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易碎的标志性建筑
发布时间: 2012-05-04   来源:大众日报投稿 

据报道,11月22日北京遭遇大风天气,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屋顶局部被强风吹开。这是T3航站楼的棚顶自去年12月10日被10级大风掀翻后的第二次掀顶。事发后,机场方面称,已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抢修,事故未对运营造成影响。

图片来源:百度

尽管此次首都机场T3航站楼掀顶事件,并未对机场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但这并不能让人高枕无忧。记得去年T3航站楼被削顶时,同样是面对公众质疑,首都机场负责人言之凿凿,称T3航站楼棚顶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设计建设的,而且“T3航站楼的建设标准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设计标准”,能抗击12级的风力。怎奈此次大风很“诚实”,没有给半点面子!

T3航站楼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竟然连续两年被掀顶,颜面扫地的同时,也不得不让人对其质量产生怀疑。其实,类似的问题并非首都机场所独有,今年夏天,高铁南京南站刚建成就出现屋顶漏雨、地面沉降,面对秃头虱子明摆着的工程质量问题,愣是给解释成了所谓“正常的气候自检”。标志性工程出了问题,最不应该的是遮遮掩掩、推诿责任。记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大师何镜堂曾这样批评目前标志性建筑泛滥的情况,他说,有些建筑盲目追求“奇”、“特”、“怪”,甚至连最基本的实用性都失去了,至于安全质量更无从保障。“为了标志性而创造标志性”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城市建设脱胎换骨,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这些标志性建筑一起“崛起”的,还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浮夸之风。什么“百年一遇”的标准,什么“国际一流”的设计,什么“全球最快”的速度,什么“独一无二”的造型……仿佛一夜之间把全世界都甩到了身后。经常有一些地方领导要求造一个在当地100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但他们只要求它简单地与众不同,并不看重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如此“标志性建筑”情结导致一些地方在设计招标评标时,也只看立面的新奇,对安全、经济以及结合国情和地域的特征缺乏考虑。

虽说,标新立异是标志性建筑的灵魂,但创新要以人为本,而不应把创新看作是一种形式,只追求表面上的与众不同,外观奇特和视觉冲击。时下,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中,热衷于相互模仿、攀比,对高楼大厦趋之若鹜,独独忽略了保存地域特色和“个性美”,致使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千奇百怪,光怪陆离。使得人走在一座城市的大街上,分不清东南西北。要知道,城市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安全保障永远是它的第一性,离开了使用和安全功能,那这个建筑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