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本人因入选"50名建筑师在法国"项目赴法学习深造,时间为一年。在法期间我注册于巴黎塞纳建筑学院,并在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实习。本方案为笔者在学院学习期间所做设计作品,题目为《城市中的老年问题》。这只是一个方向性题目,具体的项目由设计人自己选择,可以是住宅,也可以是公共建筑,但都要以真实的城市环境作为设计基地,并力求解决一些老人问题。我选择的地形位于巴黎18区的红城堡区(CHATEAU ROUGE),地形为一块48m x 24m 的矩形用地。该区形成于19世纪,是一普通的住宅区。用地前面的米哈路(Myrha)是该区的主要道路。
老龄化正在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本人认为老年人的主要问题是因与社会脱离而产生的孤独感。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一栋为老年人和青年人合住的住宅(在欧洲,老年公寓现在非常多,老人和青年人一般都是分开的),目的是为创造一个有利于老人和青年人交往的空间环境,以增加他们相互交往的机会,这样会使老人感到富有活力和提高生活的乐趣,这是消除孤独感的一种途径。
建筑和环境
一座城市如同一条运转的链条,每栋建筑如同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城市的发展如同链条的不断扩大。新的建筑不要破坏原有城市链条的运转,它要与前后的环节有机相连,从而能够进入原有的链条之中。也就是说,建筑要存在于它的城市和它的环境之中。每个城市的链条,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建筑师要尊重其特征。在本方案中,建筑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有以下方面的构思:
1. 建筑和两侧建筑关系: 巴黎的建筑都是街区岛式的,每栋建筑之间是相互联接的,该区也是如此,新建筑与两侧相临建筑统一和连续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此方案中,本人寻求一种巧妙的解决办法,首先将建筑立面分为三个部分,两端部分与两侧老的建筑采取相同的格调和节奏,而中部采取全新的手法,而此三个部分又能协调统一,很好地解决了建筑创新与传统统一的问题,真正将新建筑"镶嵌"于原有街区之中:
① 建筑形态构成对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用两侧部分与相邻建筑对话
②中间的部分可有更多的创新。
③用合适的建筑语言,将三个部分连接成整体,如檐部和首层雨罩的横向连接,两侧凹凸阳台与中部语言的统一等。
④ 创造一种新的协调,以一种新的姿态纳入街道的秩序之中。
2. 建筑和街道的关系
巴黎街区的岛式布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每栋建筑的用地一般都比较窄。 从利用效率考虑,都将沿街用地布满。从现代生活角度来看,它过于封闭了。本方案的用地占了5个地块,因此可以统一考虑。在建筑中部开出一个椭圆形中庭,并向街道方向敞开,将城市街道空间引入建筑,同时半私密的庭园空间也向外延伸和拓展,加强了建筑和城市的关系,这也体现了城市的更新和发展。另外对沿街的商店也采用通透的手法以加强庭园和街道视线上的联系。 建筑造型 巴黎街道两侧的沿街立面大都在一个平面上延伸,外墙所在的位置即是"公"和"私"的分界线,也就是建筑的红线,在沿街的方向不可能有太多的悬挑和外伸,因此对此方案我采用了"减"法。如中间虚的部分及椭圆楼梯好似镂空一样。
老年人和青年人具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性格。一个是理智、平静和富有经验,一个是布满活力和朝气。两者是一对矛盾,但两者正好相互补充。我在方案中采用曲线和直线、曲面和平面、新的建筑材料和传统的建筑材料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矛盾双方的新与旧、理性与浪漫,但它们又能各谐地交融在一起,也喻意老人和青年人能够愉快地相片。 建筑造型语言的运用有的放矢,任何造型语言都是为表达某种想法而存在,整栋建筑造型体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如建筑中间部分顶部的雨篷,是为连系两个电梯厅的连桥遮阳和避雨之用。从造型新奇和建筑性格考虑采取曲线的形式;又如中间部分两片毛玻璃阳台护板及用于悬挂它的拉索,既起造型装饰作用,又与两侧实墙在一个平面上,有一种"虚"的平面延伸之感。也增加了情趣和立面的整体感。 总体感觉:此方案的建筑造型新奇,较准确地表达了设计思想。建筑语言运用组织巧妙、流畅,变而统一,杂而有序,有"顺理成章"之意,颇具令人回味之感。 "以人为本"的功能安排,任何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其差别在于为人服务的方法和质量,在此方案中,除正常的功能安排外,对老人的关怀体现在:
1. 椭圆形走廊不仅有交通功能,还为老人提供散步空间,功能和形式完美结合起来.
2. 老人公寓和青年公寓交错布置,每两部分之间产生一个交往空间,并适当扩大电梯 厅等候空间的面积,扩大公共交往空间。每两部分之间有电梯厅,休息廊相隔,使每部分又相对独立。
3. 首层的中庭和屋顶花园,使人们身居闹市仍可享受绿色。
4. 因南向双面采光,而北向只能内庭采光,故南向建筑比北向进深大。
5. 无障碍设计:老年公寓的卧室、卫生间和厨房留有考虑轮椅的拐弯半径及活动空间。 该设计最终因为独特的构思、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巧妙处理、富有特色的造型以及建筑 功能的合理安排而得到学校评审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在所有的评语中,最令自己兴奋的是"这是一幢巴黎的新建筑"。创作一栋巴黎的建筑也是我设计的初衷。因为建筑是有地域性的,在物质技术高速发展、世界趋同,地域文化日趋减弱和丧失的今天,对地域文化的尊重非常重要,应避免"千篇一面"。
本人的另一个感受是:"以人为本"不只是一个时髦的词,而是要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真正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