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医疗建筑设计探寻

彭星波,北方天宇医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设计院总经理

彭星波:

我在地产圈做了20年,地产有个特点是要跟设计和工程打交道,之前有了这些经历后,就进入商业地产做服务,再回头看医疗产业的时候,也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问题。我觉得医院的设计更具备跨界的概念,它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问题,医疗建筑设计对设计师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懂建筑设计,也要懂医疗的规范。除此之外建筑师的文化素养也很重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如何把建筑运用人文关怀表达出来,对事物的悟性、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也要具备,还有要关注现在行业市场的问题,市场价值已经严重偏低。

作为符合设计价值的医疗设计专业,不应该被贬低,但这又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为,怎样去维护专业设计师的价值,这需要同行业的考虑。从大趋势来讲,行业的管理一定要提升,否则就失去了价值,低端的价格竞争并不能保护优秀的设计师,这也是社会的现实问题。

我再谈谈设计和前期结合的问题:做医疗建筑设计需要有医疗空间设计思维,首先医疗的功能一定是处于第一位的,其次要去体现别的东西。从地产服务角度来讲,前期是从整个医院的战略规划开始,从医院的定位、未来的人流、整个的社会构成,从这些战略层面开始分析,然后从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净化设计,一直到后期的运营,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分析,我们从设计的角度上,不仅要懂宏观也要懂微观的东西,除了建筑以外还要考虑将来运营的问题。

现在很多医疗建筑的设计非常创新和实用,这需要设计师把新颖的设计手法和现代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这对设计师的要求更高了,设计师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一名优秀的医疗建筑设计师不仅要懂设计原理,还需要懂得医疗的规则。

 张奎,五合国际·华特医疗 副总建筑师

张奎:

我国医院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我也有幸见证了医院发展的所有阶段。从九十年代到现在,国家发展初期开始进行一线重点城市的医院改造,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扩展到二线城市,直至现在已经扩展到三线县级医院。

从整个国家医院建设态势来讲,医院的发展是蓬勃的,包括GDP的投放。目前中国的医疗水平才刚刚进入中等状态,因为国内医疗建筑设计院人才流动比较大,所有的事业单位都面临着人才转聘的问题,但是医院设计行业又需要金字塔形的建筑团队,所以建筑师的培养成了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面对国内市场,因为中国的国内市场有一个特点,国内的医疗建筑师面对民营资本建筑的时候,会感到迷茫,可以从建筑设计的成果看出来,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大环境都是一个动态的,大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

如何提高医院建筑师的水平,这个问题要从几个层面上来讲:第一、我们整个国内环境包括国内的设计环境,我们建筑师的工作时间大于思考时间,国外的设计师恰恰相反,他们的思考时间多于工作时间,他们有时间去旅游、去享受生活,国内外建筑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决定了设计水平的提升。

第二、我们国内业主的水平,随着民营医院的崛起,在民营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国家民营资本量比较大。由于中国公司运营特点,业主的运营团队包括建筑师、业主和投资人,还处于成长期,往往老板发挥了更大的指导作用;而在国外恰恰相反,投资人是相对分离的。另外,国内医疗建筑的建设导向不明确,还没有确定使用方就开始建设和进行资金扩张,导致最后不知道为谁建,不知道如何使用。

第三、在现阶段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医院,直接反映了医疗设计市场的特点,可以总结为:1.我们的中国特色的医院是国营医院为主,民营医院为辅,而外国设计师进入中国会水土不服;2.医疗中心和综合医院的建设量比较大,医疗中心是很多医院设计和招标中广泛存在的,大而全、以综合为主建立中心化的模式,从国内来讲,现在这种模式在外地大面积展开,其实国外的医疗中心特点是中心本身已经形成了临床、医疗和科研一体化的动向,他的中心实现了从生物实验到临床一体化。

我们在医院设计进程中,建筑师要分年龄段进行各个层面交流,比如:同一个问题房地产人和设计人的观点和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关注的问题不一样。我觉得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多和地产、社会等人员进行交流,基础工作人员、主创人员要沉下心多关注建筑本身。如果医疗建筑向四十年发展的时候,建筑设计人员要更关心,得拿出水平来满足业主,尤其是地产业主进入我们医疗市场以后,包括ppp工程进入以后,他们无论从外立面到共同配置都可能有自己心里的要求,我们再拿到传统的设计思想来对接,是不可取的,这在我们从幸福基业大的房地产公司再到国内交流的过程中已经很明显了,往往他看不上国内设计团队,原因还是设计师的水平。

现在设计环境和设计土壤比十年前更差,因为国营大院能培养一批人,到现在公司化后,没有时间去培养人才,建筑师的队伍不但不增有时候反而会降,但是基础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要。

曹阳,五合国际·华特医疗副总经理 

曹阳:

我谈谈医养结合的方面的经验,一个成熟的养老地产项目无外乎三方面:第一是优秀的养老建筑,给提供好的建筑环境;第二是医养结合,核心是医疗;第三是多样的生活,怎么给住户提供多样的生活。

我总结了养老项目中的医疗方面的六个特点:1.对老人的日常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监护、日常建档、私人医生,定期检查;2.快速的救援救助,老人都会佩戴一些监测系统,包括家人,私人医生,管家有任何身体状况的变化,在养老医院会有五分钟救援的概念,五分钟立刻赶到老人身边第一时间进行抢救;3.建立自身的医院,针对当地的老年病的特点成立老年医院;4.转院到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因为一般的养老地产不会建自己的三甲医院,会与周边的三甲医院合作成立“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对老年病人进行救助,并通过绿色通道转移。5.与境外的合作,甚至跟美国最优秀的几个有特殊专长的专科医院进行合作,这是养老地产提供的高端增值服务。6.康复系统,对老人救治完之后对老人提供相应的康复治疗,不仅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的,很多老年人发病后心理总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心理康复也是很重要的方面。以上我是总结的在养老地产里关于医疗方面的六大特点。

畅言网编辑:

关于医疗建筑的功能布局,刚才很多专家也都提到了,接下来,请大家就医疗建筑的功能布局如何保证实用性与前瞻性发表看法。 

万钧:

现在和我十年前做医疗建筑时在尺度上的要求都不一样了,我举个例子,北大第一医院的首层挂号大厅,基本上就能表达出目前的需求,那个大厅我感觉还是大了一点儿。那个挂号大厅允许病人在早上5、6点钟排队进入,到7:30开始挂号,8:00二层正式开诊,也就是说,在8点以前,这个大厅人很多,甚至横向排队影响到了竖向交通。但是8点以后开始实施分层挂号,各个楼层都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挂号服务,也有自动挂号机器,配套设施非常完善,这就使一楼大厅闲置下来。这个大厅据我目测大约有700-800平米,面积相当大,尽管院方也在想办法把一些功能引导到一楼办理,但效果不理想,使用率仍然很低。

这个大厅设计其实相当不错,正门进来直接对着上楼的楼梯,两侧呈口袋型设计,一边取药,一边挂号,8点以后取药处很热闹,挂号处很冷清。实际上,这种模式我们也研究很长时间,挂号大厅究竟应该怎么设计,怎么把网络科技的成果用在解决挂号问题上,一方面这种闲置空间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对其进行美化。假如我们能把这些空间腾出来做别的利用,肯定会提高医院的品质。但怎么才能够转换,这是一个课题。 

彭星波:

万总说的这个医院的装饰是天宇做的,空间利用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空间使用效率和使用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这个是无法预测的。天宇早期做的儿童医院,但是后来一些儿童医院完全改了,把原来的八卦阵拆除建成电梯,没办法,空间不够。

万钧:

儿童医院原来的门诊量是按照3500做的,建成使用时就达到7000了,现在是一万多。

彭星波:

北一三院也很典型,实际的人流量远远高于设计量,看着很不舒服,人流滚滚,说老实话,中国的医院我感觉跟火车站没什么两样。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这种状况要想完全解决不太可能,有些老人不会使用计算机技术,还是只能靠排队,这种平衡是一个过程,过程之间如果出现这么大的空置,可以妥协,做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我们看病其实挺痛苦的,没有受到关怀的感觉,是在受罪。这其中也有意识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过度医疗,不该去看病的去看病,不该输液的要输液,。

苏黎明:

我接着刚才张国娟讲的医院主街的话题。大家都知道医院主街,都很感兴趣,包括医院院长也很在意。但是这个空间是不是大小合适我觉得很有很多可探讨的可能性。刚才万总讲的大厅,随着就医模式的改变出现空置,北京、上海的大型医院很快就可以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很快就能融入当地市县。而我们最近正在做的地市一级的医院,我们也考虑过把挂号大厅分层,结合网上预约挂号,这么大的空间如果不合理设计,将来很难转换成其他用途。那个院长说:不行,地方老百姓来看病,很多都不会用电脑,网上预约挂号几年内很难实现。我觉得几年的推断偏保守一点,如果像网上订火车票一样,就很快就会实现。

很多医院都很在乎医院主街,有的甚至想设计双主街。主街的使用率如何呢?我和北京的一些医院院长、专家也做过讨论,根据他们的评测,在最高峰期间,人群都集中在各个科室的候诊区,主街反而空荡荡的没有多少人。我们曾经为泰州普济医院设计了4.5米宽的单主街,后来有一个内蒙古的500床规模的医院想设计8米宽主街,我们就带着那个院长去泰州普济医院参观,使他确信4.5米的主街够用。

往往医院院长都会在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参观,想建设出一个好医院,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尺度需要建筑师帮忙把控,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把每一寸空间都用在刀刃上,这一点非常锻炼设计师的内功。如果主街过于宽敞,空荡荡的,确实很可惜。

另一方面,关门门诊量建设标准的问题,门诊量和床位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比如北大医院、协和医院,可以达到1:7或1:8,但地市级的三甲医院则达不到1:2,县级医院连1:1都达不到。所以,到底他们的门诊用房和医用房需不需要这么大?设计师要做很多的调研。如果一味套用国家的建设标准,很容易造成空间浪费。因此,设计师需要多练内功,多做调研,统计日门诊量、高峰门诊量、住院合理的床位数,深入细致地与甲方进行沟通,把医院的面积用得恰到好处,别造成浪费。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沙龙医疗建筑设计探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