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商业建筑的精细化设计

畅言网编辑:

我们谈谈商业项目的内部交通的问题。

林刘力:

这里我也提一个想法,希望有经验的人来解答。就是商业中心特指shopping mall的中庭自动扶梯的设置。一般的交通是可达性便捷性第一,但商业还包含一个回流性问题,顾客在里面绕圈圈迷路了固然不好,但是飞快地进去出来也不好,这就有一定矛盾,大家是如何解决的?

吕芳鎰:

不管是垂直电梯还是扶梯,最重要的作用是导引人流。就像地铁口要尽量把人口导引向一楼或地下一楼,不让地铁里出来的人往外走。往外走的导引很不清楚,要往外走可以,但会比较困难,最大的导引方向就是进入商场一楼,从一楼电梯下-1楼。那到底扶梯跟观光梯来做垂直或者双种导引,要看人流还有店铺的业态、店铺的展示面情况。如果做垂直动线的安排,要注重导引设计。为什么很多项目四楼进去三楼出来,就是强制引导人流,会让人流多走几步路。设计院从设计到出施工图要通过逐层的审批,判断人流动线的设计是否合理,要模拟人流的动向,折算和换算人流的数据,来决定如何采用扶梯和观光梯的设计。

畅言网编辑:

出入口设计方面有哪些技巧?

吕芳鎰:

一般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主通道都是六米宽,因为客流有限,周末或者促销期间客流会加大。面宽和节点安排不错,但是策划并不是一流的。地下空间优先租给香港商人,定位之后很难去匹配。旗舰店设计中很多复杂因素,如果商户给300平方米,ZARA、H&M搭配几个地方品牌,这肯定是二线城市比较喜欢的搭配,需要6000到10000平米。有的麦当劳在MALL里面40多平米,要上下楼设置,这种快餐店至少要200平米,因为要有厨房、排烟等完整的系统。其他的业态完全不同,建筑师要做的就是做一个空间去满足健康和高效的功能环境,之后再去考虑建筑实体。

做商业建筑比较困难,策划公司、招商团队都会对设计方案做修改,建筑设计中硬件都要为后来的软件做准备预留,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后勤动线做得很好的坦白讲很少,非常复杂,与业态设置有很大关系,很多购物中心没做好就是在后期,垃圾、进货、后勤等方面。人流、后勤和垂直人流是所有商业建筑的生命,建筑师要把灯光、景观、机电等十几项专业整合起来,满足业主的需求,配合策划招商的定位。

陈秋见:

我做过一个住宅的精细化设计,有一些感触和大家分享。住宅建好之后,地砖铺装时候卫生间预留的地漏,设计的时候就考虑进去,我们当时作为一个设计院后期团队做这个事情,要注重方案设计和室内装修如何交接,装修和施工团队如何交接,施工对和施工现场的土建、结构、装修等方面交接。精细化设计无非就是给甲方一个大的提纲,每个交接面如何对接起来。甲方施工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铺地装的时候插孔的位置肯定会出现变化。我们主张做一体化设计,装修设计是在方案设计前面的,去拿装修方案的图纸去做施工图设计。最终甲方施工的时候就是装修图的设计位置,就不会更改,甲方会节省很多成本,虽然设计周期变长,但是效果非常好。

商业项目精细化设计做到这一点不是很现实,甲方的店铺租给别人的时候设计会有不同的风格,设计师更多在公共区域做一些精细化设计,比如在外立面、后勤、公共卫生间、地下车库等,但是租给别人的店铺无法控制,只能对业态进行控制。

吕芳鎰:

商业建筑要考虑业态的变化,策划公司、招商部门不可能控制死。

陈秋见:

最多就是在设计前期会把主力店设计好,每个都不一样。

王静莹:

我们分享一个在闵行区的综合体的项目,有MALL和办公建筑,这是闵行商业区的整体的地方,这个项目其实我们涉及范围包括建筑、室内、内部装修,各个小业主的要求我们都做,全部涵盖。因为业主是自己持有,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中国文化和新加坡不大一样,我们在新加坡喜欢建筑、室内一起考虑,因为大家都要配合建筑师的设计来做,建筑师更要了解机电等知识,才能达到设计目的,不然会被机电和结构牵着走,就很被动。业主的一些要求就不能得到满足。国内很多做结构的不是很理解,也会有一些摩擦,国内做结构会影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这是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和很多商场的开发商沟通没有一个硬性的做法,有些开发商很喜欢扶梯不绕圈子,有些则相反,在前面要和甲方沟通好,他们的倾向是什么,坚持某些品牌的设计理念。因为MALL是很大的商场,一般客人有两种,一般要看地形。我们这个地块比较大,给我们很大的优势,能做一个“8字形”的流线,流线很简单,不能有很多小巷,人群会流失,只要做主流线上店面增加,帮助开发商增值。垂直交通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位置,大概60米的间距布局,人走了大概60米会比较疲惫,设计一些点能够上楼下楼,一般以60米为准。

另外如果地块长条形、狭窄,这个时候要做“哑铃状”的设计,这个对人流比较好,客梯设置的点更多是辅助的作用。货运的流线在外边设置,不会交叉的情况。通过地下室后勤的通道把货运和人群分开,直接可以不用穿越主人流就可以达到后勤的效果,我们基本上做了这些考虑。


吴璇璇,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吴璇璇:

我是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工,负责设计板块。我们装饰设计成立了十几年时间,擅长大型负责项目的装饰施工图和技术管理,例如环球、和平、上海中心。和商业地产相关的项目有国际中心,除了招标图,剩下的商业部分都由我们系统完成。国际中心造价没有大家想象的高,但质量很高。这是我们公司的一部分贡献。我们团队擅长这部分工作,提供高性价比,实现高端复杂项目。另外,大家谈到的养老和绿色建筑。我们团队最近在做研究,例如集装箱式建筑,未来将有广泛应用前景,包括城乡综合新农村建设,普及性的养老,具有造价低、工期短,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我们在非洲设计了联合国的200个“希望小学”。我们曾经想要开拓一个领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下去。我去英国考察了十几个养老院,我有一些体会,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谈到商业模式,到底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商业?一个项目是有生命的,生命来源于商业运作的这些人,要建筑师拿自己的爱去哺育,有时一个项目有商业的孕育期,功能也会发生转变,商业项目可能转变成养老项目。在荷兰有一个养老院就像一个大卖场,老年人更需要成人麦当劳的那种环境。

城市再造厂房可以变成创意园区和酒店,设计师会根据当时人的需求和建筑条件去不断赋予建筑新的生命,人都很有弹性。有时中国人会集体从事一种无意识运动,盲从去做一件事情。世界没有一种模式能够推测中国的未来,这么多的房地产商会淘汰一半,但是他们也对中国发展做出了贡献,老百姓更多是一种盲从的状态。

我们设计师有时是被动的角色,有时凭借自己的感情希望在宏大的背景下去发挥价值,也会去思考。设计师角色非常好,可以在别人的项目中去参与自己的生命,可以感受项目从策划、设计到最后的商业运行整个过程。

人到中年以后就会回忆过去思考未来,过去大家很努力,每天都很忙碌,但其实忙碌也伴随着盲目,现在可以停下来思考我们以后做什么更好,我们的价值观,和职业、专业的结合,对社会的理解,人脉的结合还能做哪些事情。

幕落

嘉宾合影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商业建筑精细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