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这地标、那地标  > 正文
地标,领航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 2009-12-14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地标建筑在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都是时代的标志,是城市建筑中的“主角”。它对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地区都会有自己的地标建筑。古往今来,地标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们心目中城市的文化名片。地标建筑是有时代性的,它可以存在数百年而被人们记住,也可以名噪一时、瞬间被人们遗忘。地标建筑既有反映地域文脉的,也有见证城市发展的,既可以是整个城市的,亦可以代表区域而存在,在此我们不妨例证说明:

城市文脉地标建筑:一般是重要的历史遗产和城市景观。在很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核心的建筑遗存。比如北京天安门、西安钟楼鼓楼、南京玄武门、澳门大三巴牌坊等。

城市发展地标建筑:能够见证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契机、里程碑式的建筑单体或建筑群,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记录了城市发展过程。比如北京亚运村、上海东方明珠、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大厦、北京奥运建筑等。

城市区域地标建筑:如北京CBD地区的国贸中心、京广中心、北京电视中心、银泰大厦、CCTV新址大厦、建外SOHO等。

北京电视中心 (来源:人民网)

北京五十年代十大建筑、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九十年代十大建筑、北京当代十大建筑分别是各个时代北京城市的地标建筑。

一个建筑要想成为城市地标,必须同时满足多项硬性条件,比如有一个恰当的城市地理位置,在显眼的地方;造型有自己的特色,容易被识别、被记住;有象征意义和美学意义,代表一个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要有知名度、美誉度等。而最关键的是老百姓要喜欢它,接受它,对它有认同感。

地标建筑一般是作为城市中的建筑主角来被认识的,是城市建筑中的“明星”。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一个城市的标志,它可以来定义一个地区,让人们形成一个心理地图。对于城市本身来说,标志性建筑为城市景观增加了特点。在一个城市里,有一定的高度、体量和形象,认定这个建筑很重要,它就会被公认为是这个城市的地标。

地标建筑承载的不仅是其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还包括城市的历史文脉,它是一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式的记忆。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建筑群落都可以成为地标性建筑。城市地标建筑体现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价值,不仅具有突出的规模、高度、色调等外部视觉形态,还具备各个历史阶段的功能特征,记录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

地标建筑在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都是时代的标志,是先进设计理念、结构、施工技术的代表,它们在充分展现其建筑高度、建筑体量、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等建筑设计特色中引领了时代的潮流。

地标建筑同时是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热点之一,广大投资商、开发商对对城市建筑新地标的投资价值与市场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并借助地标建筑的开发成功作为企业发展腾飞的契机。

所以地标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技术性;市场价值;大众心理需求等。

在“后奥运”时代以及金融危机的双方面影响下,建设地标性建筑可以吸引资金、刺激地域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还可以鼓舞民众势气、振奋市民精神,建立经济发展的信心等。

城市的发展需要地标建筑。有消息称:韩国首都首尔的地标性建筑——数码媒体大厦在首尔麻浦区上岩洞数码媒体城园区举行动工仪式。这个建筑规划高度为640米,落成后将成为目前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有评论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韩国此次大兴土木无疑是吸引外资、重振经济的一大举措。但笔者认为韩国的做法不一定可行。对于韩国建设地标性建筑的评论不一定是准确的。建设标志性建筑与重振经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地产的开发建设对经济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它可以吸收多方资金,带动建材、设备、能源、钢铁、运输等多个产业链的发展,并能促进和扩大就业,无疑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对经济振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是要在不断改善民生需求前提下社会各个产业部门实现可持续的、良性的互动发展,社会最需要投资发展的领域很多,并非就只是“风光体面”、“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建筑,基础性的、实质性的、务实性的、关注民生多领域的建设要比单纯的“标志性”重要的多。如果前期调研论证有误的话,搞不好会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地标建筑也是不能盲目建设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