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建筑,给点颜色也灿烂  > 正文
宋建明:建筑的色 更需要戒
发布时间: 2011-09-09   来源:住在杭州网投稿 

宋建明 中国美院副院长(图片来源:百度)

“我给和家园做的色彩规划,并不是为了给建筑增添魅力,恰恰相反,是要尽最大努力去减弱建筑的存在感,进一步让建筑成为山体、树木以及土地的‘配角’。” 宋建明,现任中国美院副院长,色彩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色彩研究领军人物。 在宋建明看来,色彩规划从来就没有个人风格,而是让建筑隐进自然环境中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能像和家园这样。有不少建筑出于商业目的或者仅仅是单纯的为了引人注目,采用正红、鲜黄、天蓝等极其鲜艳的色彩,完全不去考虑是否能够融入城市的大环境之中。

宋建明有趣地把那些色彩称为“视觉暴力”。 或许,建筑的色,更需要戒。作为一本经典的“色彩学教科书”,和家园就是这样诞生的。

越靠近山 建筑的色调越暖

一般人能够明确辨认的色彩通常有几百种,但是宋建明能够辨认出几十万种的色彩。

即使是公务缠身(宋同时还参与钱塘江两岸等众多重要城市色彩规划项目),出于对和家园的喜爱,他与他的课题组成员在坤和?和家园现场一待就是三个月,为的是给和家园的建筑寻找一种最适合的色彩。

“和家园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地块,这上面生长出来的建筑,色彩应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宋建明说他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要给和家园添加某一种或几种颜色,而是对本来就存在的色彩进行梳理。

三个月时间里,宋建明与他的课题组成员在和家园及留下、西溪一带拍摄了80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包括道路地面和植被的色彩提取、各个制高点鸟瞰图、街道近景、墙面及建筑细部写真等。

色彩的确立也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他们把这些“一手色彩”进行分析归纳,像做“化学元素表”一样,把一个区域的色彩直观地浮现出来。然后再结合留下西溪一带的历史传统和杭州“水墨淡彩”的城市色彩主旋律,提炼出了和家园的“概念色谱”。  

最终,他为和家园的建筑确立了“褐+灰”的色系。从和家园入口到越往南面的山坳,建筑的色调由冷逐渐地转暖。“越靠近山,树影越浓,所以要用暖色调来拉高色彩的旋律。”宋建明把整个和家园的色调渐变称为一曲浑然天成的“色彩交响乐”。

紫园色彩规划图(图片来源:住在杭州网)

灵感来自色彩大师郎科罗

宋建明的色彩规划,为和家园的“章法天成”理念,注入了丰富的地理学基因。在《和家园色彩规划方案》中,宋建明这样写道:“褐+灰”的色系对和家园就非常契合,不仅给居住在和家园的人带来赏心悦目之感,能够让人与自然充分的和谐融洽,还能比较恰当的体现“和家园”名字背后深深的文化的意味……  而这一切美好,可以追溯至世界著名色彩大师让?菲力浦?郎科罗,其在1970年代创立“色彩地理学”理论,主张以调查、测色记录、取证、归纳、编谱、总结色彩地域性特质等实践方法为主要研究形式,目的在于确认某个区域的“景观色彩特质”、阐述这个区域居民的色彩审美心理。  

宋建明早年曾被公费派到法国深造,他的导师正是郎科罗教授。如今,他已成为中国色彩学界的领军人物。远在法国郎科罗或许知道,杭州和家园的山光云影,已经不必经受建筑的打扰。

11幢房子的色彩旋律

“每种组团都会有一种特定的色系,因为它们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说到紫园,宋建明认为,这个组团位于和家园中心位置,将来是人气最旺,生活氛围最浓厚,商业配套最完善的地方,所以颜色要比其他组团来得更暖一点。

“紫园有十一幢房子,每栋房子颜色又不太一样,我从和家园“褐+灰”的主体色中,根据不同的比例配置了四种暖灰色系的颜色。这样的话,你从每个方向看房子,颜色都会有变化。11号楼是楼王,面积最大最豪华,所以选了最深的一种颜色。沿街的房子则稍微浅一点,中间地带房子再深一点,从私密角度来说,它是由浅到深的。同时,颜色的变化还能弱化房子的密度。我叫这十一幢房子是会呼吸的色彩旋律。”

“什么是好东西,什么是高档的东西,杭州人素来有比较高的分辨能力。这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在杭州这个比较有品味的城市里,大家的美学素养就比较高,因为他从小看到的都是好东西多。喝茶喝的是龙井茶,好茶坏茶,一喝就清楚;五年陈或二十年陈的酒,他也一喝就知道;烟好不好,他一拿到嘴唇就明白了。那种感觉是练出来的。杭州人的耳朵很尖,眼睛很毒,嗅觉很灵敏,这就是修养。所以我想和家园的业主看了这种环境,这种颜色的房子和这样的建筑形态,也会有自己的辨别。”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