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文创产业园的设计思考

罗劲:

广州有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叫1949品酒文化园,就是我们设计的。我赞同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种市场自发的行为,纯主导开发式的行为,定调不准,定完后也会被改得乱七八糟的,尤其是当有政府或国营企业参与的时候,根本没法弄。我们公司附近有一个市委党校,用3米多高的实体围挡围住,里面有一百多年的筒子楼等文物,姜文曾经在里面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但一般人都不知道,里面甚至有一个将近一万平米的北京文化创意展示中心,你们谁听过吗?我觉得这事要放在民主国家就不可能干出来,花了一个多亿,全是纳税人的钱,但开业这么长时间了没有人知道,因为它不对外开放,这个文化创意展示中心是给领导或外宾看的,这是一个悲哀吧,因为是政治上的东西导致我们文化没有创意,导致我们有好东西百姓也看不到。

我是北京文化创意展示中心设计顾问,基本上整个文创产业园的设计我都有参加,全套设计图基本上都有两套方案,但是没有办法控制,我跟他们领导也说过很多次,但没有办法,沟通不了,领导直接说要是开了围墙,这个主意就有问题,你要提前二十分钟把车牌号报过来,我才让你进来,所以,能达到1949现在的样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一个创意产业园,进去之前居然还需要登记,简直是开玩笑,哪能这么做呢。我想,这是政策上的一个很大的不足,不是我们能改变得了的。所以我认为早期一定得定出大致的方案,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会慢慢明确这个地方适合干什么,那个地方适合干什么,但早期一定要有一个大概的思路。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城市需要什么。

沈阳最近刚开了一个叫1905的产业园,里面有很多的餐饮。我觉得设计确实能带来一些影响,虽然才10000多平米,但功能非常全,做得非常有情调。我觉得设计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把项目做到真正吸引人,至于什么文化都不太重要,是啤酒还是二锅头都没关系,根据地理位置,根据在城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好就能做得更有意思。真正害怕的是第一年收租金,第二年收不上来,整个全撤了,就一点都没有人气了。 

陈浩,北京别处空间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

陈浩:

我工作三年多,是代表北京别处空间事务所来参加这次沙龙。早在十年前,别处空间做了北大的公交楼和圆明园的食堂,在汶川地震以后又参与了一些援建工作,比如黑虎小学,最近在做的是一些比较小众的项目,比如延庆的一些自然体验的项目,以及武汉的一个薰衣草主题花园,其实我对文创产业园的经验不多,平时做的类似的方案比较少,就说一点个人的感受吧。

2013年时,我们在找新的办公地点,之前我们是在紫竹院的办公区里,后来甲方要拆改做成创意产业园,因此我们就必须重新找办公的地址,也找过一些产业园和写字楼,但整体感觉是这类型的房子价格比较高,一方面是写字楼的自然环境不太好,另一方面是办公楼的周边配套和环境不是特别适合,后来我们就在西三环的边上找了一个四合院,我们自己改造了一下,作为我们新的办公地点。我分享这个是想说创意产业园也有一些弊端,一个是自然环境不太好,包括景观等外化的东西,另一个是配套的东西不全,比如附近找不到吃饭、喝茶的地方,再比如,前段时间我自己拍婚纱照,去草场地一个产业园,做地铁到三元桥后,只能坐他们的通勤车,中午吃饭只能点盒饭,他们自己的员工只能吃住在那,而且周围的环境也不是特别好;等我们要离开时就问司机是否去三元桥地铁站,师傅反问了一句“就在这个破地方,除了去三元桥还能去哪里”,那里的位置特别尴尬,虽然有一个产业园在那,但是周边配套特别差,就导致整个园区特别没有活力,自给自足的东西跟不上。

之前我们在武汉做了一个项目,在长河机场里,是一个婚庆主题的产业园区,当地是一个农村,算是结合了新农村改造的一个创意产业园。我们没有让当地的居民搬迁,不需要建一个全新的产业园区,而是尝试把周边的民房和农民的资源加入进来。由我们帮他们提设计方案和技术手段,对房屋进行加固,空间的再创造,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场所,利用现有的设施充当产业园内的小商店和餐饮,这样可以增加产业园的活力,而且周边的市民也可以参与进来,而不是只有在拍结婚照的时候才来这里,可以让大家的日常休闲和生活在园区内进行。 

宋国鸿,法国VP建筑事务所董事总经理

宋国鸿:

我从2004年回国加入VP,到现在有十来年的时间,我觉得文化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讲起文化产业园的话题,我们可能跟国内公司还略有不同,我们在国内的项目里办公建筑多一些,包括博物馆等大的空间设施,关于文化设施方面我简单的谈一点感受。我是在国内读的本科,又到国外学了四年的建筑,在巴黎工作了一段时间,对法国以及欧洲的文化和历史接触的比较多一些,现在每次回欧洲都会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城市呆一呆,体验那边的文化。法国老建筑圈说过一句话,设计首先是个人文化的基本积累和表达,在法国一般建筑师不到45岁,很少能被认为是一个成熟的建筑师,甚至到了45岁,大家都会觉得还不够成熟,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对文化的理解需要积累和实践,需要跟大师学习。

为什么我要说文化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呢?因为文明分好几种类型,我们去英德,感受更多的是工业文明,到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人文的文明比较多一些。法国人对文化的感觉是全民文化,不是文化人的文化,我以前生活在巴黎河左岸,附近就是巴黎美院等一大批文化设施,经过很多代人的积累,尽管巴黎有大批的游客,但这些游客哪怕在巴黎呆了十来天,仍然还只是在文化的空中飘着,真正感受文化的是当地生活的人民,所以对文化的理解,可能不仅仅是我们这些做设计的人在做,这是个跨行业的工种。很多建筑师本身并不是学建筑出身,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雕塑家,是个行业交织产生的结果。

每次我来到巴黎,都能感受到这种浓厚的文化。全民文化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生活方式,我每次回巴黎或者回欧洲的任何一个城市,发现很少有人加班的,咱在座的建筑师有哪一个周末不加班?举手示意一下?没有。所以,这种心态不同。我去欧洲,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当地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中午人满为患,基本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到博物馆里接受文化熏陶,或者是在小公园里做运动。我觉得这就是全民文化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很多东西。 

我们在国内做了十来年文化建筑,最近接触的一个最大的项目是在西安的体育馆改造,大概有十万平米左右,现在我脑子里还在想这个东西,在沈阳做了四个文化场馆,四十万平米,这种大型工建,我感觉有一种压力,这对我和我的同事一方面是文化上的考验,另一个是国内这种特殊的市场,心态比较急。大家做设计应该也都知道,四个文化场馆,投标用一个月时间,三年的时间从找地到设计到建筑全做出来,这就是一种“赶”的心态,着急做工期,真正静下心来研究文化的时间特别少,所以虽然到最后项目做完了大家也很满意,但我们设计师会有一点遗憾。这种遗憾就是说从内心深处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发挥到建筑上。现在我们也有接触一些产业园区的规划,从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家的心态以及对产业园区的认识还是刚刚起步。欧洲的老城区到处都是文化建筑,尤其是巴黎,到处都是博物馆,文化建筑和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北京,我们每天都是着急上班,开车堵车,挤地铁,到了办公室又有一堆事,整天都是处于高压状态下。现在我们的整个心态,以及我们面对我们的服务方、业主、客户群,所有人的心态都是在“赶”,真正能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化去做文化项目的比较少。

关于产业园开发存在的问题,我觉得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讲,第一个是尺度,尺度很难把握,我们在国内接触的项目没有低于十万平米的项目。从建筑师的角度讲,我一直希望能做一个文化方面的项目,不管做什么样的设计,首先跟我们的文化底蕴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不管我们面对的客户群是怎么样,也希望大家坚持做我们自己。做文化人非常难。我们不管是工作了三年、五年,接触的项目都是几十万平米的项目,欧洲建筑师一辈子做的设计可能都没那么多,但欧洲建筑师做了三千平米的建筑全世界都知道了。反过来,我们做了几十万平米的建筑依然没人知道,我觉得问题在于对文化的感悟,以及我们对自己最终的产品在文化方面的追求,需要上一个更高的档次。这需要时间,需要个人对文化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另一个需要时代,欧美国家对文化的推崇对他们的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的东西很多都是相通的,我们看大师的作品,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需求下,我们的很多业主也越来越有追求,我们自身也在加强对文化的追求,还需要学习。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咱们在不远的将来能出现很多有意思的项目,所以我觉得总的趋势是非常好的。碰到一个项目不容易,做好一个项目更不容易,希望大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克服困难,共同把设计行业对文化的追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为了做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思考文创产业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