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争议建筑师  > 正文
承孝相
发布时间: 2011-07-27   来源:网友ithinkthat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承孝相相关报道

韩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韩国最有争议的建筑师。1952年出生,毕业于首尔大学,硕士学位。曾就读维也纳工科大学。1998年担任北伦敦大学客座教授。师从韩国著名的前卫建筑大师金寿根15年,于1989年开设建筑事务所,并参加了引领韩国建筑界新风气的4•3集团。2002年,出任韩国坡州出版城市的总设计协调者,主持新城市规划。在中国的作品有“长城脚下的公社•俱乐部”、朝外SOHO等。

谦逊、害羞而又简朴的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却是韩国为数不多的敢说真话的建筑师。在这个商业社会里,他盼望“让亚洲经济危机来得更加持久一些”,因为在经济危机中,“我们损失的不过是金钱,得到的却是反思的机会,反思我们对自然、社会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当新任韩国政府首脑大力发展经济时,他感叹自己不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

作为建筑师,承孝相受雇于开发商,但他不将业主看作“终极裁判”。他在韩国常说,不要把建筑看成房地产。“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想挣钱,买新房,再挣钱,换大房,现在的人就像游牧民族一样,而其实建筑不是这样的,人类是应该定居的。”承孝相把建筑不能成为真正建筑的原因,归咎于经济的过度参与。

承孝相主张“贫者美学”。他在自己的第一本书《贫者美学》里如此阐述这个理念:“建筑的好坏并不在于她的华丽或寒酸,华丽的建筑反而遮盖了真实的生活,诱导一种荒唐和假惺惺的生活;寒酸的建筑倒更容易培养正确的心态。”

承孝相的建筑路走了很久。1992年,在打破韩国建筑界传统的“4.3”展览上,承孝相第一次亮出自己的建筑宣言,那时距离他大学毕业已过去了14年。提出“贫者美学”,不是承孝相的创造,而是他对自我的回归。承孝相说:“世事真是难以预料,正是这个世界把我们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承孝相经历了韩国政局最动荡的那个时代。1952年,他出生在李承晚统治时期,小时候,迫于父母的压力,他放弃了画画,在姐姐的建议下,报考了和绘画有关的建筑系。他的高中和大学是在朴正熙时代度过的,大学里最经常参加的是罢工,而不是上课;大学毕业后,为了逃避现实,他闭门做建筑,一心一意地追随韩国现代建筑泰斗金寿根,做老师的建筑,完善老师的设计。他说,离开了老师的建筑,自己就是个傻子。1980年“光州事件”之后,承孝相愤然离国,远去维也纳。那时的韩国正处于全斗焕统治时期。然而,因为一场意外来临的爱情和一个素未谋面的建筑师阿道夫-鲁斯(Adolf Loos,奥地利建筑大师),两年之后,承孝相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之前做的建筑都不是真正的建筑,原来建筑师还可以像阿道夫-鲁斯那样,用建筑与社会抗争。

回归自我的承孝相在1992年用几件小作品震动业内。一个是占地700多平方米的独立式住宅“守拙堂”,这件对传统住宅“韩屋”的改良作品入选了韩国20世纪十佳建筑。另一个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妇产科医院,这座建筑颠覆了传统医院的一片雪白。韩国医院建筑的革新自它开始。

2000年,承孝相第一次来到中国,参与“长城脚下的公社”。SOHO中国总裁张欣回忆,当她第一次带领建筑师们去工地时,那里还是一片山坳,非常难走。其他建筑师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就走了,只有承孝相流连忘返,还爬到更高的山头上去,一直看山,看远处的长城,最后捡了几块石头带走。

2008年,承孝相再次和SOHO合作前门旧城改建。在一场云集知名建筑师的探讨会结束后,承孝相向张欣提出,用一天时间去前门的瓦砾上走一走。他要去前门和以前住在那里的灵魂对话。

承孝相说,每块土地都有各自的性格和印记,读懂土地是建筑师很重要的任务。“土地教给我们很多东西,所以不看场地,我根本没有想法。看了场地后,土地的灵魂就都在我的脑子里了。”承孝相认为,世上有两种建筑师,一种是艺术家型的建筑师,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建在地上,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纪念物。另一种是知识分子型的建筑师,土地需要什么,建筑师就怎么对应。他说自己属于后者。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