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新乡土建筑设计

丁奇,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乡建研究所副教授 

丁奇:

我是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乡建研究所负责人。乡土建筑涵盖的范围其实超越了乡村。这两年乡村发展地比较热,从2014年开始,国家一号文件集中关注乡村地区,许多建筑师都下到乡村做项目。乡土建筑是个很好的话题,希望跟大家有思想上的碰撞。 

我从2003年开始关注农村,我也在日本和台湾学习工作过,站在一个比较的角度去考量中国的乡村建设,我觉得乡土建筑不仅仅出现在乡村,同样会出现在城市中,大家开始关注中国的乡建,这个话题也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我关注北京乡村以及全国乡村的建设,作为一个规划师和研究观察者,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的建筑师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乡村建设领域,我们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有三次大运动,第一次是建国以后跟着人民公社结合在一起的乡村建设;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大概80年代左右,又开展了一次乡村建设,把一些有地质灾害和偏远的村庄搬下来,采用了大干快上的方式,这两次都是政府主导的。最后一次大概从2004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系农村的国家政策,我们国家的政策性导向比较强,所以这次的运动跟前两次不同。

我在全国调研后发现,主导乡村建设的主体分为五类,一类是政策主导的主体,因为我们国家那时候已经到了迫不得已要去建设的程度,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这种发展的状态。由于我们国家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模式,在建国以后大力发展工业,想迅速进入工业社会,必然农村就需要支持城市发展,大量材料和劳动力都开始支持城市建设。实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城市也是在掠夺农村的资源和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改变,但是又因为很多地方没办法改变,比如土地政策。由于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再加上我们长期的城乡二元化模式,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在建国以后的几次大的经济危机里面,农村都成了调节尺,比如经济活跃的时候,农民就到城市里面打工干活。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果是西方国家,这些农民变成了市民和工人,他们失业以后没有可去的地方,就会出现打砸抢等问题,但是我们国家的农民可以回到家里种地生活,也不至于饿死,它对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我国的乡村在长时间内不可能大量减少或消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农村的生活水平一直很差,农业生产处于原始状态,国家必须对农村进行大力的支持,2004年的运动与前两次新农村建设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除了政府、资本主导,还有社会精英的主导,其中就包括建筑师、志愿者、慈善团体等,还有一类是农民自己主导,在江苏和浙江发展比较多。政府涉及我们建筑师,也就是社会精英层面,在进行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在不断探索,这里面就涉及到建筑师在乡建中的角色和作用,因为中国城市的发展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新型城镇化开始,国家认为房地产已经发展到非常危险的程度,城市建设又开始收紧,收紧措施对建筑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行业萧条的背景下,大家都到农村去淘金,进入农村还面临很多问题,如:设计费不高,这就让我们建筑师有几种不同的导向,1.建筑师要做一个作品,因为在农村搞创作相对容易,甚至可以买一块地自己做,体现了建筑师的个人情怀和艺术品位;2.建筑师帮助村里进行建设方面的推动;3.还有资本原因,涉及到建筑师的长期和短期利益,如果建筑师把目光投入到短期利益的话,那么早晚都会被资本绑架。如果为了生存,把乡建作为重要的设计市场的话,建筑师早晚都会跟资本结合,我觉得跟资本结合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除了政府主导外,农村还需要各方面的投入,资本也是一个重要支持乡建的力量,但是资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逐利的,我们城市房地产发展的这种情况造成了投资和地产商想快钱的模式,这种模式又造成了很多问题。

乡村建设跟城市建设非常不同,城市中的工业化非常规范,农村却非常复杂情况,如:土地问题、生态、生存生活、政策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师应该成为一个资本和农村社会的协调杆,如果资本想快速套现,那么不可避免会造成浪费。假如农村变成房地产项目,那建筑师是有社会责任的,设计师需要有节操。首先,建筑师在乡村建设里面不应该仅仅体现个人的阳春白雪,或者是为了生存,沦为资本的一个附庸,大家还是要凭良心;其次,作为建筑师不仅仅要有阳春白雪的作品,还应该对整个农村建设的新时代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包括现在的新材料、新做法的出现,建筑师应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通过建筑师的好设计,能够成为留住乡愁的农村建设的示范引领。最后,建筑师要在资本和农民之间,形成协调者或者叫沟通者,还要担负一些生态和环境的责任,因为很多传统的建筑本身非常的生态和可持续,可能它跟现代的生活结合不上,对于居住功能舒适化提升也需要我们建筑师起很好的作用。

我了解了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设计师,如谢英俊,他在做乡建的时候并不是体现自己的阳春白雪,而是希望能够有一种新的快速模式,更经济方便的帮助农民建房,他是有社会情怀的建筑师。还有黄声远,他是从从激活公共空间的角度去做乡村建筑。我很钦佩台湾建筑师,他们社区沟通环节中,和老百姓互动非常深入和踏实。还有一些大陆的建筑师,他们是把个人理想和社会情怀融合在一起,既希望有社会情怀又希望有一些社会意图,比如像李晓东、华黎等,他们希望建筑既体现了个人风格,又能够激活整个村庄。事实上一位非常优秀的建筑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这些知名的建筑会吸引旅游者参观,甚至让一些优秀人才汇集到这个地方。还有一些新的建筑师,如何崴、张雷童明都开始关注农村,但是我们大陆的建筑师,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展示自己的设计才华,把它做成艺术品,但仅仅有这些也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帮助农民迎接新生活,把乡土文化传承到新的社会中。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新的时代一定不是过去的时代,我们可以传承但是一定不可能复制,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材料和建造的工艺的改变了,一定会产生新东西。

还有一些问题,我希望跟设计师沟通一下,第一、在乡村设计里,遇到问题,我们的建筑师需要更多去了解农民、农村和农业,因为它跟城市不一样,不是采取工业化建造方式,而是一种更人本、更贴近社会学的一种方式;第二、要协调短期和长期利益,我做了一个统计,2015年涉及到乡村的带国字头的会议大概有300多场,这个数据在两年基本不会超过15场。我对这个事情非常警惕,因为大家突然对乡村非常关注,必然有很多人是为短期利益。

建筑师应该协调政府、资本和村庄精英,甚至包括游客和城里人的这种关系,有资本进入固然很好,但是也要正确引导。

我也一直在研究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问题,在资本进入的时候,采用入股的方式非常好,可以规避一些集体土地小产权的问题,还有防火规范问题。我提供一个例子,在浙江德清地区的乡建和资本引入就做得非常好,他们政府做了很多政策的突破,国家允许集体经验式用地入市,村里的工业用地可以开始做建设,建设完工以后可以卖股份,农民也可以从中获益。另外,德清地区不采用城市中的防火规范,而是采用自己制定的规范。

我希望建筑师和设计师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帮助我们农村发展得更好。 

唐勇,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主持人

唐勇:

前面几位老师都讲得比较系统,我感觉新乡土建筑与乡建不是一个概念。

在2005年的时候,郑文军主编写了一篇《新乡土建筑专篇》在当时看来是比较有前瞻性的文章,文章中主要提到张永和、王澍、刘家琨等一批建筑师。从90年代至2000年期间,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走得是边缘化的道路,现在慢慢成为热门和主流,包括王澍老师也一直在研究自己的传承问题。我们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也有相似的背景,去年我们做了两个新乡土建筑,一个是位于廊坊的岳阳画院,我们采用了当地流行的材质——红砖,同时我们还找来了当地的工匠一起参与。第二个是传统的村落的规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除了一些设计费用、规范、深度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地人的意识问题,我们做这样的项目的时候,首先需要去交流,要把建设的方向、目标梳理清楚;另外的问题就是传统工艺的传承问题,我们要做新乡土建筑,首先需要知道当地的乡土材料的特色,只有了解透彻以后我们才能有所提升;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当地工匠问题,因为现在乡村的年轻一代对一些工艺的技术知道越来越少,我们不得不去寻找和探索一些老工艺。

邢迪,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主持人

邢迪:

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些问题有三点,新乡土建筑是一个很早的话题,从建筑史来说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理论已经很成熟了,只不过中国以前是在城市里面,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在乡土有机会去发展建筑,就会有一些案例出来。首先,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结合中国当代的技术和材料让它落地;第二我觉得中国有一个地方没有解决好,就是台湾和日本都做得非常好的改良问题,改良问题反映了整个建筑设计体系的问题,因为中国以前从建国大拆大建以后包括一些运动,始终是在换新,我们建筑师对于新东西很敏感,对这种改良问题特别束手无策。而日本就出现了有很多改造的机会和案例,导致日本建筑师对改良是非常轻车熟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出来方案,但是对中国来说,建筑师没有积累,还因为发展太快,导致错过了很多很好的机会,或者是受到了一些限制。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改良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环节,中国以前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以后怎么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我谈一下经济问题,因为现在很多乡村建设之类,以前老房子都是坡地建筑,现在都铲平盖新的,其实还是经济问题,以前老工艺和地形其实是最经济的,现在使用机器比传统手艺还要贵。 

朱起鹏,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主持人

朱起鹏:

我都来自原本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我曾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我们是成立仅有一年多的小型事务所,半被动式地接触了一些乡土建筑项目。去年操作了陕北一个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村项目,那是个千年枣园,我们参与了多专业并行实践,包括社会科学、产业、工业设计、建筑规划。目前正在设计通州生态资源型厕所以及村落传统建筑改造。我的同事邢迪曾经就职于李兴钢建筑工作室,参与了绩溪博物馆项目。另外一位同事唐勇也是公司合伙人,曾经做过多个乡土建筑项目。 

现在中国的村落强调历史传统村落,全国大概可能有5000多处,现在各地还在陆续的申报,围绕历史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一批建筑师、资本、产业冲在前面。中国的村落现在有两个途径,要么被评选成历史村落,它的产生是因为先有新农村建设,一律不管地形、地貌和传统遗产,全部推平后改造或者新建,它极大地挫伤了传统村落、地形和地貌,传统村落被伤害之后,决策层就会出现保护几个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村落形式。

大家认为设计师万能,能为人类设计一切空间,城市中心老城推倒后修建新楼,全部采用新设计,但是以前人文、社会、历史等全部无所谓,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现在的历史村落,大家都觉得历史村落是一块“肥肉”,村落申请下来后有资金支持,还有各省的扶持,所以大家都乐意做。

我们建筑师是整个社会体系里发言权最低的,也没有决策能力,虽然我们不能影响现状,但是只要我们有理想,我们就能做出中国最需要的普通村落。

现在大家都在讲常态化,我们所有的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社会建设方式全是运动式,全部采用旧城改造,全部变成棚户区,但是领导不常态,几年以后他只需要看到政绩。如果村落的未来必须有常态化,那就必须要有普通村落,村落各自都拥有产权,能对自己的土地有决定权,可以保存旧建筑,也可以有权盖新建筑,但是需要规划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应该排斥对历史村落的追慕,这是一个社会现象,现象的本身不应该被干预,也建筑自然发展的过程。

我去过一个广西的村子,村子的风貌特好,全部都是采用了砖、石材和当地的茅草作为建筑材料,当地的经济水平、运输水平和建造水平依然跟1000年前一样,在只能获得这些材料的局限情况下,无论是什么时候,它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建造工艺。随着后来社会的发展,所有的交通、材料、技术也开始扩张,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建筑形态,整个世界建筑的形态都可以在这里修建。我们现在是需要给普通村落进行规划疏导,进行材料的制约,我们要保留这些急速消失的地景、文脉、传统的地域建造手法。

新乡土建筑就是由这个逻辑得来的,我们不阻挡大家过新的生活,我们只是提供一些更适宜这个地区的技术和材料,形成的整个村落的风貌是符合这个地区正常发展秩序的,这才是常态化。当然一个常态化村子光有建筑,甚至光有规划也没用。中国乡村的衰败是社会性问题,房子盖好了,没有人居住或者都是老幼病残的人居住,里面的传统家族制没有了,新形成的是类丛林法则。所以建筑师位于乡村最期末的位置,他们的工作包括产业、社区再造,社会工作、生态环境。我们这样的小型事务所,拿到一个项目非常不容易,拿到的经费也很少,我们依然希望在解决乡村问题的时候,建筑师能把更多的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切入乡村问题的实质。真正解决问题,这比我们盖起一座房子更有社会意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新乡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