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网编辑:以上是王老师对以往色彩规划和设计方面一些研究的总结,主要是从建筑角度来谈色彩设计。我们这次沙龙不仅邀请了建筑设计师,也邀请了一些室内设计师,希望大家能从建筑和室内两个角度谈谈色彩设计方面的看法?
丁哲:室内设计相对于建筑设计可以使用的颜色更加丰富一些,因为针对不同的空间用途在色彩运用有很大不同,比如娱乐、商业、写字楼。室内设计在色彩上有的受到建筑的影响,可以一直延伸到室内,有时也和建筑外观没有太大关系,这主要取决于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理念。

丁哲(右)与张旭辉(左)探讨问题
王刚:色彩的话题我很感兴趣,做了这么多年建筑师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来之前头脑里简单地思考回顾了一些我做过的建筑,总体来说灰色比较多,可能和在北京盖房子多有一定关系。我想借这次机会,掌握这方面一种系统性理论和成果,对我来讲是特别好的学习机会。今天配合这个活动我还穿了一个红色的衣服,谈一下色彩。我觉得刚才王老师的发言对我很有启发,平常我们建设速度太快,不论做景观、室内和建筑的设计师往往是马不停蹄随着社会节奏疲于奔命,对事情没有系统地考虑。我们需要思考色彩设计本身是有一些逻辑的,从根本上如何得出的。
对一些城市和文化特征,刚才王老师展示欧洲的图片,让我回忆起来当时我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时候,在那里我非常恋恋不舍在小里弄转来转去,找个地方坐一会。当走到佛罗伦萨一座非常著名的桥上时,那个时候正好下雨,我走到桥上雨停了,一丝阳光洒下,蓝天炫目,阳光犀利。中世纪那些画家,他们笔下的地中海的阳光的云雾之后的蓝天如此迷人,大自然赋予他们灵感的源泉。为什么有的地方房子五彩缤纷,为什么罗马基本上土灰色,和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我特别能理解王老师刚才说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午后的阳光》、《星期日下午》,它赋予这些画家自然界的灵感,这是一种天赐的财富。特别作为设计师来讲,我们希望尽可能创造一些美的东西,自然是思考色彩设计的源泉。

王刚
王老师刚才说的徽州的项目,我现在也在做一个黄山的项目。结合色彩设计我想谈谈,因为之前没有想太多,项目地处古徽州地区,黄山实际上是个盆地,被大家成为说“世外桃源”。古徽州地区就在这里,我们的那个项目在黟县的旁边。黟县是黄山地区最大的一个县,我到那里之后经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黄山之前的名字叫做黟山,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黑色的石头特别多,黟县大概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去那里有一种朝圣的心态。当地建筑的整体色调是青灰色,所以我不加思考的把项目的屋顶做了深灰色屋顶,墙面做成当地整体色调的白色,与当地新建建筑整体色调一致。不过在我们项目附近,我发现竟然会有地中海风格的建筑,土黄色的屋顶,红砖墙面。我看到之后很气愤,在徽州古城出现这种与整体风格不搭调的建筑完全是对徽州文化的亵渎。
当时做完那个项目之后也没有多想,不过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色彩学研究课题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当时的那个项目墙体完全使用白色是否就一定符合当地的整体色调呢?为什么当地建筑的整体色调是白色而不是北方地区的黑色呢?应该说江南传统建筑色彩大部分是白色与灰色为主。以北京为例,过去中国老宅室内几乎见不到白色,这个我想也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代化城市的尺度已经远远脱离了人的尺度,过去所建的建筑体量很容易找到与自然对话的感觉。不过黄山地区新建建筑我发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简单的符号化,不管建筑体量大小,一味照搬白墙灰瓦,这个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简单的披挂上阵,似乎把传统的元素表现了出来,可其实却是不伦不类。这是一种没有理由的蛮横的处理方式,黄山地区这个现象很普遍。
如果体量达到一定程度,是否需要简单化的处理?整体色调是否还是黑白灰呢?可能就不能是简单的白色墙面了。我记得曾经去过希腊一个叫做圣托里尼的城市,非常优美,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的整体色调都是白色墙面蓝色屋顶,映衬着蓝色的大海和天上白白的云朵。但是,在一片白色的建筑中会有蓝色、黄色、绿色的建筑错落有致的点缀其中,高高低低的与整体白色调相映衬得更加美丽。当时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只是觉得非常协调漂亮。我本身对色彩关注的并不是特别多,我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的体量。我认识一个建筑师,也是在法国留学回国的,他做的就是彩色的建筑。他最近刚在长安街做的项目就是彩色的,近似于与花色。法国建筑师的建筑色彩运用得非常灵活,色彩非常跳跃,这与法语区的特定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有些浪漫主义色彩。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建筑是思考的问题。以后也会在建筑色彩上多留意。
王京红:王总的这些观点也非常启发我,您刚才讲到的建筑师应该首先表达出自己的一种观点,确实如此,现在很多建筑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色彩实际上是表达建筑师观点最强烈也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有研究表明,人看事物最开始的20秒80%是色彩决定的。建筑建材也是,色彩起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忽略了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徽州地区建筑整体色调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当地的这种白灰刷在墙上可以防潮,大家都知道徽州地区的气候是非常湿润的,就地取材还能防潮,非常简单实用,并且还可以反射更多的阳光。当然,像王总说的体量问题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体量特别大的建筑是否可以不用整体色调而改用可以加以点缀的色调,这样既可以有色彩跳跃的感觉,又不会破坏当地的整体色彩的协调性。对于色彩实际上我定义为两种形态,即色彩范围和色彩关系。范围来自于自然,是不容易变化的,比较柔和比较统一的。我在北京曾经接触过一个项目,是一个别墅建筑,当时也确实有建筑师想用白色调,效果图中用白色确实很漂亮,但是实际实施中我们放弃了白色,原因就是北京地区确实不能用白色墙体,因为北京地区干燥,并且风沙很大,与南方不同,北京都是浮土。如果墙体色调定为白色,那么很容易变成灰色而显得非常脏。其实不只是北京,北方大部分地区墙体如果是白色色调,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变得很脏。对于色彩研究课题,其实可以寻求材料上的合作,一起研究色彩的地域差异,如果找到每个地区的色彩规律,那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保持当地的色彩和谐,其实这就是生态色彩。
说到室内建筑,前不久我听过一个关于室内色彩的课程,当时我们问过老师为什么故宫建筑的室内墙壁大都是黄颜色,老师说了原因,是因为故宫的黄色内墙是硫磺熏的颜色,可以防病,雄黄可以防病、防虫,是药材。所以我感觉不同地方对不同色彩的喜好除了美学需要之外还有其特定的功效,有一定的逻辑性。蒙古包内部为什么大多是红色?我自己的理解是因为如果人长时间看绿色,眼睛会色彩疲劳,而长时间看绿色之后再换红色来看,就会舒服很多。所以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琢磨。还有一个张家口的项目,当地的建筑色调整体是灰色,但是有一些大体量的建筑颜色也很鲜艳,让人感觉这种色彩是灰色的补偿色,看到之后也会感觉很舒服。关于建筑的色彩,希望以后与大家能够进一步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