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大师 描述多于定义
扎哈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充满流动感,在不同城市反映出不同的特质。
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扎哈的设计富有动感和现代气息,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甚至在一年内获4项大奖,但这些在世界建筑环境里似乎并掀不起什么波澜。这种状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

扎哈的设计充满未来感,强调着动态照明的概念。
对扎哈来说,未来的日子将非常忙碌。在欧洲,她已经开始筹措为宝马公司设计位于德国莱比锡的新总部,此外,她还接下了设计坐落于罗马的意大利国立现代艺术中心的任务。在美国,她作为最终5位入围者之一,将设计2012年的纽约奥运村。当然,扎哈还想为自己已离开多年的故乡巴格达做些什么。“若能在那里设计建筑,将是很不错的事。”哈迪德说,因为她认为那里实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这时的扎哈对整个世界来讲无疑是一位明星建筑家,近几年,扎哈频繁走访中国,从广州歌剧院方案构思到北京“SOHO中国”的“物流港”,她一步步走向中国,让中国看到了“扎哈式”的建筑想象力——解构意味、没有统一样式、不确定性、连续的曲线式、无重力的漂浮感、梦幻感觉……

即使是座椅也充满建筑设计意味。
|