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这地标、那地标  > 正文
地标建筑,文化与经济的“双重代表”
发布时间: 2009-12-14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交通大学 
地标建筑是城市设计的元素,是市民惯性认识城市的思维,是市民对某个区域的感觉达成的共识。

地标性建筑,或者称标志性建筑,不仅仅是城市外观上的印象和标志,更重要的是其内涵和底蕴,以及建筑本身所象征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地标性建筑可以有很多,体量上并不见得很大,它是城市设计的元素,是市民惯性认识城市的思维,是市民对某个区域的感觉达成的共识。

在世界范围内,著名的地标建筑有很多。在国内,北京的故宫是人间的琼楼玉宇,集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同时它又是封建等级制的形象体现,记载着我国五千年来璀璨的历史文化。单从建筑方面讲,北京的故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从历史学角度来看,故宫同时也是一枚灿烂的明珠。因此,可以说北京故宫不单是北京的地标建筑,更可以称作是中国的地标建筑。另外,香港的中银大厦是贝聿铭设计的杰出代表作品,它集中了贝氏设计的惯用手法。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四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而中银大厦的承重体系更堪称是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不仅如此,中银大厦也受到了广大香港市民审美上的认可,毫无疑问堪称香港的地标建筑。

中银大厦夜景(来源:现代鲁班网)

在国外,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因其神秘的历史和硕大的体量深受埃及人乃至全世界的追捧与神往;巴黎埃菲尔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等一系列在当时堪称高科技的施工手段,铸就了近代建筑设计史上的又一传奇,而巴黎当地百姓亲切的称呼埃菲尔铁塔为“铁娘子”,更彰显了巴黎市民对铁塔的喜爱以及其在法国建筑中的崇高地位。

标志性建筑并不是建出来的,也不是由设计公司设计出来的,而是被公众认出来的,是大家对它的评价和认可才能使某个建筑具有影响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能力。标志性建筑需要经过历史的积累,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像流星般瞬间而过。地标建筑作为城市的代表,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既然地标性建筑承载着如此之重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的规划和设计更不可以随意而为之。地标性建筑必须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交相辉映。作为城市的代表,它必然需要具备该城市的特色与特点,否则虎头蛇尾、鸡头凤尾,难以得到当地居民的青睐。因此,在设计之初,必须做好当地的调研工作,要争取做到建筑与城市文化相统一、与城市历史相统一、与市民的审美要求相统一。

地标性建筑除了其根本的使用功能以外,往往因为其新颖奇特的形态及设计者远播的名气吸引众多游客到本国或本市参观,从而带动了旅游业与服务业。典型的例子就属北京的鸟巢和CCTV新台址。同时,新地标性建筑的建设也会招揽更多的海外投资来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因此,近年来许多的国家与城市开始大兴土木,想通过建设新颖奇特的地标建筑来重振经济,比如阿联酋。然而,新地标建筑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但它毕竟不是经济复苏的主要途径,地标建筑在整个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能起到很局限性的作用。因此建设新地标建筑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国家或者城市重振经济的主要手段。

在奥运之前,大量建设地标性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富强的中国、一个发达的中国。而在奥运之后,这股风气并没有停歇;再加上金融风暴来袭,使得斥资建设大型地标建筑显得有了些奢侈的意味。但我认为,地方建设新的地标性建筑是可行的。因为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也随之而变化,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一个全新的建筑来代表一个新城市的崭新的面貌;同时,新的地表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的经济收入做出额外的贡献,当然这不代表地标建筑能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因此,我认为建设新地标建筑在文化上、经济上以及艺术美学上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