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纵论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 正文
车飞讲话实录
——2012中国当代建筑艺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12-02-0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超城建筑合伙人、主持建筑师车飞

刚才我想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年鉴》的问题。我看了一下《年鉴》的内容,主要是和视觉有关的内容,在定义方面,建筑是有美观属性的。其实建筑艺术可以分为建造的艺术、社会的艺术和视觉的艺术,这样可能会更加拓展这本书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视觉形象层面。第二个问题是讲工艺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是实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性的,所以这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实用的东西不是从艺术方面而来的,而是从实用方面来的,包括古代瓷器这样的物品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所谓的艺术品,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看到,我们的GDP已经排在世界第二了,我们的卫星、神州飞船,其实这些都是中国的工艺美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那么我们的工艺制造是不是也应该有工艺美术元素在里面呢?我觉得我们的展示平台不是展示传统,而是展示当今和未来,这可能更符合我们建设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初衷,包括夸张地讲,iphone手机其实也是中国制造的,严格地讲它也是中国的工艺美术。所以我们可以拓展到很宽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它不仅是一个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展览、展示的空间。我觉得它应该做成一个商业建筑,因为这里不应该是作为研发和展示的地方,而是作为一个销售的地方,主要是销售文化,不是从产品中销售价值,而是从文化中销售价值。第三点,我想说一下传统和当代的问题。现在各种博物馆很多,基本都是一种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但我们放眼看一下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大都是公共性的、开放的,所有的博物馆展现的都是一种文明,而不是局限性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它可以更开放。在风格方面,在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思考清楚。其实中国风格在城市和建筑方面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去看看北京的望京地区,就知道什么是中国风格了,虽然这种风格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但它反映的是我们当前的一种现实。所以建筑师、思想家、文化艺术家应该回到现实中,而不是从幻想中建造中国精神。可能从现实的判断中去推动行业的发展会使我们的道路更加清晰。

点击查看更多嘉宾讲话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