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别让建筑成为孤岛  > 正文
长谷川逸子:构建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发布时间: 2013-08-19   来源:网友失念pan投稿 

长谷川逸子一袭黑衣,干练短发,回答问题时没有日本人常见的套话。这样的外形与谈吐,非常符合这位搅动建筑界的不安分女建筑师的形象。而在细微处,她又流露出自己特有的审美观——一只内里装满蓝色液体的透明戒指,说话时,戒指里的水随着手势上下起伏,柔和的水波中和了她外表的硬朗。

她并不承认自己设计作品时有自觉的女性意识的流露。尽管评论家早已指出,她的用色、她的空间设计的细腻,都使她区别于男性建筑师。甚至相比另一位日本著名女建筑师妹岛和世,她的作品也要明显更“女性化”一些。“她的作品用色轻柔、线条柔美,在空间分割上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她非常女性化。”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曹宇这样评价道。

也许长谷川逸子的“女性化”也来自她和自然的亲近。她的家族已经习惯与自然为伴。1941年,长谷川逸子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烧津市的海边,祖父是造船的,母亲是植物学家兼画家(她只画植物),长谷川逸子正好“遗传”了这两点:她既爱植物,也爱大海。小时候,每当新船要下水,她便跟着祖父来到海边参加首航仪式。也许正是这些祈求自然的仪式培养了她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天性。“如果不做建筑师,我大概会像我母亲一样,做一个植物学家吧。”她说。

城市将变得越来越像另一个自然

问:你谈到自己建筑思想的转变,正好六七十年代也是日本经历巨变的年代,你的思想转变和当时的社会思潮也有一些关系吗?

长谷川逸子:日本经济确实是在六七十年代腾飞的,但是真正影响到建筑文化,要到80年代。在我的记忆中,日本六七十年代的住宅是很小的,只放几条被子而已,没有储藏的功能。但到了80年代,家电开始大规模普及,这就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摆放它们。所以日本住宅建筑的形态、大小,在80年代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问:1979年你开办自己的工作室,那时候女性建筑师自己开工作室在日本很少吧?

长谷川逸子:那时我在篠原老师手下,主要负责设计私人的小住宅。当时我帮一个朋友设计了他的房子,做完之后,他的哥哥是个医生,要开一个诊所,诊所也是当时日本新兴的一个产业,他哥哥看过房子之后就觉得很好,便要我设计他的诊所。从这时起,我便开始真正独立起来。因为诊所不同于住宅,它更大也更复杂。一开始当然非常困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硕士时代都在研究私人住宅,但我想回到公共建筑,这也需要我建立自己的事务所。

湘南台艺术中心

问:后来通过湘南台艺术中心,你这个愿望也实现了,这是你第一个公共建筑吗?

长谷川逸子:是的,这个作品是我通过竞赛赢回来的。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1985年,日本还没有到泡沫经济的时候,政府对建筑的投资还是非常理性的,基本上是低成本的建设,所以是很辛苦的建设。到1987年之后,才是泡沫经济时代,那时政府对不动产的投资就很疯狂了。这次竞赛是很幸运的。之前一般日本的公共建筑都是被几个大事务所垄断的,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资历的国家,对年轻人的使用非常慎重。如果湘南台艺术中心这个项目对日本建筑业有什么意义的话,那便是作为年轻设计师拿到一个开放式竞赛的项目,这是日本建筑业史上的第一次。之后,整个行业就更加自由开放了,很多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

问:在湘南台文化中心这个建筑中,你制作了很多铁的树和铁的云,这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长谷川逸子:当时的建筑界对植物没什么意识,但我本身是很喜欢植物的一个人,我很想在建筑中加入一些真的植物。但是当时的业主没有这样的概念,他们觉得建筑中有植物是很奇怪的事情。既然不让我种,我只能做一些假的树放进去!(笑)后来在投标其他项目的时候,我都事先说好,要让我种树,不然就没办法做。之后就没出现过铁的树了。还有,当时我也在湘南台文化中心的屋顶做草坪绿化,包括政界、建筑界几乎所有的人都嘘声一片,大家对这个东西嗤之以鼻。但是现在看来,这已经是被承认的一种设计,而且还是一个趋势。当时日本政府的想法是,公共建筑是国家管理市民的一种象征,是不允许有这种不严肃的东西的。几十年来一直有人反对这样做,但我一直固执地在建筑里面种树。

问:这便是你一直坚持的“第二自然”的理念吗?

长谷川逸子:我认为“第二自然”不单是建筑,也应该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理念。日本在战后早期开发的时候,光会做建筑,不会做景观,也不会做花园。但是现在的趋势是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像另一个自然。

问:你为什么会选用铝制穿孔板作为自己大多数建筑的表面材料呢?

长谷川逸子: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功能,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装饰性的构件。在我那个年代,铝板都是不穿孔的,直接贴上去。我为什么要给它穿孔呢?因为我一直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的水波把阳光反射到室内的时候,会出现一圈圈光晕,这种光线非常漂亮。后来我就在研究,怎样才能再现这种光线。我试了很多材质和形状,发现铝制的穿孔板可以复制这样的光线。所以在我的很多建筑上,我都用了这一装饰。

我的设计原点在于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自由交流

问:你在设计中会有自觉的女性意识,还是一种不自觉的流露?

长谷川逸子:我本身没有这个自觉。但是很多业主都有 这样的说法,特别是从色彩上来说。

问:日本的古典园林在造园方面也有很好的经验,这对现在的日本建筑有什么影响吗?

长谷川逸子:日本庭院当然受到中国园林的很大影响,特别是私人住宅这一块。日本人向来把花和草看成是组成生活的一个部分。在这样对庭院非常重视的传统下,现在的日本住宅也保持了很好的绿化。

问:古代中国和日本一样,也是木结构建筑,但是木结构现在已经退出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就算在农村中也很少见了。日本是怎样的情况呢?日本是如何保留木结构建筑的传统的?

长谷川逸子:其实日本目前木结构建筑的现状远远没有外界看到的那么轻松。木结构建筑的建造是需要经验的,没有经验的话是没有办法做的。现在很多年轻的建筑师都做铁或者混凝土材质的建筑,越来越少的建筑师投身于木结构建筑中,也出现了断层的现象。木结构建筑作为亚洲的共同财富,我也希望中国能够更加重视。

问:你曾经说过妹岛和世的建筑起点是先考虑建筑中人的活动,那对于你来说,你的设计起点在哪里?

长谷川逸子:我的设计原点在于人与人之间信息的自由交流。我觉得在建筑当中必须有一个可供交流的空间,或者在两个建筑之间要有天桥连接,人们可以在建筑内部自由行动,也可以在建筑之间自由交流。但是这个空间不一定要大,它可能是一座桥,可能是屋顶花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与人能在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遇见,然后他们的故事产生出来,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好。

问:你说你最近的研究课题是平衡建筑的在地性和全球性,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研究吗?

长谷川逸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不可遏止的,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我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这个趋势。但是建筑有它的特殊性,建筑里面住的是当地的人,人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人又是不同的。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如果一个城市,流行什么它就建什么,那这就会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责任编辑: El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