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辛晶:

其实这也可能是因为景观设计概念和城市设计概念有重叠的地方。开发商已经把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任务交给了景观来做。城市设计除了从面貌上去控制,还策划这个区域的经济方面的结构。比如哪些人来使用这块区域,是不是只有办公商业,还是也有居住的内容在内。这些使用人群他们主要日常活动有哪些,他们对这块区域会怎样的使用,可能会产生哪些经济效益。

现在的景观范围的策划可能已经不自觉的被业主要求,或者设计师自己在设计当中已经不自觉的要介入到城市设计的范围中去了,所以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大家应该积极的把他接过来才对。

林碧云:

这个我比较赞同。我们公司不仅有景观设计师,还有一个专门做平面设计的设计师,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艺术家。比如说我们做一个楼盘,其实只需要做一个楼的景观,但是他会为里面的牌子设计一套动物logo,还会配一些贴图上去。其实我们不会太拒绝这种的做法。因为很多设计师是因为兴趣而待在这个行业的,他们都是很想把它做好,就算没有要求,他自己也会把它做得很好玩。

曾越,美一森•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副总经理

曾越:

刚刚大家都在提说艺术性、新材料等等。其实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回归到一些很简单的东西。我觉得我们的设计文本里面经常提到的是以人为本、生态自然、环保节能,这些以后都是主流方向。刚刚那个公园的话题中,它的设计风格其实是领导层的愿景,而去那里的人多数都觉得很一般,因为可以停留的地方、遮阴的地方中有很多都是不足。所以我觉得要先把以人为本、生态自然、环保节能这些落实,之后再考虑艺术性,主题性。

另外古典园林项目,真的是把古典的东西搬过来吗?不是,其实是要把生活习惯找回来,比如刚才提到的岭南人的生活习惯。

余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国园林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瓶颈,感觉大家做东西都没有统一性,像是在抄袭西方的东西,而没有把传统的东西继承下来。为什么?因为没有理解园林的本质的东西。近现代的彭一刚大师和贝聿铭大师是对中国园林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的人物,对我们年轻人的影响很大。我为什么要举这两个例子,是觉得他们是在研究中国园林本质的东西,彭大师出了一本书叫做《空间组合论》。我们公司最近也在讨论一个话题“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最大的差别在哪里?”后来我们发现西方建筑有一个关键词是“大”,我们中国建筑的一个关键词是“小”。中国的小是因为中国的园林有一个空间组合,为什么中国园林、江南园林、古典园林这么经典?就是因为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的空间之间是有联系的。而我么现在的景观设计里面通常是没有这套体系的。

另外,可能是对于美感的缺失,大家在材料的运用上也是没有准则的。通常是两件东西随便搭在一起,其实材料尽量要纯粹,不要搞的太花哨,在色彩、质感、规格这些方面在他搭配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很谨慎的。比如只用一种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规格进行变化搭配,一些硬质感的东西搭配软质感的东西,或者搭配中质感的东西,这样的材料组合可能会营造出的感觉会很不一样。

潘军柱:

我曾经参观过一个作品,它没有使用很多材料,它的材料很单一,他会有不同规格、不同面层组合到一起,然后通过不同的变化把整个酒店的风格都已经统一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像没有用什么材料。

余定:

因为材料铺装只是整个环境中一个很小的环节,如果要拼命表现铺装,那环境怎么办?都抢着挤在一起就乱掉了。

史建岚:

这个我赞同。很多建筑是因为地面的材料色彩没有主题、杂乱最后反而抢了植物绿化的效果,而本来不应该这么强调地面的。我们传统园林里面地面的颜色基本上都是灰的,就是为了突出植物,尤其是江南园林。包括整个园林建筑的风格都是比较朴素的,就是为了达到一种文化传递的效果。其实我们使用什么东西是应该有依据的,我们的园林文化怎么传承下去,意境怎么传达,为什么这样用,这些都需要我们问自己。

但是有时候我也找不到答案,因为我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也可以说很多东西没有教育教给我们。比如说我们从“小”里面做文章,我们的用地是小,但是我们做出来的空间感觉却很大。而曲径通幽这种东西在传统的造园文化里有很多种做法,但是就是没有教给我们,已经断层了,我觉得这是很遗憾的。

余定:

我们中国传统的宫殿都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的,不会单独的出现的某一个建筑,园林也是。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一点。说如果一个园林里面某一类重要的元素只出现一次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它可能会成为整个景观的一个问题所在;当它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而不强调自己的时候,他可能成为完善整个系统非常有利的一个因子。

这是我做了这么多年设计以后感觉很重视的一个东西。在园林设计里面我们应该把这一层精华继承下去。我们现在的园林还没有形成体系。

周茂:

在讲中国园林今后的发展方向之前,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中国园林古代园林是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我觉得我们了解一个问题的根源所在,应该先要了解他的本源。我认为中国园林古代就是八个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中国人传统上有一种文人情结,希望回归自然。古代为什么没有公共园林,因为公共园林就是中国比较好的自然环境。

刚刚大家所谈的都是正确的,因为大家所立足的点不一样,有的立足旅游地产,有的立足亲子互动,有的是城市公园等等。这些都是对的,因为随着社会在发展,园林发展是多样性的,甚至大家都讲了多样性的某一点,像盲人摸象一样大家分别摸到了鼻子、耳朵等。

如果做园林,我建议你一定要去看看《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讲了皇家园林,还有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的代表是颐和园、故宫,我这次去北京又去感受了一下皇家的园林。另外比较有特色的中国经典就是苏州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师就是工匠,工匠有什么特点呢?一个就是因地制宜,再一个就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刚刚我们说的手法。苏州有三个园是非常有特色的:“拙政园”是最大的,特点是借景借的好,你走来走去发现那个塔就在那附近;第二个是留园,是先抑后扬。园子的后面很宽阔,出口处却只有一很小的条路,就是要让人进来先拐几下,然后再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另外一个是狮子园。设计的有意思,比如我看到你就在我旁边,但是我怎么走都走不过去,路非常的绕。我觉得到苏州了就等于把中国宫殿的智慧完全的运用在里面了。

中国古代的这些东西最终是达到什么目的?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所有东西都源于自然,但在自己的园林景观里又能够高于自然。因为有些自然环境体现不出这么多东西。

结合我们现在的这个中国园林思考方向,简单的讲,需要至少满足四个标准。首先是实用性,这一点是必须的。不实用,没人去用,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二是舒适性,如果你做的东西很实用了,人呆在里面很舒服了,这个项目至少成功了50%;三是文化性,要结合地域文化还有艺术文化,要渗入一些精神文化;四是经济性。其实钱少并非做不出东西,如果在局限的环境下能做出东西,就更显示你的水准之高了。另外,盲目的花钱也是不对的。中国的房地产的销售就是要让你第一眼有震撼感,让你有买房的冲动。但是我们设计师还是需要首先考虑之前提的实用性。因为院子是大家用的,如果整个的维护成本太高,业主也会受不了。很多人都去过国外,国外的院子其实都很简单,他们讲究锻炼跑步,公园里面都是很自然的;最后一点,可持续性。我们的院子做好之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一下可持续性。这就涉及到刚刚大家提到的铺装,透水性,对雨水自然的节能排放。为未来十年的发展留下余地,而不是一下就把它用尽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规划景观园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