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互联网)上海隧道设计院总建筑师俞加康
南昌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将在明年全线开工,11月24日,南昌市轨道交通公司召开专家评审会,通报了换乘站及不同类型标准站点初步设计的中间成果。
此次评审会邀请到的主要评审专家是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上海隧道设计院总建筑师俞加康。他也是由建设部命名的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唯一的一名涉及‘轨道交通’的设计大师。上海地铁一、二、八号线换乘站均由其主持设计。
在评审会上,俞加康大师着重听取了一号线换乘站及不同类型标准站点的初步设计中间成果的汇报。对各类不同站点的一些技术性和细节性的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评审和细致的指导。俞加康就表示,换乘站设计时应该考虑到过街通道等市政设施,如中山路站是“十”字换乘(换乘站中最便捷的一种)。“上海早年建设1号线和2号线就没有考虑到换乘问题。现在南昌在第一批建设地铁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设计换乘站可以考虑得更多。要提高为乘客服务标准,在乘客都能够切身感受到方便的细节上,不要吝惜钱,要舍得投入!”俞加康说。
在一片“节约”声中,俞加康的这句话似乎有些“特立独行”。看到记者有疑惑,俞大师马上进行了解释。
“国家规定6米以上的提升高度就要做上行自动扶梯,12米以上做上下行自动扶梯。但为了人性化,有的地方要超越这个规范。”俞加康说。“超越不代表浪费。我们可以从装修上节约,车站规模可以做10000平米的就不要做到12000平米。”
基于服务乘客的考虑,俞加康还建议设计无障碍电梯(升降电梯),“无障碍电梯不一定专给残疾人用,有的乘客拖着很多行李,那就可以坐这种电梯直接出入,不用爬楼或一层一层地换自动扶梯了。”
在评审会上,由俞加康大师率领的专家组,还对前段时间工可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行了梳理,就如何进一步根据工可专家组意见优化一号线设计方案,在许多技术细节上进行了探讨和指导。
中山路站和八一广场站分别是1、3号线和1、2号线的换乘站,初步设计都是三层。“现在上下行扶梯已经设计进去了。不过中山路站的空间有限,我们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对这里还要详细分析。”上海隧道院南昌项目部项目负责人鲍艳玲介绍。
说到空间,俞大师告诉媒体,地铁的运营一般考虑使用100年以上,但不用对客流量的问题过分担忧,对站台的规模过分预留,“单一路线的客流量可能暂时看起来很大,但日后其他平行线路开通,客流量就会被明显分流。法国巴黎和上海的地铁建设就是例子。”
据了解 ,这次评审会主要对中山路站及两端区间、八一广场站的重筑和区间结构方案,以及世贸路站、高新大道站、上海路站、绿茵路站、师大站、北京东路站的建筑方案进行了评审指导,这些评审意见将对优化完善我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方案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