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寻找台湾建筑风格  > 正文
罗东文化工场
发布时间: 2014-02-1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罗东文化工场

罗东文化工场

罗东文化工场

罗东文化工场为台湾近年来最具突破性之公共建筑,荣获2013年第8届台湾远东建筑奖——次奖、2012年第3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佳建筑奖。

在台湾,文化的定义已经日益多元,日常生活和即兴活动都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群以罕见的方式回应这一趋势,既隐喻着罗东历史中大型林场的生产空间历史,也为小镇营造了具有震撼力和平等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蓄意游走于现代主义和地方性之间,同时也结合场地设计,与城市环境肌理充分融合。项目本身也是协调和权衡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复杂产物。

项目简介

罗东文化文场原名宜兰县立第二文化中心,而在各县市建设文化中心为蒋经国执政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文化政策,从那时之后,台湾各县市纷纷建起文化中心,内有演艺厅、图书馆和艺廊等,但实际上文化中心常为一庞大黑盒子,与民众生活遥远。在此语境下,罗东文化工场企图为文化中心提出新定义,以往拒常民于千里之外的封闭形象,在这里找不出一丝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宏伟壮观、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皆可自由进出的“大棚子”,它就是该毫无拘束的公共生活的空间化身。大棚子下高18米,面积广阔,除可供举行大型艺术文化活动外,也让小区居民每天的散步、运动和休闲可以在遮阳避雨的环境下进行。除此之外,文化中心也是邻近都市空间的整合器,借着空中艺廊的引导,原因外环道开辟被切断的空间纹理被重新接续起来,同时借着这些新通道居民可以很容易地走进参与文化中心的展演活动。而借着东光国中的开放式校园与文化中心附属公园的延伸,整个地区被整合成一个广大的开放空间,并且可与樟仔园、罗东夜市和中山公园等小区中心密切串连,对于促进公共生活帮助颇大。

罗东镇位居宜兰县兰阳溪以南之工商发展重镇,长期以来缺乏较大行之文艺活动表演或展示场地,借由文化中心第二馆区的兴辟计划,于本案的天空艺廊、半户外大棚架及外围景观运动设施形塑“罗东新林场”意象,使溪南重镇罗东地区成为能兼具商业与文化的多元化城镇。

“食衣住行”皆文化的“未来城市基础设施”,终于穿过各种分期的预算筹措及政党轮替而慢慢来到人间。经济罗东对比于政教宜兰的不羁性格,棚架净高18米,有挣脱的气魄,有知识起家工业城镇的抽象力量,有一片人人平等的水平面;8米出挑,透视上避开了结构的现实性,产生让人愿意接受的轻盈。

这是一个留下空白以等待层层文化从土地里逐渐生成的骨架;是邀请人的聚集而非搬演、拼凑既定的模式;是让每一个人可以公平登上都市屋顶的礼物;是铺陈“小镇文化廊道”这样的软性组织,钻来钻去四处蔓延,想要为公共“做”什么而不是“成为”什么的冒险付出。

责任编辑: Ju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