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园林景观设计的成本优化

建筑畅言网编辑:

戴水道在北方做这种风格可能很合适,因为气候的原因和植被生长的原因,在南方也是这样做吗?也不做多重的? 

黄妙水:

很少,基本上我们做的南方的项目也是这样子的。大家如果去南方会看到很多郊野公园和生态公园,基本上我们做的项目很多风格都是国外的风格,刚开始为了适应国人的需求,国人喜欢多重植物所以我们也做多重,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路子不对,因为做完之后发现人的体验太压抑,东西太多了,到处都是七重植物密密麻麻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做一个边界,我们把它称为城市边界,就是景观和城市的边界空间怎样把它区分开来,进入这个边界,就是进入了我们的系统,而不是把它做成一个城市中间的大绿地,它是一个服务于城市的自成一体的系统。 

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人的体验,例如儿童怎样到水中去玩,人怎样在草地上躺着晒太阳,就像高尔夫球场的感觉,一般在山地附近,有简洁的溪流,有草地和树林,植物种类非常少,一到两种,人在这里面可以放放风筝,带小孩嬉戏,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很清新的感觉。大部分的项目住宅也往这方面发展,我们会在小区内开辟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做一个中心景观,这个区域一定是自然的东西,在小溪里能够看到鱼虾的这种生态系统,这是我们公司追求的一个特点,不是让人一进去看到有多漂亮,一堆多精美的雕塑,我们希望人在这个环境中可以一呆就是一天。 

一般小区很大的成本是在水这块,按我们的方式花的钱比现在其他的做法会低一点,但不会太低,因为我们把很大一部分成本放到地下去了,例如储水模块、生态湿地等等。我们对于雨水的利用可以达到80%以上,假设这个小区每年降水100吨,在我们公司的系统中可以利用80吨,作为小区的水的综合利用。 

现在国家倡导拆除围墙,未来小区的公共绿地是开放的,那它的功能就是兼顾小区和城市,一是服务于小区所有人,二是服务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未来小区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东西,不再仅仅服务于内部的空间,它应该有更多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未来的设计院会变成小型化、专业化,这是中国和国外接近的一种方式,以后中国的很多设计院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工作室,类似于张唐、马岩崧这样的工作室。彼此之间可能有更多横向的合作,有的做雕塑,有的做VI,有的做灯光,我们专做水,未来专业会越来越细分,既做规划又做设计又做水环境又做雕塑的单位在将来会慢慢消失,这样更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成秀叶:

我觉得黄工说的很好,我的体会也是,未来像张唐这样的小而美公司有前景。尤其是围墙拆除以后,可能更多的宅间的小的组团和小而美的景观,往新加坡那个方向发展,小而美的公司做小而美的景观。我们公司以前也做过很多城市化比较明显的小区,但是去年前年做了很多项目包括青岛的万科小镇,基本上都是在植物选择方面开始用野草等,尽量更加生态更加自然。易兰现在成立了一个专门做水的院,也在尝试往海绵城市方面发展,因为这是一个趋势。 

黄妙水:

中国现在已经有16个城市在做海绵城市的试点,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景观师未来面临的一个问题,怎样把更生态的景观带给业主,以前是甲方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现在我们在逐渐开始引导甲方,做什么才适合他的长期发展。甲方分两种模式,一是盖完就卖,以后这个项目好不好我们不管,这是销售带来的一个弊端;二是自持。我们提出的持续性发展对第二种甲方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他后期的三十年五十年的物业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很多业主富力也好万科也好,他们后期的物业管理部门对这部分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早期介入的话,后期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刨掉重新做太阳能和地下管网,所以我觉得设计在早期介入非常关键,这是目前的一个主要趋势。我们以前注重更多的是好不好看,现在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做过计算,一个小区多大、景观面积多大、每年的降雨量多大、在植物用量上要消耗多少的水资源等等,我们有一个技术参数的演算,通过一套海绵城市的雨水系统,每年成本的投入和回收的价值是多大的比例,小区住户看了都很喜欢,但是投资方说这些东西做了看不见,他们的思维模式又回到了老路上。刚开始向甲方提出方案的时候他们会说没问题,这个方案很新颖,也符合国家政策,不错,但是后期做到施工图的时候就会犹豫,好像把钱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很吃亏,认为应该把钱花在看得见的地方。目前在这方面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国瑞地产,他们对这块的投入还是比较认可的,我们为国瑞成功做了一个雨水花园的尝试,通过计算所有屋顶的水全部回收到景观的蓄水池中,可以再次利用,一整年存的水的价值已经慢慢凸显了。这个价值的体现过程很慢,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不是做完马上就能看到的,但是对于自持的地产商来说非常重要,可以为后期的物业管理和维护节省很多钱。 

王瑀:

我想问一下黄工,你们公司在水处理方面做的比较完善,植物方面是极简主义的风格,甲方在风格要求方面也在逐渐转化,但接受程度仍旧不一,你们在植物的选择方面怎么做?

黄妙水:

我们植物的成本比目前大部分的设计单位都要低,但是和土人的做法不一样。土人大家看到更多的是蓝尾草这种很野趣的植物,我们对于植物的选择还不太一样,我们更注重的是植物出来之后的感觉、效果,比如高羊茅这种相对美观一点的植物,我们还是做筛选的,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像美国别墅里面的那种感觉,你一看觉得很简单,各种各样高高低低的草和开花植物,偏向自然但是又有人文的味道,介于土人和目前大部分设计单位之间的感觉。客户觉得简单漂亮,也不是很“野”。因为一个比较“野”的东西放在小区里确实不太合适,不那么美观,中国人不是很接受,土人在一个学校做了水稻田,但是放在小区里是没有人会接受的,所以这种方式我们不用。

我们会在大部分的区域做常规植物,但要比较简洁,你会发现国内很多的植物设计动不动就是三重五重,为了呈现植物的多样性和屏障效果,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套路。以前甲方觉得这样不错,现在则不一定行得通。我们在设计中会尽量把植物的品种简化,例如法式风格,你会发现法式风格的植物其实是最单调的,这种风格认为不好的人是觉得它呆板,认为好的是觉得这种大面积的绿色很适合北方,你会发现多重植物的搭配在北方到了冬季特别丑,前高后低的搭配中前面不是常绿的植物,到了冬天就会在可视范围内形成很凸的东西,落叶的地方会形成断裂的碎片,不成系统。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会在设计时尽量把植物做得相对整洁单一一点。 

嘉宾合影

李征:

我认为园林景观是离不开生态的,园林植物不可能极简的就是好的,或者多重的就是好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种下去之后,十年二十年之后它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个组团是不是需要长期的人工维护,还是可以自己去平衡虫害?后者在设计角度是更有优势的设计。我们之前有一个案例,现在的苗木树种的规格比较小,但是我会告诉业主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业主一般也会接受,因为成本降低了很多,而且维护费用和后期的物业管理费用也会降低。我对植物的具体品种不是太熟,但是我觉得它是需要一个群落的,不可能孤立地在那里。草坪看起来非常整洁干净,但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就可能不太有利。我目前接触过的住宅,感受最好的是十年以前做下来的,现在树木已经长得很好了。不管北京也好其他城市也好,那些街道的林荫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可能现在有些设计是更适合展示区或者临时绿化的效果,但是要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 

欧鸥:

我觉得大家说的都非常好,像龙湖多重种植的模板是热带的,所以在南方很适合,我觉得北方的公司在做北方的项目时,需要研究一套适合北方的种植方式,不能把南方的模式盲目地直接拿过来用,我们可能需要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建筑畅言网编辑:

我们今天讨论的成本问题不单单局限在苗木上,软硬景、主景次景等方面哪位设计师园艺来谈一下? 

汪敏:

我们基本上是做完方案之后,一算成本控制不住了,再在材质等方面做调整,可能有的水景细节比较多,再进行优化。例如原来主轴这块我保证了,其他地方的石材就会做调整。但其实很多时候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例如石材,看上去很高端很大气的,价格肯定会贵一些,换了别的东西效果就会稍差。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比如有些甲方,车行路只要是车行走人,他就特别希望是柏油路,因为安静没有噪音,而用石材铺装,车子开过时就会产生很大噪音。但是如果你一开始设计时就做的是柏油路的设计,甲方可能会觉得不行,认为不符合档次,有时候设计师比较难办,所以常常会按照比较好的材质设计,不行再换。我们也在做一些单位成本造价的总结,比如净水面,包括一些硬质和软质的水池每平米的造价。我觉得我们这一行这些标准做得不够细致,也没有人去总结,这些东西总结出来之后,做净水面或者不同的池岸多少钱大家心里大概都会有数了,不会超很多。现在有些建筑师做建筑用BIM,有许多景观设计师做LIM,就是景观信息模型,我觉得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单元的东西、节点的东西未来有一天可能是全部有图可以查询的。这意味着平面图出来,定好材质,可以很快计算基本造价出来。建筑可以做到这点,景观园林门槛比较低,原来从易兰听说一个故事,有个人喜欢旅游,经历过很多酒店,后来就开始做酒店设计,我们这行要多看书和多旅游。了解基本的材质,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甲方打交道的底气。造价控制涉及很多方面,从成本到不同的细节价格确定,在未来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这方面比较容易掌控,比较精准的。 

刘庚:

从设计师角度看,做概念设计的时候对成本是估算的,这种估算大部分是比较粗糙的,需要一种技术革新,在技术概念的时候才能得到最准确的预算。目前我们这个阶段只能参照施工图做造价预算,希望有一个东西能够在概念设计阶段,把模型数据有相对准确的数值,这在前期很好能够控制的结果。现在必须完成施工图才能计算,所以从方案到施工图又会经历很多反复的推敲,过程中成本已经基本明确了。实际上,我们想最好是有一种技术革新,在做方案的时候我一种准确的技术指导,给设计师更多的便捷,减少反复的过程。

景观成本其他影响的因素,水景、硬景、软景控制着成本要素,比如在重点位置和区域要多花一些成本,达到景观效果,如果非要控制严格,在其他边角地方给予控制。

现在这个行业是这种现状,针对刚才戴水道公司设计师说的生态设计方面,这又是一种发展方向。现在景观设计分为几类:比如住区类模式化的设计工作,还有偏生态技术性的公司,第三是偏艺术、创造性的设计公司,各种公司都有自身的价值,将来会越来越细分,

随着行业不断更新,会产生正当的比例需求,中国市场有地产景观的需求,最后就像土人设计一样,发展成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成为艺术和创造性的设计公司,对水文、海绵城市、生态都关注,从大尺度城市到小的景观的研究,最后实现各种平衡,最好的是一种艺术、生态和人文的结合。 

黄妙水:

我们不使用很新的软件,我们最近参加一个国际竞赛,和国外很多公司用的软件一样,但是我们更注重设计理念背后的东西。 

潘苏苏:

我们丹麦有自己的一套水文模型。 

刘庚:

比如一些蓄水模块都是你们的专利吗?也有自己的厂商提供蓄水模块? 

黄妙水:

目前蓄水模块和海绵城市做的最好是德国和澳大利亚,德国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丹麦也很好。 

刘庚:

蓄水模块还需要预处理,有很多树叶、沙子等杂物。 

黄妙水:

我们会通过湿地来处理,其实就和我们喝水的过滤原理相同,实际上水环境净化是通过两种方式处理,第一是通过一个泵进行循环,加上过滤设备,这是我们传统的方式,这是化学净化。第二蓄水模块是生态净化,自然界的植物通过生长,通过物理净化,这是目前最科学净化方式。如何通过植物本身降解水的杂质,这是未来主流的趋势。 

建筑畅言网编辑:

大家认为有哪些景观设计优化的方法?

齐励:

我目前接触到设计优化的东西,覆盖面比较窄,有一些材料厂家有一些好的想法,图纸里面没有表现出来,要反馈给设计,让图纸做一些改变,比如之前做一个铁艺的设施,原来的设计有一个保护的三角形的尖,设计做的是实心的,厂家说用一个空心管砸成需要形状就可以,能够节省成本,这种想法是施工过程中摸索出来,但是设计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其实施工单位有很多想法,不是按照图集和规范来的,但是满足使用要求,他们有的方法很简单。设计优化肯定是能省钱,但是不是决定性的,都是一些比较细节的东西。如果要是从设计角度,多了解施工方面,设计优化能够做的好点。 

汪敏:

一般甲方要求我们做设计优化,都是觉得设计没有亮点,需要优化一下。如果和成本相关,在方案阶段会比较少一些,基本是在细节上,比如管的厚度发生变化,能够省钱。 

李征:

从方案设计阶段控制成本,设计师能做的是材料和考虑后期施工结构的问题,在设计时候,考虑避免特别高的结构体,大家更多考虑面子问题,之前说的水景都有隐藏成本,面层降低之后,成本还是那么多,因为有隐藏成本存在。这部分可能考虑结构形式能否更好处理,比如墙一定要特别薄,只能用钢混结构,这对后续的整体成本有影响。

另外优化角度讲,在方案阶段无法特别细致地去控制成本,但是在后期了解业主需求再想办法帮他去节省成本,可能他们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 

刘庚:

在方案优化过程中,成本和方案最后实施效果有很大的关系,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成本降低,效果会受到影响。在方案阶段,如果成本控制的很严格,我们就要进行重点区域的区分,重点区域就要做出效果,非重点区域可以减少投入。成本的要求的线高一些,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提升品质,通过设计和施工的细节,把品质提升上去。如果知道成本控制很严格,要有重点和非重点的区分。 

欧鸥:

我所理解方案的优化,做方案的时间比较紧迫,优化设计可能涉及到标准化的研究,属于标准化的优化设计,比如做某一类型的设计如何做到最好,从前期到方案阶段,到建筑造型以及后面的材料如何考虑,能够达到效果,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比如做一个别墅的小院,我们可以为甲方研究一些他们产品系,从最初时候就考虑什么风格,减少切割和人工费用。这方面,我看到很多地产公司做了很多标准化,设计公司也希望朝着这方面的去发展,希望了解一些先进的经验。 

潘苏苏:

我很同意欧工谈到的标准化设计,但是她说的更多是对于甲方和项目的产品设计和标准化,我们设计公司在运营时候也是运营一种产品,设计优化对我们设计公司来讲,我们的优化方案就是我们技术,以功能性景观为出发点,把我们公司这种技术作为标准化亮点运用到每一个项目中去,这样也是对项目的优化。我们成立自己的实验室,以及宜居城市研究室,还在研究如何优化整个大环境,不是单独一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而是对于整个公司,整个产品线我们有非常标准化的产品方案。设计师进入公司时间不同,对公司的理念理解的不同,他们来公司在短时间能够了解公司的技术特点。我们公司的客户来讲,没有成本很低的项目,因为一旦接受我们公司设计理念之后,就能接受我们长期的成本控制理念。

这是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的转换,也是我们从成本控制方面一个角色的转换。 

建筑畅言网编辑:

贵公司可以为别的公司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吗? 

黄妙水:

会有公司找我们做水系的设计优化,成本会差不多,但是理念不同了,变得更加生态。要看业主的接受程度,政府业主国家政策优先,个人业主可能设计理念优先,我们作为外资公司好处是可以有合作很好的甲方,对于成本控制可以宽松很多,所以有时候对于我们而言成本控制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去年做了很多商业综合体,对成本控制要求很高。

我们本身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不会做太多的优化,因为太多的优化有可能你的设计方案会做太大的改动,这个时候对于成本很高的公司来说会产生很多设计费,甲方不会同意。

所以我们一般的施工图的优化,甲方会请施工单位介入,比如中旅这样的公司有很强的管理体系,他们有整套的成本控制标准,开会过程中他们会提出要求,我们很多优化的设计都是来源于业主的需求,但是有很多问题业主也不懂。所以设计师对于材料的知识面非常重要,加工工艺也要了解。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材料,要求尽量简洁,材质是一方面,不管是替代材料也好,规格是很重要的方面。老外都是用很大或者很小的规格,而且很厚,规格很大会很漂亮,比如1200*900,中国设计师一般用300*600、300*300的规格,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和石材厂商的沟通,最好的规格是300*600、300*300、600*900这样的标准,这是石材界的一个标准,因为这是起源于石材的切割,市场上所有石材是通过海运,海运的集装箱洞口的尺寸是3的倍数,所以规格一定是3的倍数。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很多设计师不知道。 

我们在泰和项目的时候给甲方的建议要进行人车分流,有两个好处,第一个能够让项目品质得到提升,如果人车混流就无法控制车的好坏,对于项目品质没有好处。第二,对于人身的安全系数有影响。只做一些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消防车能够通过就好,在铺装也会做一些讨巧的方式,通过消防车的路面相比基层铺装的设计厚度会增加,我会通过不同石材的颜色的区分,进行人车分流。通过黑白灰石材的变换来降低成本,通过后期车辆进出的管理,达到成本的控制。

我们可以接受改方案,调整,但是全部换掉一般不同意。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价格占到70%,对于综合体目前市政规范, 80%是铺装,所以面材的价格很贵,是人工铺装的,厚度越高越贵。设计中规格的控制是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讨巧的方式降低成本,比如减小面材规格,降低厚度等。如果大家有和厂家沟通会发现,不同的面材价格不同。本身通过石材颜色的区分可以达到的效果,就不需要追求用贵的面材处理。

我们接触万科一些项目,会根据设计风格选用统一的石材,除了点缀的点以外,其他的铺装、地面都是相同的材质,只把钱花在重要的区域的。把风格统一到一个状态,可以极大节约成本。国内高端的项目还是需要用石材,白的石材要贵很多,我觉得根据不同的项目,和市场对接,和施工单位对接,找到当中的平衡点很重要。风格上不能随意调整,如何通过一些材料的工艺和规格把成本降低,这是后期优化的重点,加上后期技术更新,可能会挑战很大。 

王瑀:

感谢各位分享的经验,关于景观设计方案优化措施,我建议两点,第一,我们设计单位和甲方的沟通,甲方提供现状的资料的齐全度很重要,我们后期不断更改方案的细化和深化,出现很多重复的工作量,浪费了很多时间成本,需要我们在前期和甲方更多沟通,提供比较准确的现状资料,以便我们进行更准确的设计,到了施工图设计的阶段会受影响,如果设计方案和现状不符,在施工图的时候就会浪费巨大的时间成本。最后要按照现状的情况来施工,所以会产生没必要的摩擦和更改。

第二,针对方案本身,以后的公司都是往更精细化方面发展,不仅是某个公司做一个方案,更多是不同专业的公司,共同合作,专业度深化的横向发展、横向合作的方向,这对方案从长期来看,能够降低成本,虽然前期看起来成本会很高,但是后期维护成本会降低很多。 

孙萌:

落实到我们的工作经验,我对大家提到的问题感同身受,在设计阶段控制成本的措施,降低成本之后效果肯定会受影响,我们经常遇到甲方给我们一个任务,在保证效果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优化一下,可是降低成本就会影响效果。如果站在开发商的角度,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去减少造价,设计师要把握好一个度,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平衡度的把握,这需要漫长的功力锻炼。这几年随着楼市的变化,我们针对一些快销型项目有一些成熟方式的复制,从空间结构到功能、做法,成熟的复制源于开发商对现场施工方的控制,大家可以先做一个标准段,觉得可以之后进行大面积复制。对于超大型快销型成熟复制,这是应对快销型楼盘的策略,对于设计师来讲比较麻木和机械,觉得工作很郁闷。我们可以想一些有趣的方式。

刚才大家提到开放式社区,将来会不会真的有开发商这样做了,把围墙砸掉之后,说不定景观成本也会节省很大一部分。最后,对于设计师来说,要长期积累对于成本和效果度的把握,临界值的考虑,努力做到不因为设计造成浪费。另外在临界值基础之上,再去一味减少,这对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 

成秀叶:

易兰一直重视大景观的设计理念,景观早一些介入到规划层面,比如说因地制宜,成本方面会更加优化。我们一定强调功能优先,去掉一些没有必要的场地,比如小区硬质景观,占到景观面积的20-30%就已经足够了,要不然成本真的控制不下来。绿化方面,我们一般草坪的面积,占到绿化面积40%,这样成本能够压的比较低,但是后期如果是自持物业的话,可能物业会觉得维护成本比较高,会反对,既然要降低成本这是必须要做的。最后,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变更要及时配合,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成本优化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