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没有“临时性”  > 正文
浅析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
发布时间: 2012-12-28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世博会鸟瞰图(图片来源:百度)

摘要:由于我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各类会展场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会展场馆后续利用等诸多问题。历届世博会的举办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场馆,世博会结束后的会场遗址及建筑物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决定世博会后续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以大型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常用的几种后续利用的类型,同时根据不同城市遵循不同的发展要求这一观点,对比昆明世博园与上海世博会后续利用所采取措施的异同。

关键词:世博会场馆  后续利用  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发展要求

(一)  大型会展以及各类场馆在我国的发展

从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始,我国的会展业就好像是愈渐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各项国内展览会或是国际性质的大型博览会接踵而至,各类特定时期性质的、永久性质的会展场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在城市用地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国际性质的大型节会,一般举行的时候都会有前期准备、中期控制以及后期调整,举办展会时所使用的场馆更成为重中之重。

就如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大面积占地,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场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个国家及地方馆,以及不久前西安园艺博览会。场馆的规划,建设,各类设施摆放,区域划分,每一次都被纳入详细策划中。也使这些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场馆,成为了城市新的标志。可以说,在会展场馆的建设与规划使用中,我们做足了功夫。

(二)  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世博盛会,加速了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或地区,会展业做得更是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市场,也有很多的城市将会展业作为了本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各类组织会展的管理服务企业也纷纷建立起来,为了与会展活动配套,各类的会展设施、场馆在数量上也大幅度增长。但实际上,我国目前会展发展的情况只是出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远远低于会展场馆量得增长速度,使得大部分场馆资源闲置甚至浪费。据统计,从2003年起,全国有了212个展览馆(当然,目前的场馆已大大超出了这个数字),总面积近1000多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但真正被利用起来的却只有250万平方米,可见在那时场馆的利用率低到一定程度了,更何况现在已经是8年之后。

同时,我国会展场馆还呈现出一种资源分配极不合理的现象,在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等地,因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会展需求供不应求,在其他城市则相反。在发达地区,土地是十分珍贵的资源,而这一类城市又极易承办如同世博会、园艺或花卉博览会这样大型且专业的会展,每一次举办会展都会专门为其新建基础设施,周边服务点等,往往在这一类的活动结束之后,经常就会出现闲置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现状,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成为我们所越来越关注的焦点。一个地区的地理、人文条件、经济状况等,都会对这个地区举办会展产生影响,而会展由于功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在经营方式放也有区别。大型的会展、博览会活动具有不固定的特征,往往当一个城市申请举办某个大型的博览会成功之后,就会投入大量的财力、土地、资源、人力等,全心全意地办好活动,但事实上博览会一般只会持续一星期,最长的时间也不过是半年,在所有参展商撤展之后,这个地区面对的就是一篇萧条的景象,且不说在展会期间能否把之前的投入全数收回来,就在展会结束之后,单单要维持这一大型的场馆的正常运作,就不知又要浪费掉多少钱财与资源。

(三)  目前常被采用的会展过后处理场馆的几种方式

一般包括拆除、改建与保留这三种形式。

拆迁这种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不合理的,同时也浪费资源的一种。而且作为举办了大型博览会的当地居民来说,博览会场馆的存在能够让他们感觉到有城市自豪感,成为一个有纪念意义的象征,如果拆除了,不免市民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失落感。2010年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就面临着场馆遗址处理问题,最后选择了部分保留,而拆除的场馆观众们以后有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实为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为后续利用,我们更多的采用的是改建与保留。

这两种方法不仅适合我国国情以及目前会展发展的程度,同时也有很多国外经验可以借鉴。具体后续利用的实例有以下几种类型:

1在博览会场址重建公园的类型。

举办大型博览会经验丰富的日本在大阪世博会、大阪花博会以及爱知世博会后,都将会场建成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环境。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后,日本对整个博览会的场地进行了后续开发利用:一是保留,保留了少量博览会标志性建筑;二是重建自然文化园;三是再利用,利用原来场馆改建成文化设施馆。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后,世博会“长久手会场”除了迎宾馆和主要道路外,其他展馆设施等全部拆除重新建成公园。

2博览会后功能转变的类型。

地区复兴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地政府以世博会为动力,改造地方环境,使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环境品质发生根本性改善。博览会结束后,展区内的绝大部分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主要展馆的后续用途包括:海洋馆成为欧洲最大的水族馆;葡萄牙国家馆成为政府办公场所;乌托邦馆成为里斯本的多功能活动中心;北部的国际联合展馆成为里斯本展览中心。此外,葡萄牙政府出资兴建了两家星级旅馆,一个汇集了160家商店和餐馆的购物中心,还把世博会的部分展区改建成一个高档的生活区,建造了一万套住宅,可容纳25000万人。如今世博会场址已经成为里斯本的多功能区域,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搬迁到里斯本的生活新区来生活。由于地皮价格猛增以及税收丰厚,葡政府在世博会结束后的5年内已获益近50亿欧元,是当年政府投资5.61亿欧元的8倍。

3利用原有展区的类型。

德国莱比锡被誉为“博览会之母”,是世界上第一个博览会城。莱比锡新博览会区是当前世界最现代化的博览会区,在造型设计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参展商和参观者的要求。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及与其相配套的技术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为这座城市举办各项博览会创造了良好的前提,莱比锡的各项展会都将现有成熟展区的利用视为首要原则。同时莱比锡有着专业性十分强的行业协会,和自己独特的一套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每一次的博览会从开端到结束都十分井井有序。

4完整保留博览会场址的类型。

这一类型以国内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实例,将在下文中进行具体分析。

(四)  解决场馆后续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1对场馆的后续利用在建造场馆前期就做好规划。

在会展业发展最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在举办一届博览会时,只考虑如何将场馆建造完善投入使用,只考虑了在博览会中的使用,却没有想到在博览会结束之后,场馆应该如何处置。这也是为什么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总会出现展会场馆在使用完之后被拆除或废置的情况。所以在举办一届世博会的时候,应预先就将场馆的后续利用问题纳入策划书中,成为成功博览会举办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

2博览会后续效应的发挥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一个城市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符合一定主题或原则的,因此博览会场馆后期无论是改建或保留,都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成功的经验是能够起到借鉴作用,但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生搬硬套固定的模式,从而产生在博览会场址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符的产业、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基础设施的现象。

3发展博览会后续效应应注意产业支撑。

这一点在专业展会上更为突出。在发挥场馆的后续作用时,应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契合市场需求。正是因为会展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表现在:会展业需要城市提供产业支撑,同时城市产业又从会展业的发展中收到极大的实惠。

4把握好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

在博览会场址后续利用过程中,应更多的让市场处于主导地位,实行市场机制,进行专业化运作的方式,这样的模式才是可持续的。政府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停止直接参与后续经营和发展越位行为,转而采取间接管理,如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监督展览活动有序进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图片来源:百度

(五)  两个实例

1.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续利用

1999年中国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推动昆明乃至云南省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不仅大大的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打响了昆明的国际知名度。云南省为占地218公顷的世博园投资了16.5亿元。在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内游人如织,有着空前盛况,在博览会举行的半年时间里,进园参观的人次达到943万,最多一天游客有12万。

可是世博会结束之后,在世博园的后续利用上却是困难重重。笔者曾参观过昆明园艺博览会,但已是在正式博览会结束之后。虽然整个场馆都没有改变,但因世博会已结束,各国纷纷撤走了参展的园艺作品,园子大却空旷,相当萧条,前来参观的游客人数也十分稀少。据统计,淡季有时一天只有2000位左右的游客。但为维持世博园的正常运作,每天运营成本就高达20万。同时由于会议期间,多数投资都是由政府部门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的,导致出租车业、酒店业的发展忽略了市场需求,在博览会结束后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于是,资源出现的极大的浪费。

昆明城市属西南发展中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于中部偏后的位置,而周边的城市中二级市场只有成都和重庆两座特大城市。同时,昆明的旅游游客受到各州市的强势分流,接待过夜旅游者的数目正在下降。世博会成为一个激发旅游市场的契机,在世博会结束之后,要怎样继续延续这一优势,也成了云南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云南政府果断的选择了完整保留世博园,转变职能,将其变为主题公园,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同时还将由政府行使职能的世博局改组为云南世博集团总公司,并赋予其独立经营管理世博园的权利。世博集团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营世博园,开始实现四个转变: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会议展览型向旅游经营型转变;维持粗放型向集约规范型转变;数量型增长向效益型转变。

2002年上半年世博园接待入园人数达85万,总收入6000多万元。同时,世博集团开始以 “优质景区加周边房地产开发”的旅游房地产模式进行房地产开发,2005年以后在昆明召开的东盟“10+3”领导人会议的元首别墅区建在世博园旁边的生态社区,结合城市生态的房地产业在世博园周围兴起。昆明世博会结束后的后续利用最开始采取了政府包揽的方式,后来适应市场需求,明确投资机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使世博园在经历了低潮和沉寂后,走向了可持续开发和管理创新的道路。

不难看出,在昆明世博会结束之处,云南省政府是靠着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方式来对场馆进行后续的规划利用,并且以企业经营模式对世博园进行管理,不仅将重点放在世博园本身,还涉及到世博园周围的相关产业,特别以房地产为主。虽然这种做法靠着世博效应能支撑一段时间,但长久下去,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世博会的效应还能延续多久,是否会成为沉重的包袱?所以要承担起世博后续长久开发与建设的重任,世博集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几年前,昆明世博园就已全面向市民提供各种优惠,由展览会经营向旅游经营转变,想要作为一个新的旅游激发点。昆明是中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其发展模式为独立于风景区服务区及山水古迹式的旅游城市,而世博会展现了这一特点同时也作为独立的一个旅游项目出现,因此对其后续利用更是不容马虎的问题。单单依靠世博效应的开发周边房地产只是单纯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对于旅游发展的内涵却体现的不够,这也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个缺陷。因此,有人提出,昆明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可以由世博园打造世博城,在此完成一个世博场馆后续利用的华丽转身。

但总的原则是,一定要遵循本省市的发展要求,体现旅游特色,这样的话,最终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场馆后续的有效利用。

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秉承“成功、精彩、难忘”的宗旨,上海世博会在园区面积、自建馆数量、参展单位数量、服务工作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刷新了世界展会史的记录。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全球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实际参展;园区在市中心占地高达5.28平方公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报名建设自建馆;以青年为主体的近20万名志愿者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将动员近百万志愿者参与遍布全市的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务行动;截至10月22日17时30分的资料显示,上海世博会参观人数达到6875.92万,以上各项指标,均创造了世博会159年历史之最。

与昆明世博会结束之后一样,其场馆设施等的后续利用同样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园区要如何改建?哪些场馆将会原地保留?被拆毁的场馆是永久性拆毁还是异地重建?但又与昆明世博会不甚相同,由于早已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预见性大大提高,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在建造之初就已被加进了规划文件中。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中就有一个章节——世博会场馆与建筑后续利用规划,其中对世博场馆设施处理的若干原则进行了明确说明。

主要遵循的原则有:服务总体城市发展战略原则、主题服从原则、地段特征原则、宜存则存原则、宜迁则迁原则、建馆储宝以及物尽其用原则。

简要阐述,就是在上海世博会结束之后,世博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会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服务,同时贯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以城市建设为主心骨,同时发挥世博会场馆的区位优势,结合金融、交通、物流等,以促发展;世博场馆将有部分重点场馆项目被永久保存下来,其他场馆大部分将会迁于异地重建;举办世博会所得的各类珍贵物品将被特别建馆保存起来,为世博会所建的各类基础设施也会保留并继续投入使用。

相较于昆明世博会在结束之后的萧条之景,上海世博会未雨绸缪的措施使得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场馆及设施的后续利用问题处理的井井有条,同时也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长久持续性的问题来对待,目前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初步成果。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6 个月的世博庆典,更是未来60 年不落幕的全球盛会。会后的世博园区将成为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上海作为全球化城市的高品质城市生活,更体现独特的上海城市的文化特征与精神,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也要体现上海的地域特色。

3.昆明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措施与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措施的对比

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发展主题与中心,因此世博场馆后续利用也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

昆明作为一个位于我国西南省会城市,经济、交通等各方面都较东部沿海城市落后,因而经济发展成为其当务之急的主题,因而昆明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的着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如何为城市带来效益,促进旅游发展,一起以发展为中心。这样一来,在后续改造、经营模式上,难免会有不合理的地方,同时缺少了以长远眼光看待发展的态度。于是昆明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呈现出阶段性方针的特点,但相信这在以后能够慢慢改进。

上海本身作为我国经济城市的领头羊,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所占比重已没有昆明那么大,又因前几届世界性质的博览会的经验,提前便规划好了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方案,使得博览会结束之后的工作也毫不紊乱。同时,由于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环境建设更受到上海政府的关注,于是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更加偏重于融入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特色这样一个主题上。

(六)  结语

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目前我国会展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也只是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理所当然的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无论是发展的不均衡,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或是一味注重举办展会的过程而忽视展会结束以后的后续问题,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正如我们学过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的措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外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及借鉴,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同样,在每一次举行大型的博览会进行规划时,也要将会展场馆的后续利用视为规划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世博会结束后能够迅速、有效的采取措施,遵循各项原则,以达到世博会场馆有效的后续利用。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专门的对博览会可持续运营进行规划研究的组织,可以在解决会展场馆后续利用问题上更加专业与有效。

相信在今后会展业慢慢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探索总结出更多的成功的经验,并成熟的运用起来以解决在会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关于世博会场馆后续利用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更加妥当完善的处理。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