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胡越:中国建筑师很难被国外认可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对外开放全面协调发展的必要途径。然而,在中国建筑设计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引进来”,而看不到多少“走出去”。虽然我们不乏一批如王澍、张永和、马岩松等新颖的、优秀的中青年建筑师,但是,截止至目前为止,建筑设计“中国造”在国外落地也是寥寥无几。什么时候我们国内的本土设计师才能真正“走出去”?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在接受畅言网采访时认为,只有当中国的文化能被世界人民所接受的时候,我们国内的建筑师才会真正在国外成为主角,但这个时间可能会相当漫长。

畅言网:据我们了解,北京建研院和国外的一些设计单位也有过很多合作。您认为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与国外的同行是否存在着差距?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胡越: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做出阐述:首先,整体状态。从这个层面上看,中外的建筑师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当今社会当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建筑师普遍都分为以下3种类型,而且分布的比例都比较相近。

第一种、商业建筑师。国内外很大一部分建筑师都是属于商业建筑师,他们把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挣钱的主要手段,并且主要是以给甲方提供一个满意的产品,他们在设计创新上,没有过多的追求。

第二种、“明星建筑师”、讲究创意的设计师。这部分建筑师可能更注重于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对未来拥有一种很强的洞察力。

第三种、研究型的、学者型的建筑师。他们可能更注重于对一些比较细致化的东西的一种深刻挖掘,在注重学问和理论的研究上,再顺带做一些比较小的、慢的、实验性的建筑物。

至于中外建筑师差别比较大的地方,我认为以下有两点:

第一、我们国内整体的建筑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储备上,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也就是我们做出来的项目,从好用和舒适这方面来说,和国外的建筑师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当然,造成这方面的差距,除了我们国内社会的很多原因外,和本专业也有很大的关联(比如说建筑技术基础的储备不匹配,整个设计流程不合理,不符合这个行业的特点)。在国外,很多建筑师都是项目的领头人,他们手下有很多专业化的顾问;但在中国,一般的项目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建筑师自己一个人把项目里的所有东西都做完,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我们国内在建筑理论研究上,与国外的差距也相当大。即使是我们国内一些在大学做教师的、学者型的建筑师,他们研究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东西。比如研究一些外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怎么嫁接与实现;对中国过去古典的东西进行挖掘,试图在现在的社会有所应用等等。我们只研究这些建筑理论,我觉得真的是太不够了。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他们早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那种完全脱离当时现实的、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类似乌托邦式的建筑理论(比如应对现在人口膨胀,资源和环境与人类迅速发展的矛盾,包括大气、地球与宇宙的未来;再有就是技术的革新,比如从上世纪初期就开始幻想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化,人类上太空这种)。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国外的大学有很多老师在默默地研究一些现在看似都没有用的东西,而这点在中国恰恰是非常差的!如果没有这种看似没多大实际价值的研究作为基奠,最后也很难创作出一种真正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引领世界建筑潮流的建筑。所以,我觉得国内在建筑理论上的后劲是不足的。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胡越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北京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