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破除绿色建筑障碍还需勇闯三大难关

网络配图

继中新生态城之后,天津市又一个大型绿色社区即将诞生。该社区坐落于解放南路地区,地处城区东南部,与周边的文化中心、梅江居住区等隔路相望,作为全国首个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内建设的绿色生态社区,标志着天津市绿色建筑由点到面、由面到片的扩展。

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巨大的建筑能耗再次引起各方关注。方案规定,从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目前起草完毕,已报政府审批。据有关人士透露,天津方案中,对绿色建筑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都予以了明确,将提前实现国家方案的指标要求;同时,方案中还提出要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粗放式建造方式转向“绿色施工”,打造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什么样?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它会对天津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带来哪些影响?发展绿色建筑还需哪些努力?

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据了解,绿色建筑有着严格的评价标准,由低到高分别用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来代表,总共6大项(住宅49项、公建57项),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

由绿色建筑到绿色社区

日前走进位于解放南路社区起步区西区的文体中心,该中心主体已经完工。“我们在这儿设置了一个生态中庭,未来还将种植绿色植物和花卉。”在文体中心项目现场,城投置地工程部负责人刘通向记者介绍,“这座建筑最大的亮点是低碳零能耗,之所以称之为‘零能耗’是因为建筑本身所消耗的能源与它自身产生的能源可以基本持平。”

刘通指出,项目采用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温热水发电系统、带伺服光导系统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提供的电能、热能、光能完全能够维持建筑自身运转。另外,屋顶大面积采用了15度南向倾斜的太阳能光电板,在中庭玻璃屋顶,采用了两组可透光的薄膜光电板,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在照明方面全部采用了节能led灯,其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自然光条件等进行亮度调整。同时,工程全部采用了新型高效保温材料,“四玻三腔”的门窗玻璃、智能遮阳系统以及坑道风的利用,让整体节能效果更加突出。

“有了这些技术、设备加身,这栋建筑本身消耗的能量只有普通建筑的40%左右。”刘通介绍,该建筑的能耗目标为每年50-70kwh/平方米,碳排放为每年42.7-60kg二氧化碳/平方米,为普通建筑碳排放量的50%左右。该建筑已经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和LEED铂金认证。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解放南路生态城区完全可以媲美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将达到100%,新建和改造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雨水入渗及收集利用率超过50%,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大于80%,轨道交通站点800米步行距离比例超过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河道绿化比例、道路遮阴比例、公交站点遮阳避风设施设置比例都将达到100%,居民区步行500米内都有公共服务、文体设施。

我国每年新建的20亿平方米的住房当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近500亿平方米建筑的能耗已超过标准煤5亿吨,其能量相当于2011年三峡发电量的19倍。在高速城镇化的现阶段,大量高耗能建筑的出现,很容易使城镇化陷入越建设越浪费的困局。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比三峡电站34年的发电量总和还要多。如果使用绿色建筑技术改造现有楼宇,每年将节约6000亿元,可以建设4个三峡大坝。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