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
技术工人出现断层;外协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良好的上升发展阶段,因此急需大量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却面临着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出现断层,外协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等诸多问题。随着“民工荒”的出现,我国建筑业劳动力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更加凸现。技术工人作为整个产业的基础,需要业内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报聚焦这一话题,意在引起全社会对建筑业技工素质问题的重视。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发展势头良好,山东、江苏、广东、河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建筑业作为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富余劳动力的一个产业,加以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低劳动力成本也成为中国建筑业最大的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一向以“劳动力富余”主持的中国也开始显露出“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按照江苏和广东建筑行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来推算,估计外协工的数量已占到整个中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总量的70%左右。如江苏扬建建设有限公司,目前使用外协工人数已占一线生产工人的四分之三以上,外协工队伍完成产值约占公司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从从事的工种看,外协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工作量大的工种,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砌筑、木工、水电安装等工作。
建筑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人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薪酬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造成了技术工人队伍出现年龄断层。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有生力量的外协工,又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等问题。
2004和2005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出现了“民工荒”,影响也波及建筑施工企业。“民工荒”出现后,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是采取到收入更低的内陆地区招工人的手段,来暂时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但同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训所需要的外协工,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中国建筑业劳动大军存在已久的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技术工人、熟练工人出现断层,青黄不接,而外协工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这种局面若得不到及时改善而进一步蔓延和恶化,将直接影响中国建筑行业下一步的发展。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种繁多,工序复杂,高中低技术兼有,既有地面的平面(地下)作业,又有设备工程安装调试、结构工程施工、装修与清洗工程等空中施工的立体作业;有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定额员、现场指挥(领工)员、直接操作员等人员的分工;有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瓦工、木工、电工、钳工、管道工、钢筋工、油漆工、电焊工、起重工、铆工、驾驶(盾构、塔吊等专有设备操作)员等工种的不同。这些作业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
中国建筑业的升级,不仅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精细化管理,更需要有大量的训练有素的技术型产业工人,他们作为整个产业的基础,需要业内给予更多的关注。毕竟,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明天谁来为我们的建筑业添砖加瓦?
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薪酬上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中青年技术人才纷纷流失,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来建筑施工企业工作,造成了技术工人队伍出现年龄断层。而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有生力量的外协工,又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职业培训、流动秩序混乱等问题。
技工的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
外协工的雇用主要是基于外部劳动力市场,受到整个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影响。所以,外协工的培训渠道不畅和素质技能不高,是中国建筑业在劳动力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大部分由农村富余劳动力构成的外协工队伍,其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已渐渐“浮出水面”,且日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
——文化程度低。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富裕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到了44%,初中以上的占56%,其中高中以上的占11%,大专以上的占0.4%。也就是说,有88.6%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是在初中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