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表皮的魅力  > 正文
吴钢:表皮那点事
发布时间: 2012-08-0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WSP(维思平)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吴钢 维思平WSP主设计师、总经理

我们自己如何去用砖、用金属、用木头以及用石头还有就是用钢去建造房子。这里有一些例子,分别举了我们最近作品的一些例子,我尽量争取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它讲完。

既然讲到表皮。

第一,表皮跟什么有关?为什么要有表皮?就像我们要穿衣服一样,表皮首先跟气候有关,我们穿衣服我们自己身上的皮肤是内部和外部交接的面,表皮的起源和气候有关。

第二,表皮不光是人的表皮还是建筑的表皮也好,它肯定和建筑有关,表达建筑的真实性,这是很重要的题目。 第三,表情,我们肯定最后把表情做完以后有一个表情,实际上这个表情每个建筑都是有的,那么我们这个态度,我们认为表皮在处理气候问题上,要体现一个严肃性,就是说这个表皮是跟气候有密切关系的,虽然表皮跟我们的衣服有点区别,它并不那么敏感,但它还是有一定的严肃性,表皮和建筑的关系,我们觉得表皮应该体现建构的真实性,表皮不应该是虚假的,不应该是用一个假的建构来制作,最后这个表情跟表皮密切相关。

表情无外乎是好是坏,要尽可能的自然,自然的表情。第一个房子是在北京做的一群住宅,住宅的最开始的想法非常简单,我们有这么一堆房子,我们选择了一个材料,就是混凝土砖,它是完全用砖来建造的房子,它的建造要完全体现它的材料的真实性,在这个意义上表皮是直接被建构出来的没有进行装修、外挂和修饰,它的表情和气侯之间的关系直接通过建构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房子的设计上,转角的位置上是非常严谨的按照砖的尺寸建造的,它是不容许被切割的,砖被切割。几千年用砖的文化,不管是民居,还是皇宫建筑,砖是不被切割的到近现代大家开始切割砖,表明我们对建筑真实性的理解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差,这中间牵扯到一个材料的道德性,大家开始不尊重这个材料,我们这样的倾向是不好的。这个房子我们几乎完全都是用砖建造的,我想我今天讲完一些重要就给大家放一些图片,在景观里面完全用的一些材料,这个瓦同样是一个场做的混凝土的瓦,这个房子是用混凝土砖和混凝土瓦建造的房子,非常纯粹。包括它的院墙,以及建筑的院墙也是严格的按照砖的原理和机理。你看到这个入口的处理上,可以看到它在墙面和地面上机理很微弱的区别,在墙上我们把一些植物对灰尘的阻挡,有更好的耐湿性,因为北京毕竟是风尘比较大,到地面以后它会变得更加光滑一些,正好跟我们一般的做法可能相反。 有两种不同的颜色,一种是红色的一种是灰色的,表达不同组环的区别。所有房子的建造,在模数上也是非常严谨的,在院墙每块砖的高度跟小砖的高度也是严谨对缝的,这么大一个项目非常难得,加起来有14万平米,没有切过一块砖,即使到在这种位置,也是通过钢梁在钢梁之上仍然把它砌筑上去。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质感的混凝土砖,混合在一块中间有木质的材料,拍这个照片已经完成5年以上,整个环境有一个非常真实的感觉,和我们整个表皮建构的方法是完全统一的,直接用砖把它砌起来,变这样的房子,之间还要插一些钢筋有抗震的要求,在孔隙里面有钢筋的连接。

第二个房子是没有建起来的房子,钢的房子直接用钢结构建的房子,原理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小的餐厅,里面的业主说,祖宅有一个屋架,用钢的盒子把它照起来,表达了一个坚实性,钢本身就是它的表皮,我们用了一些超白玻璃,给我们刚才的演讲者做一个宣传,可以用超白玻璃,它就是要体现钢结构原始的特性,表皮是建构起来的,换句话说是非常真实的,皮包骨头,骨头和皮是贴在一起的,是现代美学的高度。皮跟骨头是一件事情,形容美女是骨感的美女是不健康,但是在建筑上是非常健康的是难以达到的境界。在往现做施工也是非常难的,把玻璃和建造的,跟骨架本身直接相连,要解决它的保温问题,解决内外防水的问题,同时要解决玻璃和钢之间延展度,的问题,这是非常大的问题。表达了这样一个想法,表皮和结构,和它的骨架是浑然一体的这样一个想法。 虽然这个房子很小,并不是很大,但是真正建造起来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比鸟巢还要难,因为鸟巢没有这么一个气候的边缘的敞开式。而这里面骨架还要跟气候的表面要形成完全的一个统一,我觉得是非常难的事情,目前已经通过报批,晚上是蓝色的这样一个形象。

下面这个项目是想回应这样一个气候的想法,我们觉得是一个智能大厦,我的想法是整个房子不希望它用这样一个用光洁的玻璃的表皮去表现,光洁的摆线可以做一些玻璃幕墙或遮阳的设施等等,但是它毕竟是一个高科技,就像沙滩美女一样,如果你想把你的皮肤暴露到一个没有遮挡的程度,那你就需要去使用高科技,相互之间是在用防晒油,相互擦防晒油,当你完全暴露自己的时候,你要用高科技解决一个气候,解决一个跟气候之间对话的问题,解决跟气候之间有关联的问题。那么我们的策略正好 相反,我说我们既然只说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采购问题,像在南京街头也有很多骑自行车的女孩,首先暴露的非常少,像这位女士,第一个暴露的非常少,被暴露的部分非常少我们用面纱裹起来,这是非常简单的策略,遮挡一个方式的面纱,这是一个简单的原理,开始解决了气候的问题,首先建筑开一些普通的窗,然后遮阳以及我们做维护设施,完全用钢的面纱解决的,我们也希望这个面纱也回应商业的要求,形成一个广告,通体LED的屏可以作为商业广告的用途,里面是一个简单的铜体的混凝土结构,外面轻支了一个面纱,解决了气候呼应的问题。

准这个楼把严靖和必要的部位都露出来,这可以看到两层面纱相互间的关系,两层面纱在实际的表皮,和我们面纱之间有很多功能的,起到通风的作用,大家喜欢在阳台上种植植物,这之间是种植植物的场所,所有的结点是一个精确的设计,虽然用的是低级的想法,整个楼的模块也是非常的严谨,这是建造完以后的情形。

表皮是非常简单的但还回应,这个中间回应了这样一个气候的问题,这是南京的市中心,看过这样一个想法,跟我们传统的想法是很接近的,在传统之间有一个方式,在内和外之间也是要通过这个花格窗,在那个情况下,内外的气候是相同的,不需要第二产品。

这也是一个跟材料有关的,用这样一种金属的材料,但同样的表皮也回应了一个气候的问题,这个气候的问题,我们想用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我们的办公楼,同样的需要遮风、挡雨、防晒,房子就是一个花架,我们的古人是在花架下面办公的,这是王羲之,办公的场景是这样的,我们设想我们办公的场景可以一样,用一个花架罩起来,延续了苏州江南园林的传统,景观是连续的,房子反而是不重要的,只是我们景观当中的一部分,拙政园,在这个场景当中分不出来什么地方是房子,什么是景观,房子跟在古人观念里,房子是和花、鸟、鱼、虫、树木是同等重要的很平行的,跟人同等重要的,天人合一的场景,新的办公楼里面体现这样一个传统,把植物引进到我们的园区里面去,引入建造里面去。

为了回应遮阳通风的问题,在建筑的外围做了一个完整的金属罩,金色的罩子把它罩起来,做的非常的轻巧,这样也就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本来这两个之间业主是希望它有一个室内的环境,但是我们希望把这个室内的环境给它反转过来,把室内变成了室外,两边非常轻巧的有这样两条建筑。室内在两条建筑之间的广场上,大量地种植植物,这身皮也是非常的轻巧,整个的厚度只有25公分厚。这是我设想未来建造以后的场景,这个房子就是被建造起来的,真的像一个巨大的画架一样,把这两个房子放在绿色和画架之间。中间两个玻璃体是两个公共的房间,一个是展示厅,一个是会议中心,两个非常透明的建筑,这个柱子看起来是很随意的,很随意地放在广场上,实际上不知道今天有没有做结构的,大家知道在这样巨大的结构,用这么轻巧的柱子给它支撑起来,确实结构设计师是要想破头的,想象一下,整个体量几乎跟水立方是一样的,跟水立方的大小一样,在长度上比水立方要更长,我们用的结构是非常的节省轻巧的,柱子的本身和梁的本身,都是非常非常轻巧的一个结构,看起来非常的低级,但运算的过程是完全高科技的,我们的结构师真正算了三个月,才把这个东西算出来,我们即使是在算央视大厦的时候,也没算过这么长的时间。

吴钢作品:西溪蝶园

看似简单的一些材料,用一些非常聪明的方法组合起来,我觉得这是处理表皮的一个聪明的方法。梁的高度非常的低,整个130米的跨度,中间用了一些散落的柱子把它支撑起来。表皮肯定也是跟表情有关的,下面这个项目是一个住宅的项目,在深圳,一开始我们客户的想法很简单,简单到每个人都能懂,他说我现在没有多少钱,但我希望这个建筑是深圳最漂亮的,这是一个住宅,我们的想法就是用一种材料,铝合金的百叶,然后铝合金的百叶上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它还要体现出这身表皮,还可以是体现青年的,年轻的住宅区,还是体现出年轻人的特点,我们的想法非常的简单,用了一种材料,在侧面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任意的组合,形成这样的形象,也就是像我们中国传统的脸谱一样,表皮是表现了这样一个非常年轻,同时又跟传统相连接的这样一个形象,它是有一个表情的,这个地址就是85年的深圳和05年的深圳。这个机理的材料我就不再说了,今天主要说材料和表皮的关系,底部是一个商业街,底步之上有一个平台,住宅是一个架空的基底,这上面是住宅,住宅为了回应深圳的气候,是非常薄的径深的板,整个的径深只有十米左右,保证住宅通风条件是非常好的,建造完之后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这是从顶层的平台看到这些建筑。这层表皮也是一个气候的过滤层,它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遮阳的作用,同时也去遮挡一些异物和空调机位,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空间。这层空间,我们觉得回应了深圳的气候特点,很多人已经开始在种植植物了,也是我们的原始的想法,希望双层两皮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气候的过滤区,建完之后,这样一个脸谱的形象,非常年轻的脸谱的形象,表达了这样一个深圳的住宅的这样一个特点。这里已经看到它两层之间的机理的关系,从正面看的时候又是全白的,到了侧面又变成非常的色彩斑斓,整个的建筑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在晚上它是不同的,在白天根据建筑之间的角度的不同,会变的完全不同的表情。

下面的项目还是跟表情有关,当然它也是处理气候的问题,在山西省图书馆这个项目当然上面,我们希望延续我们中国铜板印刷的特点,它的整个立面,由于图书馆还是,我们希望在阅读区,还是需要有很多的玻璃的。我们的想法如何把山西一个文化大省,它是很有文化的地方,用很现代的图书馆能够结合在一起,设想的方法就是用这样的字体,我们中国的铜字,整个的立面,看起来是非常的丰富,实际上它的立面可以分割成12个不同的模块,可以分别的组合,组合成这样一个连续完整的表皮,这个表皮同时是遮阳,同时也是过滤光线的作用,另外它还起到了一个视线遮挡的功能,它的周边还是很大的广场,给建筑的内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遮挡。这是它整个建筑的一个形体,是这样一个自由形体的不同的折叠。像章一个折纸的建筑一样,会形成很多不同的建筑,建筑面是由平板组成。铜板印刷的字体来组成,这是他的平面,建筑形体也非常的坚硬,像一个雕塑一样。这是我们设想当中,它建造完以后的一个情形,整个立面就是用铜字给镀出来的。这个可以看到建筑的立面,每个立面的倾斜度的方向都不一样,形成这样一个非常有雕塑感的形象,中间有中庭,顶上布满了这些铜字,光线会打在人的身上、地上,因为是一个图书馆,图书馆里面最多的就是书,书上面最多的就是字,建筑的立面就是字。所以在这个图书馆里面,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你感受到的都是文字的魅力、文字的震撼力,特别是在光线之下,有文字这样一个表情,在这个项目当中,这个表皮是跟文字的魅力有关的,按它给了这个立面一个很大的魅力,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从远景上给出的一个概念,像文字的山一样一个图书馆,是储藏文字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表皮的形象,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

下面这个建筑跟木头有关,它是跟木头有关的,是一个拱型的建筑,相互建筑形成无线。这个建筑在用友软件园的一个树林里面,这个想法很简单,希望这个建筑铺在地上的,跟松林融为一体,这个表皮很自然,希望是用一个木的建筑,希望它是一个非常谦和的,跟自然融为一体的,融入到自然中的形象,在基地上设立出这些拱,这些拱有时候是单跨,有时候是双跨的,拱和拱之间相互交叉,保持完整性。形成四个不同的建筑,一种结构,像魔方一样,是可以任意变换的,木头的建筑跟树林是完全融为一体,色彩、质感表达了一个非常自然的一个表情,这是我们看到的表情希望是木质的,跟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表情。

这是一个人工活动中心,结构也非常的有意思,表皮和里面的瓤是完全分开的,中间的二层结构就像桌子一样,独立支撑的,根据外面的表皮是完全分开的这样一个结构。这个情况下,实际上它的骨架跟表皮是分开的,拱跟外面的木头,外面的木头实际上是包裹的状态,跟前面说的钢,钢的盒子还是有所不同的。

这里可以看到,结构的部分是在里面,白色的部分,外面的表皮是独立于这个结构的,刚才吴老师也说到我们在设计当中应该多做一些模型,1:1甚至更大体量的一些模型,这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我们在办公室里面搭建这样大尺度的模型,有的时候最大搭建到1:2,目前一些比较能够得到的材料,砖的建筑,基本上在我们办公室的院落里面会搭建1:1的砖的累砌的状态进行一些研究,这是我们搭建的1:5的一些模型,办公室里研究它的结构,结构和表皮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支撑的方式,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就是说它可以让人们直接的,第一感觉的看到你的建筑未来可能的状态。当然大样的绘制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经常的大样也是达到1:1,当时画的是1:5的大样,完全反映出结构,气候的表皮,最终完成表皮的状态。

这个项目当中,实际上最后的木头,并没有气候的功能,有一定的气候功能,它基本上像一个羽绒服,它并不是贴身的,里面已经有一个气候层了,外面只是防止太阳更多的晒在钢板上发热,这个表皮更多的是跟表情有关,或者跟我们的设计的最终的愿望有关,希望是木质的,在树林里的一个建筑。

下面说到的一个材料,并不是一个物理的材料,我们在北京龙山教堂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光的容器,希望它是容纳光的这样一个东西,在这个建筑当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是光,光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刚才孔老师提到理查德迈耶,光的处理曾经说过光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可见光线也是我们使用的材料的一个有效地组成部分。龙山教堂我们也用了同样的原理,对光的运用实际上历史是常了,左上角的图片是罗马的万神庙,可以看到在远古时代,就对光有很强的研究,用光形成我们空间的表皮,实际上不是实际的表皮,形成的是一种气氛,像光线的表皮一样,笼罩在我们周围的气氛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龙山教堂用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表皮,这个表皮本身我们希望它越简单,越没有表情,或者说越中性化才好,用黑色宣武岩的材料,简单的做成一个建筑的圆形的,在上面分别有两等分,四等分,光线是这样子 的一个效果,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光线的美感,我们希望在设计当中,把这个光线作为我们最重要的材料,内部的空间环境,我们反而希望是跟室外形成一个对比,浅色的、温暖的,包括家具也是木质的,内部的材料也是宣武岩的材料,反而是这样暖色的,在不同的空间里面,在二层的画廊,有三个不同的空间,我们这个主厅刚才已经看过了,有入口的院子,屋檐之下的回廊,整个建筑有空间,三个空间分别对三种不同的光线定义着,第一个定义就是我们的主厅是很神圣的光线,而我们的中间的围绕着的这个庭院,我们希望它是非常世俗化的,广庭下的光线是非常温暖的、非常世俗的一种光线,回廊下面的光线是非常的幽暗,墙面也会展示这些故事,我们希望这个气氛是非常神秘的气氛,从世俗、到温暖,到非常神圣,到非常神秘的这样一个感受。

这里可以看到我们整个的建筑的构造,里面就是一个混凝土的壳,完全混凝土的壳,然后外面罩上一层宣武岩。可以看到这些光线是从不同的光线旋转而下。相对的项目是跟表皮有关系的,跟表皮的表情有关,实际上整个建筑也都是一些,也想做这么一个圆形,通过圆形的建筑研究这样一个会议中心的客房建筑的可能性。形容为一个在山谷里面的石头房子,这样一个庭院,它的外部它在山里面跟山体石头形成对话,我们在石头的环境中,希望它的建筑也是石头制作的,它的整个圆形研究的过程,也非常的简单,首先我们可以由不同的读法,我们可以说,首先有一个石头的墙,然后把实体空间的模型放进去,进行切割切割成一个V型的院子,得到我们这样的院子,首先切割出一个浅院,再切割出一个内院,第三部分切割出一个屋顶的倾斜,的一个解读就是在一开始,整个外部是石头来做的,然后在进一步里边的部分是材料,然后有一个背面,背面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最后的想法石头的盒子不仅立面是石头的,屋顶也是石头的,这是建造完之后的场景,这张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我们背后的山体,跟我们北方的石头山是遥相呼应的,要体现出不同它的色彩是浅色的。 当然内部材料突然变得柔和起来,涂料和木质的百叶组成的,整个庭院是干净的木料组成,有一些视觉的阻隔,希望它形成一些光线的阻隔,希望它是用支撑的平。这个项目是平谷北京的郊区。

下面这个项目还没有被建造起来,我想这是最后一个,我们希望它像两块玉一样,实际上是一个办公楼,到了杭州之后,我们对杭州的印象是非常温润,非常女性化,非常柔和,我们希望整个建筑和杭州特点相联系,表皮包裹上一层用玻璃制作的不同的透明度,从完全的采用白色玻璃,倒有斑驳状的,像玉一样,玉是不均匀的,玉均匀的是很小的,在放大镜下玉也是不均匀的。像两块玉一样 它的表皮本身表达这样一种,非常杭州的气质,表皮也有一定物理 的和应对气候的原则,最后的这个形象将会是这样的一个形象,目前这两个建筑已经封顶了,外墙在建设中,在黄龙区,两个很洁白的建筑会给大家留下一定的印象。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