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特拉瓦相关报道
卡拉特拉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但是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之一。他是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大家更熟悉的作品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形状古怪的建筑我中国并不罕见。中国近年建设量非常庞大,除了住宅建筑之外,大体量的公共建筑也相当可观。北京奥运会的一个吸引眼球的内容就是那些体积庞大的公共建筑物,好像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大楼、国家大剧院,等等。中国的确是给全世界的探索型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试验场地,细细看这些年在中国获得项目的外国设计师,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方最优秀建筑师的名单,惟独没有看到卡拉特拉瓦的身影,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觉得如果少了这个娴熟的用有机形式和线条设计大型公共建筑的高手,我们看到的国际建筑面貌其实是不完整的。
圣迪亚戈·卡拉特拉瓦1951年生于西班牙的Benimámet,他在学校中先学习艺术,后转学建筑,对于建筑技术非常入迷,特别是钢筋混凝土和钢铁构架的支撑能力和形式,成为他建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探索方向。他在建筑系的时候因此选修了全部的结构工程课程,基本上成为一个非常娴熟的建筑工程师,以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设计建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突出的强调工程技术潜力和能力的倾向。
卡拉特拉瓦同时认为优美的形态是能够用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他注意观察植物和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认为这些动植物都有极为自然而美丽的外形,而它们的结构同时也有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
如大竖琴般的桥梁
1981年,他在瑞士苏黎世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而大部分设计项目却在西班牙,因此,他成为连接欧洲北部的理性主义系统(苏黎世)和南部的表现主义系统(西班牙)的一个关键人物。他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把具有高度理性的结构和强烈表现特征的形式结合得非常密切,因此提出了当代建筑可能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他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设计了著名的阿拉米罗大桥,这个桥梁设计使用单边支撑的拉索结构,利用一个倾斜的钢筋混凝土支撑塔拉起 13对、26条钢索,作为桥梁的支撑结构,整个桥梁因此好像一把大竖琴一样,典雅而美观,又充分体现了当代建筑技术的水平,在这个城市举办的“塞维利亚 1992年世界博览会”中,这个桥梁得到全世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卡拉特拉瓦的早期作品都是和桥梁设计、车站设计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庞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项目使得他一夜成名,包括巴塞罗那那个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中心位置附近高耸的蒙特组克通讯塔( Montjuic Communications Tower ,1991年),这个塔的成功,使得他的客户不断,美国密尔沃基美术馆给他设计的画廊项目,就是因为看到他在巴塞罗那的那个塔而决定的。而因为他成功的完成了密尔沃基美术馆这个项目,卡拉特拉瓦逐步进入世界第一流的建筑师的行列。项目订单接连不断,从他熟悉的车站、桥梁,到大型的公共建筑,好像图书馆、剧院、文化中心这类项目都接踵而至。到2005年,卡拉特拉瓦参加了在瑞典的马尔默设计一座54层的高层建筑的设计,他喜欢的运动感、有机形式,使得他设计的这个建筑呈现扭曲形状,在同类作品中完全是异军突起,很吸引注意,这个项目是他开始涉足高层建筑的开端。
在西方人眼中,卡拉特拉瓦最擅长的还是做交通枢纽,比如机场、车站这类公共建筑作品。最近参与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新交通枢纽(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的设计。这个项目是在原来在9.11中被炸毁的世界贸易中心原址上建造一个建筑群,其中包括庞大的曼哈顿下城的交通枢纽,卡拉特拉瓦就负责这个枢纽的设计。
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建筑师刚刚出道的时候,受客户要求的控制,探索总是比较少,随着建筑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客户对他们的约束也就越来越少,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而建筑首先是功能性的,如果在个人建筑形式创意和功能性能之间产生了矛盾,是形式第一还是功能第一往往成了看一个设计师是否真正是高水平的大师的分水岭了。
卡拉特拉瓦有几个杰出的作品,也被设计评论界认为是形式压倒功能的,最受人批评的是他给毕尔巴鄂(Bilbao)设计的国际机场航站楼,那个航站楼的行人桥面用玻璃砖铺设,下雨的时候非常滑,卡拉特拉瓦不肯改自己的设计,后来还状告毕尔巴鄂市政府雇佣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修改他的行人桥。
卡拉特拉瓦项目中拖得最长的一个是他给威尼斯市政府设计的“运河大桥”,这个项目是在1996年设计好的,到现在还在建筑中,足足用了10年。据说是结构太复杂,因此在结构上反复修改而导致的。前后有8个建筑咨询公司来检查过这个桥,可见卡拉特拉瓦的设计在结构上难度之大。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计的“东方车站”则被认为不舒适。这些项目是他最具有争议的项目。因此可以归纳起来说:卡拉特拉瓦的设计具有结构上的探索性,而又有强烈的雕塑性,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得他的一些项目具有非常惊人的结构和形态,同时也会存在一些结构上、施工上的问题,也有时候会过于关注雕塑效果,而忽视了使用的人的舒适性了。
卡拉特拉瓦获得了很多世界级的建筑大奖,包括1990年巴黎的里切切建筑技术大奖,1992年获得结构工程学院大奖,2005年,在艺术和设计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了“圣迪亚戈·卡拉特拉瓦:融入建筑的雕塑”展,非常轰动,这个展览人山人海,他的作品的确很惊人。2004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大奖(the Gold Medal from the ,简称AIA),2005年获得美国建筑界最高的奖项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尤金·麦迪莫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