广场,如果这个商业广场一起来,朝阳大悦城会不会受影响就很难说了。市场变化太快,现在大家都在研究业态造型,其实从建筑形态上说已经足够丰富了,设计做得已经很好了,但商业的生存运营环境其实更复杂,不是设计师能主导的。

孙明军:

孙明军,北京东方华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达的精细化管理流程可能比我们所有的设计类公司做得都好,我看过他们的OA系统,一旦某一个环节没做好,可能和这个环节相关的上级、下级都会承担连带责任。比如哪个阶段需要哪个公司介入,需要哪些人力物力作为支持等。但是这种方式可能还有几年的生命力,过几年之后一定会面临一定的冲击。在这方面,各个城市也都在做大量的工作,但真正要做得比较好,还是需要在一线城市进行。一些二三线城市做的项目确实留下了一些日后需要改造的问题。

最近我们在郑州有个项目,该项目的北侧已经有三个项目了,每一个项目都是住宅加综合体的组合形式,附近已经有三个综合体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问开发商是否还要再做下去,但最后开发商决定还是要做。

杨建平:

其实他们应该很好地做个调查,市场调查时非常重要的。

刘延川:

有时候甲方会觉得调查是没用的,因为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刘默:

我们谈商业建筑,大家都在讨论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管做什么东西,他的盈利模式如何,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项目要有生命力必须要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来支撑,不管是迪拜还是奥特莱斯,必然有一套成功的盈利模式,能够支撑他的盈利状态。20年前有一个叫金盾的西服品牌很有意思,是一个潮汕人做的服装品牌,作坊起家。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像样的西装,他们和皮尔卡丹品牌竞争,大家以为他们是一个国外的品牌,最后在香港上市,变成国际化的公司。一旦企业壮大,他就开始折腾,这个企业的股票之后就变成垃圾股,品牌就支撑不下去了。这个人沉寂了十几年,最后他创造了一套商业模式,当时遇到金融危机,广州珠三角一带加工服装的企业产能过剩,他开始在各个城市找租不出去的物业,从那些产能过剩的企业拿来衣服,先卖衣服后付款。他给那些租不出去的物业卖服装的提成,顶替房子的租金,大家都觉得这是很好的模式。

这个模式吸引了30多家的风投公司投资7个亿,当时有个服装连锁品牌在燕莎奥特莱斯开了一百多家分店,他们想要贴牌不可能贴国际大牌,在国外注册很多假名牌,风投一看盈利模式很好,等于空手套白狼,最后圈了7个亿之后全部赔进去了。最后大家分析得出一句话,“在卖不出去的地方卖卖不出去的东西。”这是很可笑的事情。所以我们不管商业怎样,要有支撑他盈利的模式。

孙明军:

现在开发商不是很有经验都是看别人怎么做就学过来,非常不成系统,风险非常大。我们也做过商业项目,不是很大规模。我们在设计酒店时候有一个感觉,如果建设单位在整个流程管理方面很强,功能问题已经没有,之后是提升的部分,让人们进入这个场所有一种很惊艳的感觉,这样把更多精力放在这方面。实际上对我来说不喜欢逛街,只要一进商场就觉得特别累。现在有些商场感觉不太一样,比如西单大悦城。

酒店的竞争也很激烈,之前营造宾至如归的感觉,现在已经不是作为出差的地方,人们的经济状况已经达到愿意为体验感买单的时候。设计方不只关注功能和配比,要做到能够吸引人。这方面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做的综合体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核心理念的打造的效果还是大打折扣。精细化设计,从设计角度我感觉好像一线开发商达到那种程度还存在欠缺,建筑师会好一些,总体各专业的感觉在这个链条中要慢了一拍,做好这些事情我们设计方要捋顺。国外做的比较多商业项目的品牌,设计费比一般的设计公司高好几倍。实际上看起来差的不是很多,但是差的那部分可能就是非常核心的部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太设计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中联环中旭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