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营的美丽与哀愁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5-07-22
民宿在台湾地区发展迅猛、广受欢迎
国内民宿行业尚停留在贩卖住宿而不是生活态度的阶段,且经营惨淡。大环境部不具备,民宿主人经营能力待提升。民宿行业的春天还需等待。
airbnb近年大热,国内民宿也正兴起。最近与i20等组织在不同区域做民宿业培训及分享,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对国内民宿业发展的认识及思考。
一、民宿定义与概貌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民宿经营是生活态度的分享,是人情味及贩卖主人魅力的温情产业,是创造幸福与感动的地方。
民宿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生活气息,它曲径通幽让你深入体验当地生活,它让你清晨起床看到的是邻居家的饭菜而不是酒店的停车场;它让你能从主人那里得到更多趣味而不只是酒店服务员机械式的动作...这也是airbnb在欧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受热捧的原因。
但当民宿来到国内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二、国内民宿经营现状
国内民宿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依然停留在卖住宿而不是卖生活态度的阶段,而且经营惨淡。这与多种因素相关。
1、缺乏民宿平台的运营及推动。国内民宿的前身是客栈,主要集中在丽江大理等热门旅游区,近年来在文化底蕴浓厚的江浙一带兴起。目前国内能找到民宿的平台主要集中在携程、去哪儿,很明显,在这里能找到的只是住宿,而不是生活方式。
2015年,Airbnb、自在客等民宿平台开始国内扩张,而一些小而美的民宿及生活方式分享平台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包括态客、故乡旅行等,但要推动国内民宿业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2、民宿主人过于理想、认识不清。
中国人都有一种田园情结,特别是文艺青年,在城市中待得久了,总希望能回归田园,不再打工、做个自由创业者,享受健康的生活;同时能结识各种有趣的人和事,梦想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然而现实很骨感。一个统计是,民宿/客栈的普遍经营周期是8个月,好的可以勉强支撑到一年半。不用说从贩卖高雅的生活方式降低为贩卖住宿,很多民宿/客栈连住宿都难以贩卖,而靠贩卖一些玉器、马卡等旅游产品为生(常见于丽江)。
为什么会这样?
这很大程度上与民宿主人的定位有关。想装逼还是想挣钱?
很多民宿主人认为,我有好的设计、好的品味、好的硬件,我就可以乐得清闲,客人就应该趋之若鹜、乐于其中。但现实是,在民宿的运营中,各种各样的客人会让你烦不甚烦:灯坏了,洗手间堵了,门打不开了,找不到电器开关等,都是常见的情况。作为民宿主人,必须是万能的,乐于分享、充满热情;如果只是厌倦城市想回归山林,那未免把民宿经营想得太简单了,这些俗事是民宿主人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很常见的是,到头来,文艺装不下去就降低为推销住宿,最后住宿也贩卖不成了,只有关门转让,让下一个文艺青年继续做梦。
经营民宿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因此,开店之前就要想好了,到底是为了回归还是为了挣钱?挣钱就要放得下架子,要回归就要准备好不挣钱。
3、文化及社区环境不成熟,尚不能成行成市。国内民宿的一个常见现象是,认为找到一处好的风景就可以修个房子经营民宿留住客人。但现实是,很多民宿的周边环境不成熟,晚上一片漆黑,没有地方可供休闲娱乐,留不住客人,自然民宿也就无法经营;其二是,多数民宿与所处社区(多数是一些村镇)尚不能和谐共生,在实际考察过程中,我们就遇到过民宿主人被村里停水、断电、被邻居报警等情况,给民宿经营造成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三是国内经济文化环境还不成熟,民宿尚不能成为多数人出行的首选。
三、解决之道
简单的说,国内大环境不具备,民宿行业的春天还需要时间。但从小而言,民宿经营在设计、营销服务、文化创意与社区等方面下功夫,会逐渐取得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开放的心态,善于分享与利他,营造成行成市的经营氛围。国内民宿经营得不错的区域,除了大理、丽江等知名旅游区,还包括杭州满觉陇、四眼井区域,深圳校场口区域等。一个特点是成行成市,民宿间的客人不是争夺,而是分享。很常见的是,这些区域都有自己的微信群,谁家客满了或者不符合客人要求的,主人会主动推荐到另外一家。
彼此的分享及连接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是民宿主人在考虑经营民宿时应具备的心态;同时,在民宿地点的选择上,也应注意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选择一个成熟的民宿环境和社区,会解决除了客源之外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供水供电等,经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文化创意与跨界经营。跳出民宿看民宿,能给民宿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民宿不能单独看成住宿,而应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保留当地特色生活。如果只是住宿,很难竞争过酒店,给客人留下的理由。
故乡旅行的实践,是把“民宿+人+物产”结合起来, 给客人一种当地深度的体验,给他们选择民宿而不是选择酒店的理由。
譬如,故乡旅行对广州某民宿的运营,就采用了这种模式。该民宿原本只是该区域的孤独的一栋,环境好但留不住人。故乡旅行因时因地制宜,春天摘青梅、夏天摘杨梅,并充分运用当地山水资源丰富等特点,创生出皮划艇、徒步等户外活动;再结合人的要素,让该民宿的经营格局与效果有了质的改变。
住民宿是为了旅行休闲,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借用环境、人文等要素,注意设计感与卖点,把餐饮、客房、人、物产等结合起来,民宿经营会看到另一片新天地。
3、社群商业与自媒体传播。现在常常看到的是,民宿主人往往在携程、去哪儿上做推广,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
这样的做法,其实有一个定位的误区:营销的阵地找错了。
携程、去哪儿是流量平台,对于大酒店适用;而民宿是小而美的个体,属于场景范畴,其内核是社群商业。
社群商业的要义便是去中介化,充分运用场景营销。因此,民宿经营者要学会使用自媒体工具,包括微信、微博等媒介,做足经营特色与调性,找准自己的客户群,做到精准营销。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以上只是实践故乡旅行及参与民宿培训分享的一些实践与思考,所言冰山一角,其内涵外延都还很丰富。国内民宿业刚刚起步,其发展必将带有中国独特的文化要素等特色,欢迎交流探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