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卅运动纪念碑,坐落于南京西路、西藏中路西南侧的一片绿地中。纪念碑的碑体、基座等都是采用泰山一麓的花岗岩,代表着烈士的牺牲重于泰山。由陈云同志题写碑名,陆定一题写碑文。
纪念碑主体是一座高15.6米,宽21米,重50吨,由“五卅”两字组成的不锈钢雕塑,呈放射状,象征着振奋、腾飞向上的精神。中间是一座高3米、宽4米,重3吨多,由两个不屈不挠的工人形象组成的青铜雕塑,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后面是三块花岗岩石碑,中间一块高5米,宽24米。南北两侧的两块碑体,分别高4米、宽12米,背面各有一组展现五卅斗争历史的青铜浮雕。
强烈的现代感
在纪念碑广场上,有记者采访了两位作者。余积勇说,对这件作品,他有个总体构想,那就是要展示未来的上海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要体现现代科技对艺术的影响。
为什么主体雕塑要用不锈钢材料呢?雕塑家认为,不锈钢比较新颖,有很强烈的现代感,轻快、昂扬、激奋,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座雕塑采用放射性的整体造型,既区别于南京路上直立的高楼,又能与喧闹的街市气氛取得协调。那些急速缩小的形体,旋转着、运动着,把人们的思绪引向苍穹。

使你热血沸腾
透过主体雕塑,可以看到陈云同志题写的“五卅运动纪念碑”七个镀金大字。在弧形的碑体前,是一座铸铜的圆雕,一个工友满腔悲愤地怀抱倒下战友的身躯,在声声呼唤着子孙后代们,不要忘记那些流血的日子,要奋力前进,将革命进行到底。铸铜沉重的份量感与立体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得整座圆雕透出一股无限扩张的力,使你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浓缩与积淀,站在作品前面,你会震颤,你会热血沸腾起来。
纪念碑后侧,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一千五百字的碑文。碑文两侧是两派锻铜的浮雕。这里有被穷困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工人,有悲痛欲绝的妇人,有趴在母亲身上饥饿的孩子,更有为民众利益奔走呼叫的共产党人。
创造不同意境
余积勇完美地把现代的艺术手法与革命的传统内容两相结合,整个雕塑群,以不同的材质层次分明地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与感受,奏出了铮铮作响的金属撞击声。置身于斯,似能听到历史的回音。
主体雕塑由江南造船厂制造,富有革命传统的上海造船工人也为此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