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周峻:好建筑须被大众理解和接受
发布时间: 2012-10-17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建筑是一种艺术,建筑师是一种创造艺术的职业。然而,建筑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和音乐、绘画这类纯艺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今天我们探索中国建筑发展道路,建筑的社会性尤显重要。

首先,建筑是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建筑一旦存在,不管是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为人所使用,至少会对周围的人造成视觉感知,就会给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甚至上百年地存在下去,连建筑师本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了仍会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使用。所以,建筑师在创造艺术的同时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其次,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最终实现也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建筑的实现首先需要有社会产生使用需求,脱离了实际社会需求的建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实现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技术、人文、环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创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制约,需要不断综合平衡各种因素。

因此,任何优秀的建筑师,必须通过其设计作品的实践,经过时间和大众的检验才能获得最终认可的。一座好的建筑,一定是能够为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师要处处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相反,很多时候大众的审美意识是需要(也是可以)被引导的。有些优秀建筑在建成之初并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经过时间的积淀最终获得了历史和大众的认可。是否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也是衡量优秀建筑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中国青年建筑师的一员,更应该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笔下即使是再小的一个空间、一个门窗、一个台阶或者一个栏杆,也会对使用者产生很大的影响,需要用心面对。

松江新城方松社区文化中心

设计的难点在于,由于地权更替的历史原因造成红线范围极不规则。与大多数其它建筑不同的是,本案的基地轮廓线将在建成后消失在环境中。建筑设计既要受制于基地范围又要最大限度地溶入更广阔的环境中。而由于开发权分属两家建设单位,建筑还要求被分为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大小两部分。设计灵感师法自然,取意于人们最常见的“蝴蝶”形象,并通过建筑语汇加以提炼,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上联想与共鸣。一对非对称的“蝶翅”最大限度地适应于基地范围并和环境形成了呼应,建筑本身也得以最大限度地面向湖面开放。“蝶翅”由一系列黄金分割比的椭圆弧组成,其长轴分别指向基地周围两个主要的构图中心,使整个形体达成一种看似随意却又具稳定性的和谐之美。

责任编辑: El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