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短命建筑背后是短命的规划
发布时间: 2010-01-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印象中,拆迁所针对的多是老房、旧房之类。但谁会想到,刚建好的新房也要拆呢?据报道,福州市台江区内一所投资1500多万的现代化小学,刚刚全部完工即面临拆迁。有网友称这所使用不到两年的祥坂小学是“史上最短命的学校”。

这的确够短命的。但其实,祥坂小学犯不着为此特别难过,一方面,拆了之后必然还得重建,没准还有机会建设得更现代化;另一方面,比祥坂小学更短命的建筑多了去。回顾一下过往的报道,你会发现有些建筑还没完全竣工,就被拆掉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前几年的重庆隆盛大厦,许多业主刚刚拿到钥匙还没来得及装修,就收到了拆迁的通知。

一个城市更需要规划师而非建筑师(图片来源:新华社 冯印澄)

拆迁与拆违不同,通常来说,拆合法建筑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拆除刚建起来的合法建筑。但显而易见,我们许多地方政府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足够的抗批评能力,是无惧于拆合法建筑的。何况拆合法建筑也不是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譬如重庆隆盛大厦这个位置要建“鱼洞长江大桥”;而福州祥坂小学的拆迁,则是因为该小学的位置太好了,当地发现在沿江这个地方建中央商务区最合适不过,学校配不上这个位置。甚至,有些拆迁者反以建筑的短命为荣呢!福州一位官员说,这是规划的大手笔。

“短命建筑”里边,当然有着“规划短视”的因素。相信,智商不需要太高,也能知道某个区域规划了什么,不能建设什么。你硬要批准人家在规划好的位置建项目,如果不是智商低于公务员的招录要求,那一定是不正当的利益观或政绩观在作用。前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坐上政府部门的领导位置,都表明其能耐不可小视,哪怕是决策失误,也有办法“稳坐江山”。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后者。在规划建设领域,不当利益观与政绩观的形成,随意性的拆迁习惯“功不可没”。

诚如大家所知,眼下,拆迁领域是事故多发地带——有业主自焚也没能保住自家物业;有人拿刀抵抗也无济于事;有人出门买个菜后房子就像变魔术般灰飞烟灭了。在公民合法物业面前,拆迁者的破坏力既干净利落,又显得轻松自如,这都是拆迁随意性的一种表现。面对平民的重重阻力,拆迁者尚且能做到临危不惧,更别说政府投资规划的项目了。可以想见,福州祥坂小学拆起来会显得更加快捷,几秒钟的爆破即可搞定。但是这样轻松的拆迁并不意味着没有抵抗——那些多年来一直在临时校舍上课的学生,那些为新校舍建设贡献了血汗钱的当地纳税人,他们的内心肯定在反抗,毕竟,公共建筑也属于公众的合法财产。

实在不想老生常谈什么行政问责、决策失误追惩等机制了,谈了多半只是自找没趣。但事实又明摆着:只要政绩考核体系不健全,任由它在不受监督约束的状态下扭曲变形,拆迁的随意性就一定会更大,更短命的规划决策也一定有大把机会诞生。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