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城市化变局下的疯狂与反思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3-11-06
网络配图
3. 半城镇化和被城镇化
城镇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人口城镇化,一个是土地的城镇化。在中国的现实中,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甚至严重滞后,但是土地城镇化却超速前行
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21世纪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张占斌教授提出,当下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半城镇化现象。
半城镇化是特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说来,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从这个角度说,也有专家认为,按照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标准来看,中国实际的城镇化率大概只有35%-36%。
“这中间有大量的农民工没有市民化,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城市里工作生活了多年,有的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但这些农民工没有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成果与福利。”张占斌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等机构的调查显示,在过去20年间,农转非比例仅仅增长不到8个百分点,户籍转变近乎停滞。这导致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而失地农民却无法完成真正的身份转变,无法享受城镇化带来的对应福利待遇。
当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很高的征地补偿,一夜之间成为亿万付富翁。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其进入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他们追求的不是户口转变的“形”,而是公共服务的“实”。所以,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但征地拆迁后提供就业机会和城镇社会保障的比例较低。
户籍制度障碍加上吸引力不足的社会保障导让很多农民在城镇化浪潮中随波逐流,他们并没有变成真正的城市人,他们只是“被城镇化”了。
城镇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人口城镇化,一个是土地的城镇化。在中国的现实中,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比较缓慢,甚至严重滞后,但是土地城镇化却超速前行。
据相关数据显示,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内,国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83%,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4.45%,但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45.9%,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极不匹配。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要远快于人的城镇化速度。
国家发改委的调查显示,很多地级市,包括省会城市,也包括县城都还在扩建新城,建新城、建开发区是经济发展也是城镇化的客观表现,有积极的意义,但新城新区建设是不是应该“遍地开花”、“万马争先”,值得商榷。
4. “透支”城镇化
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央财力基本没有土地建设的费用,地方政府只好依靠土地财政,城市通过低价征用农村的耕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获取了大量的资金,通过透支土地红利,解决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认识偏差,很多地方的城镇化被搞成了地产化,成为了竞相兴建高楼大厦的一场盛宴。
“现在城镇化问题是有不少认识误区和行动误区,其实城镇化跟高楼大厦没有必然联系,当然高楼大厦是有这样味道,但城镇化不仅仅是高楼大厦,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居住在社区,关键是在于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的城镇化。”2013年9月28日召开的“粤苏进化论”主题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田秋生指出。
山东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谈日照的城镇化经验时表示,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出现了大、包、全的误区。所谓“大包全”,是指连一个县城都要打造一个总部经济。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并不一定非要集中到几百平方公里的城镇化,而是以经济社会自然发展来聚集一些单元式的城镇化。
在这一进程中,农民的土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的减少导致土地价格走高,再加上征地越来越困难,土地出让金比例将下降,“土地财政”将难以支撑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资金压力难题亟需破解。与此相关的还有农民安置问题。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扩容,加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不善,造成山川河流被污染、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透支着有限的“环境红利”。
由于缺少规划与布局,不少乡村又成了大城市扩展以后新的“城乡结合部”,重蹈了大城市“城中村”脏乱差的覆辙。此外,我国的城镇化还存在诸如缺乏产业支撑、“贵族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当前显然也正面临着这种挑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