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维吾尔族建筑以伊斯兰建筑成就最大。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发源于阿拉伯,10世纪(明代)时从陆路传入中国新疆,在维吾尔人中得到普及,维吾尔伊斯兰建筑主要包括礼拜寺和圣者陵墓,造型方式与汉族建筑很不相同。礼拜寺布局自由,只要求礼拜殿必须坐西向东,信徒在西向礼拜殿后墙上的圣龛祈祷时,同时也朝向阿拉伯麦加的圣寺。圣者陵墓又称"玛札",埋葬对伊斯兰做出贡献的宗教人士。

(图片来源:互联网)
喀什艾提卡尔大寺
喀什是中国最西的一座大城,自古以来,经过喀什来往于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商人、香客和使节十分频繁,是新疆最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方。城内艾提卡尔大寺约创建于500多年前,现有面貌形成于19世纪后叶,是中国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寺座西面东,大门开在东南角。门楼砖砌,正中是尖拱大龛,门墙左右以院墙连接两座宣礼塔,上有穹窿顶小亭。门左院墙很短,宣礼塔比较粗壮,右墙较长,塔较为纤细,以门为中心,取得了不对称的均衡构图。在院墙表面也有尖拱龛。立面上许多大小尖拱尖顶的不断出现,强调了造型手法的统一。
礼拜殿在院子西侧,座西向东,分外殿、内殿。外殿很长,向前完全敞开,采用本地古代已有的木柱密梁平顶结构。内殿三面为外殿所围,前墙正中开门洞,有非常精美的石膏几何花纹。

(图片来源:互联网)
喀什阿巴和加陵
阿巴和加陵的陵堂非常美丽,平面近方略呈横长,四围都是砖墙。平面中央的大空间为陵室,平面方形,四面砌大尖拱,在拱背四角砌转角拱合成八角形,墙面在此弧转为圆形,在圆筒形的鼓座上接建大穹顶,顶尖再加穹顶小亭。大穹顶四面各接出一个半穹顶,全部内部平面呈十字形。由于中央穹顶颇大,下面又以一段鼓座将其抬高,所以从各个角度看去都得以充分显现。门墙在南面中央,呈竖高矩形,高耸在四墙以上,又前突于南墙以外,形象突出,强调了入口。在门墙正中开大尖拱,构图与阿提卡尔大寺的寺门差不多,但左右各立有一根塔柱,柱形同于宣礼塔而很细。这样的门塔组合构图,在新疆各地礼拜寺寺门经常可见。

(图片来源:互联网)
玛札的四周墙面砌尖拱龛,大而浅。四角各立一座以穹顶小亭结束的宣礼塔,粗而高。大小不一的尖拱和穹窿顶,烘托出中央穹顶的构图主体作用,全体达到高度统一和谐,造型稳定端庄,比例匀称,气氛沉静肃穆。建筑外表面包括大穹顶在内,全都用深绿和浅蓝的琉璃面砖或瓷砖镶贴。在门墙尖拱大龛内有精美的石膏花饰。
陵区还包括其它一些建筑,如绿顶礼拜寺、大礼拜寺和两座小礼拜。两座小礼拜寺在建筑群总入口附近,转角上耸然挺立的宣礼塔,与用彩色琉璃面砖装饰得十分华贵的大门一起,形成富有变化的美丽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