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小户型,大学问  > 正文
小户型设计的理念与趋势
发布时间: 2013-05-22   来源:网友淚雨紛飛﹌投稿  转载自:同济大学 

黄一如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

我们看一下上海住宅的密度比较。各种类型住宅的套密度确实是有非常大的区别。这里从提供住宅的角度来说确实有很多地方是需要修整的,富人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这里还有一个面积计算的差别,这个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焦点。南方和北方建筑面积的差别,保温的做法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阳台计算方式的差异,我们国家的测量法和我们设计规范是不同的,现在统一口径了不管是什么阳台都是二分之一。还有就是设计师与开发商之间计算的差别,这个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容积率如果要按照90/70去做的话,做出来以后把所有的公摊面积都算进来可能多1.5到5平米。因为政策会有很重要的一点,将来在销售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区别。就是满足90/70的话,比如贷款比例什么的可能会不一样。因此从现在开始做设计一定要留有余量,不要做足。

我们再看一下上海小户型到底是怎样的形式,是不是像很多人讲的那样我们没法做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研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个是户数增长率是在往下走的,说明住房的需求会无限制的往上走。另外,我们现在统计了目前的一些房交会的资料,我们发现上海两室一厅的面积在100平米左右还是可以压缩出来的,但是三室两厅就比较困难。

我们前几年把住宅供应建立在欲望的层面上看的。比如说看一下的调查,大部分人都要三室两厅,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欲求的概念。然后我们再比较一下上海、伦敦和纽约的租房户,我们会发现上海的住房自有率是最高的。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在我们这里这种欲望已经太高了,我们看到伦敦和纽约的情况与我们国家也很大的差异。另外我们再看一下香港,香港的房子真的很小,但是也能住人。就是我们大不了就做成香港这样,还是可以住人的。

国六条实施后的另外一点,今后可能会进入贫富混居的时代。因为今后住小户型的人和住大户型的人住在一起,虽然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说是好事情,但是贫富混居是全世界社会科学家、哲学家的理想,但是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成功的例子。所以,我们现在要面对的就是规划要怎么做,我们很多规划都是把大户型和小户型搭配放,是不是应该分区房是我们应该研究的。比如日本的廉租房,就是和豪宅完全分开的。

我们再看一下上海小户型设计演变的历程。我们看到了整个的方向是什么,首先是我们的独用成套,然后追求的是更多的日照,更多的房间,更多的通风,于是乎住宅从一梯多户逐渐的向一梯两户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回过头想可能要重新反思这种演变,首先是我们面积做小的时候,首先要压缩什么面积。一开始的户型是没有厅,再往下发展逐渐独用了之后厅的功能实际上还是比较弱的,当然这里有我们建设标准的问题。就是说厅的部分空间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不是很大,所以讲我们压缩应该是优先压缩这些非必要性的空间。我们再看整个住宅发展的过程,当时有很多的建筑师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看到这些住宅做的都是非常精细,当时国家标准是一个平米都不能超的,但是,他们照样设计得合用。例如曲阳新村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它做的是跃层式,你从北面进口进去到二层就到南面了,如果是从南面进口进去,到了二层就到了北面,实际上大家共享南面的空间。

我们再来看看上海的5、7、9。579是上海很多专家在满足现有规范下做出来很紧凑的住宅,这些住宅我们可以看到在多层和小高层的阶段,基本上579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小高层的阶段,做三室户的时候一般来说做到92平米左右才能满足国家的规范,我们总结下来过程是这样的,80年代前尤其是高层住宅是通廊式的,80年代以后是板塔式的,90年代是板式住宅,上海对通风和日照程度要求很高,所以就导致了板式的流行。国六条之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是通廊式,板塔式。但是新一轮的通廊式、塔式和塔板式跟以前是有所不同的。上面部分讲的是一些基本的结论,就是居住空间还是住宅空间的本质。还有设计90平米的可行性是很大的,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再讲一下设计要点,全国各地开了很多的研讨会,有很多的结论。我这里就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对现有户型的精简优化,首先是压缩开间和功能空间的面积。比如说电视机已经都很薄了,这样厅和卧室的开间是不是还需要做的那么大。功能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大家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说每种住宅的功能都要做的很全,万科在这方面做的已经非常好了。

第二,功能空间合用及灵活分隔。比如说厨房以后的做法应该是中西厨分开,就是尽量压缩中式烹饪的空间,把一些西式的东西搬出来,这样就会扩大餐厅的面积,我觉得这个做法以后会比较流行。我们以前的合用是很普遍的,只不过前几年我们把合用给忘掉了。比如日本的客厅都是餐厅和起居室合用的,开间也很小。是立体的在设计住宅,把小户型空间互相之间进行穿插,这样就不像以前设计住宅那样而是没有标准层的概念了,做得更加丰富。还有一种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方法,就是在功能空间不足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小空间,可以附着在客厅的边上或者是其他房间的边上,这样就可以使得使用可能性增大很多。

卫生间空间的优化设计。我们看一下日本的设计,日本的卫生间基本上都是三分离的,带有一个洗面室,有一个浴室和马桶间,这样在紧凑型户型的情况下,在使用上就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另外,日本的洗手间大部分做的都是外开门,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图片来源:百度

至于公共空间的节约化设计,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梯多户的问题,户数多了就可以节省公共面积的分摊。现在塔式住宅已经有了一些做法,平面也出来了,我们看上来很面熟,就是市场化以前的蝶型平面。这是德国的例子,我们看一下公共单元的做法,虽然只有一点点改变,但是它就造成了得房率的变化。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还没有穷尽,因为前几年最大的问题就是什么房子都好卖,大家根本就没有好好的研究,实际上你要更深一步研究的话,其实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做的。还有一些入口单元的做法,实际上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国外使用的很多,只是我们并不是很关心。另外,就是土建装修一体化。

日本的住宅大家都知道是基本装修,基本装修就相当于我们的全装修。它们基本的户型平面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前面讲到我们的住宅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平面储藏室的面积很多,大概要占总面积的10%到12%,我们只有2%。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区别,我觉得跟住宅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系的。房产商都不愿意做,做一个储藏室房间就小了,卖房子的时候人家一看房间怎么这么小,等到进去的时候才会发现储藏不够了,越小的户型储藏室越重要,只要使这个户型有足够的储藏空间,房子虽然小,但是看上去会很整洁。实际上日本的户型你仔细看的话,这里连电话放在什么地方都预先设计好了。我们现在反复强调接下来要改变规范,如果规范规定的是通风量的话,厨房可以放中间这样做设计就会非常自由。

我们再看看东京的豪宅,这里的单元很小,所有的开间都很小,我觉得有的时候对于空间尺度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日本人也觉得房子小,从传统上来讲他们是坐在地上的,所以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平面一般都是密集的平面,都是有天井的。他们的防火规范也比较合理,住宅的着火不像一般房子着火,一般不大会蔓延的,所以他们的防火规范立足点就是可以跑到别人家去,所以阳台是连通的。这个跟我们不同。正因为旁边都是储藏室,所以房间看起来非常干净,也没有什么吊柜等东西。我们看到的厨房一般都是在中部,也是很小的。卫生间也很小,大家不要小看卫生间门口这个槛,这个必须要做成坡度,这个要保证你从年轻到老都可以住。不像我们的样板间都是玻璃的,稍微一晕眩你就出不去了。比如说地面高差严格控制在三毫米以内,就是怕你的脚碰上就会很疼。包括浴缸的高度都跟我们不一样,浴缸的高度要保证老年人能够先坐在浴缸边上,然后再把腿跨进去,出来的时候也是这样,这样就会很安全。韩国住宅现在做的比较大,但是这个住宅有一个特点,除了储藏跟日本差不多之外,他们还应用了地热系统。

还有设计思路的问题,我们在上海做自己住宅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前段时间在改一个平面就觉得很有意思,日本的住宅有一些廊,但是有廊之后还可以做到得房率86.5%,他们怎么做的,这个跟他们的规范有关系。既使你做了一个敞廊,电梯还得有一个前室,很奇怪。已经逃到房子外面了,为什么还要再回到一个房子里面才能逃出去,所以这种规范必须要改。我们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在做廊式住宅的改进,这个每家每户的入口有一个室外的小玄关,就是廊式住宅也不是很可怕,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克服。比如说像这个住宅,在上海我感觉外廊式的住宅会逐渐的多起来,就是因为上海对通风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个外廊的住宅就很清楚,廊和建筑是分开的,比如说你在外面可以做一个玻璃去挡风,但是整个廊的通风是没有问题的。德国也是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通常通廊式住宅的弊端。

以后思路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变化,就是中性功能空间。我们以前讲灵活性的时候思路总是单一的,就是大跨度住宅。实际上大跨度住宅因为成本的问题一直很难推广,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反向思维,就是可以提供多种选择,当这个房间做很均匀的时候你可以做北厅,也可以做南厅,卧室什么都可以做。我们调查了上海的丁克家庭,丁克家庭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在家里工作的频率很高,他们要求房间是对称的,这就挑战了我们以前主卧室的概念。调查显示有很多老年人愿意分开住两个房间,所以,市场细分的时候要把这些概念都考虑清楚。像香港的平面就是没有走道,房间里面都是穿的,这样房子的利用率就会很高。再有是有机平面。这里把交通面积化解掉了,做了一个集中的交通面积。至于是廊式平面,这也是将来探索的方向,甚至两层做一个廊,电梯可能是每两层才停靠一次,这也是一种方式。还有利用楼梯的下部空间,以后这个做法也可以改变。这个平面很有意思,我们看一下小高层的组织,这个正对着电梯的是一个卫生间,只要交通面积是够的就可以做,这样也增大了得房率。增加住宅的进深,可以把一户做到当中,然后有一个连廊穿到对面去,这样加大进深也是很有意思的。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中低层,高密度在上海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方向。像日本在越南做的住宅容积率做到了1.71,它是怎么做的呢,它是通过挖的形式做的,这里面可以形成很多的面积,这样公摊面积就会很小。

90/70是一个很严格的政策,但是我们在应对它的时间不光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思维去做,还应该有一些新的思路,探讨一些新的可能性。这样90/70可能就是一个契机,我们可以把住宅设计带入一个新的轨道,可以像国外那样把住宅做得非常丰富,而不是像上海目前的情况,大家大同小异。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